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真与练实
作者: 田靓当前,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正进行着一场变革,教材的革新和国家通用手语的推广使用都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小的挑战。但从一线教学现状来看,变化却不够明显。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滔滔讲和打手语”,学生“默默看和聆听”,一堂课下来,教师耗心费力,学生却读不连贯、词不达意,更不用说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了。这样的教学,既不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不能起到渗透德育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是备课不认真,二是训练不到位。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有效渗透德育,必须做到备真和练实。
一、备真
备真,就是以认真的态度,备好真实的课。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备己
备课时,教师首先自己对教材要熟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只有会读、善读、读出作者的感情,读得引人入胜,学生才会听得津津有味,才会真正受到德育的熏陶。
2.备人
教师要目中有人,面向全体学生备课,认真考虑自己的教学对象基础如何,从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3.备文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良好范例。备课的关键是把准教材,认真钻研,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训练点,精心设计问题、训练内容、教学方法,备好每一节课。
二、练实
所谓练实,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训练扎实。在课堂上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学习和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有时间去学、去练,从而提高训练的质量。
1.明确训练目的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典范语言,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精妙,从而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课堂训练不能蜻蜓点水,浮在表面,不能摆花架子,做无用功。
2.保证训练时间
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训练场,教师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听、看、读、写,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去发现、去分析、去解决、去归纳、去比较,才能让他们有收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控好时间,精心设计训练内容。
3.讲究训练实效
要使学生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教师就要花心血精心训练,让学生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读、写,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背诵,才能灵活运用,增强读写的效果。学生的语感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就能加深,德育也就润物无声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增进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素养。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增强课堂效益,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德育的熏陶。
(责 编 清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