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应追求多样化
作者: 李海涛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为此,笔者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
一、趣味化教学
在趣味化教学中,小学生大多能够保持兴奋和积极的状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设置游戏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你画我猜”的游戏。教师先准备好需要学生画和猜的传统节日名称,然后邀请学生上台来根据自己的印象画出相应的传统节日内容,由其他学生来猜是哪一个节日。学生对游戏教学很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就融入了课堂教学。
二、生活化教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很多内容是基于生活实际进行编写的,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实例为导引,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降低他们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他们更容易亲近这门课程,更好地培养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
例如,在“学做简单的家常餐”实践活动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各种家常餐制作的知识,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专门的教室进行实际操作。或者布置课后小任务,让学生在爸爸妈妈帮助下动手完成。在这种生活化的操作中,学生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和家人增强了互动,拉近了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可谓一举多得。
三、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兴趣等,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改变以往的教学安排方式,把学生的座位排成四个方阵。这样可以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良好渠道和机会。
例如,在以“第一次挣钱经历”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一些店铺、商贩的经营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活动主题,笔者进行了小组合作教学。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提问:“同学们有过自己挣钱的经历吗?是怎样的体验呢?”然后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组内分工,自己安排好小组长、记录员、发言员等,在基于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由小组记录员将其观点记录好,在讨论结束后,由小组发言人进行课堂分享。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因为每个人都很好地参与其中,他们会对问题有更多的看法,对活动主题的理解也会更加准确和深入。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想有效开展教学,就必须把握学生目前的学习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