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课程的规划与实施

作者: 常丽娟 姚丽莉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兴业路小学秉承“生活教育育人,文化传承立校”办学理念,从课程出发,品童年味道,凝练“校园处处皆课程”的跨学科教育思想,着力构建基于儿童立场、载体丰富的德育课程,注重德育活动的序列化、体系化,保障德育阵地的多样化、特色化,力求用文化力量打造具有新时代气息的特色学校。

一、明确目标定位,构建“4+N”德育课程体系

近年来,学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向度,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成长为宗旨,在多学科、融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中,构建了“4+N”德育课程体系。“4”即依托学校校训“和乐同心、明德力行”打造“和乐”“同心”“明德”“力行”四大主体课程,“N”为拓展化课程。

二、规划课程体系,探索实施路径

1.明德课程。学校通过设立面向全体学生的国学经典课程,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通过传统节日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持续开展“行为习惯教育”月活动,培养素质全面的明德少年。

2.力行课程。学校采用家校社“三结合”方式,以各种节日为抓手,设计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创新、协作交往等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把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志愿服务与研学旅行相结合,全面开展“雏鹰假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志愿服务意识。

3.和乐课程。为实现多元成长,学校精心打造课后服务社团课程。运动类社团让学生在运动中收获健康的体魄,感受团结协作带来的快乐;益智类社团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艺术类社团让学生陶冶了情操、提升了自信;口才类社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艺术素养。

4.同心课程。学校通过知识讲座、家长大课堂等各种平台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通过开放课堂教学,让不同行业的家长代表登上讲台给学生讲课,实现精彩互动,感受协同育人;通过家校合作实现教育的全面覆盖、全面参与、全面展示、全面影响,形成教育合力,共建生命成长共同体。

5.拓展课程。学校开展影视教育,从光影的审美视角引领学生成长,让学生在影视艺术的文化生成中实现自然浸润;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努力为学生营造书香校园,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使校园更富有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三、注重多元评价,赋能核心素养

1.评价主体多样。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通过立体交互、互联共通的多主体参与和全员评价方式,切实为德育评价的有效实施和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2.评价手段丰富。学校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向,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体验过程。同时,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提升教师的德育课程设计、开发与实践水平。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YB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