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样化生物作业助力减负提质
作者: 陈改革“双减”背景下,减负不是降低教学质量,其要义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基于此,笔者对桐柏县的“以减负提质为目标的多样化生物作业形式”进行研究,现将成果分享如下。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作业类型要注重多样性,既要有书面作业,又要有实践活动类作业。多样化生物作业的目的,是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在传统作业巩固、反馈、调控教学效果的基础上,用更丰富的作业形式、更灵活的时限、更开放的提问与评价方式,实现学生科学思维、探究实践这两种素养的提升。
一、生物阅读与观影类作业设计
有调查显示,当下的青少年对科普类书籍的阅读量偏少,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推荐、带领学生阅读生物科学书籍的时间更是有限。为弥补这一缺失,教师可以增加生物阅读与观影类作业内容。
比如,推荐学生阅读《少年侦探系列:我是生物侦探王》《身边的大自然》等图书。该作业设计增加了学生在生物学科方面的阅读量,通过写读书笔记、制作手抄报、交流展示感想等,让学生有感想、有收获。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优秀的生物纪录片,如《植物王国》《人体奥秘》等,作为图书阅读的补充。
二、生物实践类作业设计
1.调查类作业。比如,结合《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一章的教学,教师布置调查类作业:观察周边自然环境、发现身边的植物,比较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并对其进行分类。
2.主题活动类作业。比如在教学《细菌》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细菌节”活动,设置为细菌写一首诗(如《细菌的自白》)、用橡皮泥制作细菌模型、排演细菌小品节目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细菌方面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讲卫生的好习惯。
三、生活情境类作业
1.观察类作业。比如,在教学《环节动物》一课时,教师要想学生更深刻、更直观地掌握有关蚯蚓的生物知识,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观察类作业,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在什么环境下可以找到蚯蚓”“蚯蚓是如何运动的”等问题,并结合相关工具书寻找答案。
2.动手实践类作业。比如,在教学《植物的生殖》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一种植物,采用扦插、嫁接两种繁育方式进行培育,并对其生产进行观察、交流。再如,在教学《细菌真菌》章节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制作酸奶、泡菜等。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细菌、真菌的差别等生物知识。
当学生开始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植物养护等方面知识,并在课余时间自发开展与生物学科有关的观察活动、交流发言时,这表明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正在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发挥着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