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悦读”为策略提升学校品位
作者: 陈苗青 张素敏 王琳我们新一街小学是首批“新乡市新优质学校”,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小学素质教育成长路径,致力于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我校通过“悦读”的形式,将经典文化“化”入学校文化建设,“化”入育人过程,“化”入教育管理;提高教师指导经典阅读的能力,建构课程教学模式,完成“立体悦读”路径设计,完善“悦读”评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自主深入地阅读、理解经典读本。如今,学校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悦读”文化氛围日渐浓厚,不断提升学校作为新优质小学的文化品位。
一、多管齐下,建构“立体悦读”课程模式
(一)教育思想引领“悦读”
学校以家校共育为出发点,制定《“悦读”活动实施方案》,明晰“以校为主、辐射家庭、全员参与”的教育理念,把教师、学生、家长作为阅读主体,打造“书香教师”,培育“书香少年”,创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形成家校一体化读书网络。
(二)校园环境孕育“悦读”
1.学校进行校园文化环境一体化建设。建设了图书室、阅览室,以及融朗读、展示于一体的朗读亭,加上放松自我、信手拈书的开放式读书角,学生推荐、自主管理的班级图书角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最美的风景。
2.班级营造“悦读”文化氛围。创建班级图书角,通过读书评选“阅读之星”等,引导学生与书为伴。
3.统一日常读书制度建设。课前晨诵开启一天阅读,午诵10分钟做好课前铺垫,每晚30分钟亲子阅读把阅读空间延伸到家庭。每周一节校本阅读课,指导学生读书方法。
(三)校本课程指导“悦读”
多文本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课双线并进,推动“悦读”进课堂。多文本阅读教学以“1+X”的方式进行单篇带动多篇的教学,提供精读指导范例,选准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能力培养点,运用思维导图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指导课运用“故事手掌”策略,提取关键信息、理清故事脉络、梳理主要情节,这种策略主要用于学生初读感知文本的过程;运用快速阅读策略,以略读和浏览为主,将默读、快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结合,完成基础阅读;运用整合信息策略,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综合等阅读能力。
(四)活动微课丰富“悦读”
1.口语表达微课程——经典之声
(1)经典晨诵午读。晨读午诵从读到熟读,再到背诵,强化晨读经典的语文要素落实。
(2)开辟“经典诵读”栏目。放学时段轮流播放校本课程内容,营造学习经典文化氛围。
(3)朗读亭活动。开展各项诵读活动,通过“师生带动家庭,家庭辐射社会”形式,实现师生、家长的共同成长。
2.书面表达微课程——经典赏析
(1)小组共读,制作快乐阅读卡。低年级摘录好词佳句,中年级摘句段、写感受,高年级制作思维导图理思路。
(2)暮记童年。每晚通过班级微信群或钉钉群分享学生暮记随笔、漂流日记活动,记录校园生活。
(3)图书阅读笔记。将图书指导课学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运用到读书中,写阅读笔记,提高学习力。
(4)思维导图。低段带学生以偏旁部首、植物、动物等绘制识字思维导图,中高段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
(5)制作手抄报。低段作诗配画小报,用画笔解读眼中的诗词世界;中段为主题阅读小报,进行一单元、一主题、一“绘”报的阅读摘录活动;高段为整本书阅读小报,为书籍赏析、感悟等设计版面。
3.立体化表达微课程——经典咏流传
“诗词绣华彩,经典咏流传”和中秋赏美文等活动,重现经典诗文的质感画面,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二、多措并举,明确“立体悦读”设计路径
(一)落实校本课程设计路径
1.以多文本阅读为抓手,优化阅读效果的设计路径。首先,多文本阅读教学根据同一性原则,关联文章内容,关联人文内涵,关联表达方式,确定主题,进行选文。其次,选择举一反三、分组递进、反复重读等多文本阅读教学结构进行组文训练,有效呈现文章。最后,以“学生问题为起点、学科问题为基础、教师问题为引导”的“三位一体”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特征,以效率、效益和效能综合提升为目标建立教学新模式。将多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整体,以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方式,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2.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差异的设计路径。一是搭设问题支架,提升思维张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题目,从而达到思维训练量与质的统一。二是设置分层作业,优化学习效果。三是小组合作学习,生成合作交往、差异互补、互动共生的教学过程。四是采用多种评价,延续课后学习。以小组争星、个体夺优等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朗读亭的诵读活动,以系统打分、网络投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从活动的参与者变为活动的主导者,获得个性化发展。
(二)助推“悦读”活动微课程设计路径
1.构建一个引导学生“悦读”实践的综合性学习场,以校园读书环境、班级图书漂流角的硬件设施,统一日常读书制度建设,打造读书学习场。
2.创设良好的“悦读”氛围和环境条件。一是拓展阅读空间。充分利用校本阅读课,进行阅读活动延伸,如制作快乐阅读卡、写漂流日记、制作手抄报等活动;开辟诵读社团,培养学校诵读团队的骨干力量;亲子共读打卡,丰富课余生活和作业形式。二是设计活动方式。以节日为契机,开展清明诵、世界读书日活动、迎“六一”诗词吟咏活动和中秋赏美文活动;以不同群体为主体,开展青蓝成长营读书活动、红色故事宣讲团进课堂活动等。三是丰富展示形式。组织口语表达展示、书面作品交流、综合活动展演,多种形式相互交融,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相得益彰,共同展示“悦读”之魅力。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悦读经典提升新优质小学文化品位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YB1186)
(责 编 清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