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刘洋

小学语文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进而影响课堂讲授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高度关注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努力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课,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一、了解学生兴趣,开展趣味教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导入课程,讲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趣味教学活动,如开展看图猜字、知识问答、趣味比赛等,让学生踊跃参与,发现文字的奥妙,了解不同文章的风格,学习不同类型的篇章,积累优美词句。

比如,教师在讲解《美丽的鹿角》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然后开展知识问答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文字背后藏着的故事,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二、应用分层教学,满足学生需求

教学方法的选择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尝试分层教学法,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划分不同的学习群体。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师应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优化学习效果,让学生爱上语文。

比如,教师在讲解《海上日出》时,就可以应用分层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共同探讨文章内容。不同学习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合作学习,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三、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情境教学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体验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注重情境的创设,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在创设情境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人物角色进行扮演,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文章内容。

比如,教师在讲解《祖父的园子》时,就可以创设祖父打扫、照顾园子的场景,让学生选择角色人物参与扮演,从中感受祖父照顾园子的细心,想象作者和祖父一起打理园子的生动画面。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合理优化教学方法,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发现语文的魅力。

(责 编 帕 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