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展宏 倪思靓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指出,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方面的内容。其中社会准备的发展目标包括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

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以幼小衔接为出发点,探讨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以某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来分析研究幼小衔接中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策略,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一、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1.遇到问题不会向同伴请教

在幼儿园内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幼儿要独自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遇到问题时向同伴请教这一点,恰好可以体现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水平的高低。

在笔者的观察中,部分幼儿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导致问题被搁置未解决;一些幼儿或因年龄小,没有向同伴请教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导致遇到问题时未向他人请教。这也反映出幼儿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不会积极主动地询问同伴处理问题。

2.与同伴相处不融洽

由于大班幼儿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当遇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便会做出与同伴发脾气、打闹等行为,而与同伴相处是否融洽,是体现幼儿交往能力的显著特征之一。

笔者观察到,在课间活动时,每个幼儿都拥有固定伙伴,在一个班级中通常会有几个小伙伴经常玩在一起,虽然在相处中会发生矛盾,但通常大家会很快忘掉不快,并不会对以后彼此的交往产生过多的影响。

3.同伴出现矛盾时不会出面调解

幼儿在与同伴的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时,每个幼儿的反应大不相同,而能否出面调解是考查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

笔者观察到,在积木搭建区域活动时,幼儿A与B因一块积木发生了口角,幼儿C的反应是,出面帮助二人调解矛盾,幼儿D的反应则是视而不见,继续搭建自己的积木。受到幼儿个体差异性因素影响,也为了更加深入了解问题所在,本次调查采用了观察法及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我们认为,幼儿在同伴出现矛盾时能出面调解的为极少数,且多因发生矛盾的幼儿是与自己关系较好的。

二、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原因分析

1.幼儿园忽视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在这个过渡过程中儿童要完成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这种身份转变的顺利完成和自然过渡,对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都非常重要。在对这个幼儿园大班的观察中,笔者发现幼儿园在教育活动中侧重对幼儿知识衔接等方面的内容,却忽视了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虽然幼儿园开展了相应的集体活动,但是对于幼儿的人际交往活动并没有给予及时的引领和指导。

2.一些教师缺乏教育意识

教师是幼儿成长的引导者,但从该幼儿园幼儿人际交往能力表现来看,教师没能适时处理问题。笔者通过观察了解到,部分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冲突时不能理性处理,只会暂时制止幼儿的冲突,因而可能会在幼儿内心产生不良影响。长此以往,对幼儿的交往能力与处事能力必然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3.幼儿园、小学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

幼小衔接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构建家园校三方共同支持儿童自主发展、自我教育的教育共同体,协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儿童。然而,在现实中当教师指出幼儿交往中的不正当行为时,某些家长却不配合教师工作,甚至纵容幼儿的不良行为,导致幼儿对人际交往产生迷茫。

三、幼小衔接中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1.教师应重视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关注,从细节方面着手,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要有效地观察幼儿的相关表现,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对于人际交往暂时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可以为其创造交流机会,用爱和关怀来温暖幼儿,并将其对教师的依赖逐渐转移到平等友爱的同伴交往中。

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虽然已有了基本的社交意识,但还不清楚哪些行为会对其他人产生伤害,因此,教师要针对幼儿的不当交往行为及时进行有效指导。比如,可以同伴交往为主题开展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正确地引导幼儿的人际交往行为,促使其和同伴正确交往,并尝试自己解决矛盾或冲突。

2.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针对当前一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幼儿园及相关教育部门加强培训。幼儿园首先要明确教师在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要作用,通过培训来推动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从而促使教师重视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3.家园校合作,协同育人

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而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为儿童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成长性支持环境。家园校三方有机衔接、协同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求,更是实现幼小科学衔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在幼小衔接阶段要加强三方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加强园校之间的联系。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联系可以由当地教育部门来搭建沟通桥梁,以就近原则来让小学与幼儿园的教师进行座谈,共同讨论幼小衔接中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还可组织小学与幼儿园教师双向轮岗体验。

同时,要注重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亲子活动等方式让家长参与到幼小衔接中。例如,幼儿园以“幼儿人际交往”为活动主题,让不同年级的幼儿相互寻找新的伙伴一同开展游戏活动,同时让家长跟班观察,了解幼儿人际交往中的不当行为,及时进行纠编。借助相关活动的开展,幼儿教师也可开设专题讲座对家长进行指导,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总之,良好的交往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孩子入学后结交新朋友、认识新老师,逐步适应小学新的人际关系。家园校应协同合作,做好幼小衔接,助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