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双减”棋 打赢“赋能”牌

作者: 崔建凯

梅园路小学成立于2015年,是一所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校。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努力使“双减”落地,把“五育”并举落到实处,为学生搭建多元化成长的舞台。

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

为积极响应国家的“双减”政策,学校多次召开“五项管理”与“双减”工作推进会,学习“双减”政策,号召全体教师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多次主题教研和线下学习,教师们逐渐摒弃了“唯分数论、一味应试”的观念,认识到没有差异就没有教育,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期待,尊重规律,回归本真,切实做到减负不减质。

新形势下,家长更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召开“双减”推进会,邀请家教专家举办“‘双减’后如何陪伴孩子”的专题讲座。学校开展“五项管理”问卷调查,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助力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支持“双减”工作。

创新模式,构筑“生长课堂”

学校抓住“双减”契机,提出“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的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着力构筑“生长课堂”。学校多次开展“生长课堂”研讨活动,先后邀请多位省级名师来校听课点评,举办专题讲座,总结“生长课堂”的特质和六要素,设计了《梅园路小学“生长课堂”教学评价表》,规范教学工作,提高课堂质量。教师们深耕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与学生对话、交流、共享,享受着快乐幸福的教育生活。

减量增质,创新作业设计

为了实现作业减量不减质,学校加强作业管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作业管理制度》和《作业公示制度》,邀请区教研员指导教研活动,扎实开展“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专题教研;引导教师用心备题、细心选题、精心编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教师设计了难易有别、层次不同、形式多样的弹性作业,杜绝重复性的、机械性的作业,尽量使作业“量少质高”“以一当十”,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与此同时,教师还创新作业内容和形式,把作业变活动、变游戏、变实践,让知识“动”起来,学生“乐”起来,生活“用”起来,真正把作业变成能力,让学生从中受益。

延时延爱,助力赋能未来

“双减”,是为了教育本质的回归;“延时服务”,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爱心。按照教育部“5+2”课后服务要求,学校精心构建“3+X”课后延时服务模式。其中的“3”指的是“作业辅导+特色课程+精品社团”,内容涵盖人文基础、科学探究、艺术素养、体育健康、综合实践等,“X”则是应众人之所需,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与家长定制的个性化服务,通过多元的“菜单式”服务模式,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力求知行合一,为学生创造一个暖心、和谐、多元的生长环境和个性化发展的平台。

比如,我们的“菜单式”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

菜单1——暖心辅导:教师耐心辅导和答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家长的辅导负担。

菜单2——经典阅读:学校利用《经典全阅读》特色课程,通过民间故事会、课本剧表演、“功勋”人物小报、思维导图、读写绘、拼音画报等,丰富孩子们的阅读体验。

菜单3——玩转数学:学校设置有魔尺、魔方、七巧板、数独等益智游戏课程,数学游戏能够大大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菜单4——阳光体育:学校创新体育锻炼内容和方式,足球操、武术操、健身操、无触摸眼操等集体项目整齐划一,足球、篮球、跆拳道、田径、健美操等特色课程异彩纷呈,体育游戏趣味盎然,深受学生喜爱。

菜单5——精品社团:学校为学生提供精品社团服务,进行生命潜能开发与个性培育,开办有“小梅花”戏曲、“趣陶陶”陶艺、“鹰娃”版画、“鼓乐飞扬”非洲鼓、“乔喜梅”面塑、“凌云”航模等30多个社团,让孩子们网上选课、自主报名、走班上课、展示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遇见最好的自己。

菜单6—劳动实践:学校利用劳动实践园开设特色劳动实践课程,有农事体验、修枝剪叶、采收硕果等,让孩子们走出教室,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实践中感知生命的神奇,感知劳动的伟大。

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学生充分彰显个性,展示特长,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课后的校园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大舞台”。

落实“双减”,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一分精彩,让家长多了一分安心。今后,学校将秉承“天天向上,日进日新”的校训,全力打造“新生长教育”品牌,坚持“五育”并举,走好“双减”这步棋,让教育回归本质,助学生快乐成长!

(本栏责编 再 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