乡村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刍议

作者: 张伟民 申朝辉

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先行的现代化,教育强国是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顾明远教授提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也包括以农业为基础的县城)。马寨一中地处郑州市西南部,是一所乡村学校。学校教师平均年龄33岁,就教师职称而言,尚未定等次的教师与具有初级职称等次的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68.6%。青年教师多、骨干教师缺,是制约乡村学校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因素。

因而,乡村学校要想发展,摸清青年教师专业底子很有必要。基于此,笔者以马寨一中为研究点,以该校青年教师为观察对象,探索提升乡村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所在。

一、探索师德建设路径,是素养提升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这一重要论述为马寨一中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一是让校园文化浸润青年教师;二是号召青年教师向师德模范学习,领会他们的平凡与伟大、无私与奉献;三是激励青年教师向身边的榜样看齐。

二、开展校本研修,是素养提升的前提

马寨一中以“掌握‘领悟课堂’教学形态”为抓手,开展青年教师初验课、“新秀杯”优质课评选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关于考试动向和评价细则的研讨活动,做到“教学评”一致。教研组精读新课标,领悟新课标的内涵和核心理念。组织教师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有效提升其专业素养。

三、实施“四心”项目,是素养提升的重点

一是教师用心依“礼”而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二是精心编制学历案,出台专业的学习方案。三是细心做好课题研究,不断丰富专业素养,提升学校课题研究团队实力。四是全心开展班主任培训,实现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四、建立运行机制,是素养提升的保障

一是建立梯级培养机制,制定《星级教师评定方案》,实施星级教师评选、“三格”(合格、升格、风格)培养,促使青年教师找准发展定位、素养提升的方向,实现梯级攀升。

二是建立共同发展机制,由学校学科备课组牵头实施“三确定、四准备、五统一”策略,通过备、研、磨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实施“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建立个人反思机制,让青年教师在课前、课后反思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自身的总结、评价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认知进入更高的层次。

如今,马寨一中构筑起了良好的教师教育生态,促使青年教师驶入了专业素养提升的快车道。近年来,有17位教师分别被评为省、市、区级骨干教师,3位成长为郑州市二七区名师,1人被评为河南省乡村首席教师、1人被评为郑州市首届乡村名师。

(责 编 于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