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问题导学法,提升课堂实效
作者: 许霞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减轻学业负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如何科学应用问题导学法,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正在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研究的新方向。
一、问题导学法流程
我校采用的是“4+2”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4”是指问题导学法的四流程:问题导入,自主探究;师生联动,合作探究;总结引导,知识生成;科学训练,提高能力。“2”是指课前导入和课后布置作业。
二、怎样让学习真正发生
1.设计精准有价值的问题。
2.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充分的展示汇报及分享交流机会。
3.教师及时恰当的点拨、追问和引导。
三、应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将问题导学法贯穿课堂。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设计的问题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认知规律;其次要与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相符合;最后,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把“自主、合作、探究”落到实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优化提问过程,利用问题导学法促进师生互动,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小组代表发言、小组成员补充评价、其他小组成员展示分享汇报,小组之间对比优化,师生共同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体会数学思想,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3.“科学训练”随时进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层次,设计合适的练习题,力求让学生对所讲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在习题的选择上,一定要体现题目的靶向性,使重点、难点凸显出来。另外,题量要适中,不要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意精讲巧练、讲练结合、关注落实,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4.“总结引导”及时有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注重教学技巧,在提问时注意问题的首尾连贯。课堂中每探究一个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化的了解,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
四、取得的成效
教师以问题导学法为载体,支持“兵教兵”“兵带兵”,创新课堂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真正实现由“教知识”到“教方法”,由“学会知识”到“运用知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的转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问题导学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敢想、敢说、敢质疑、敢挑战,自学、合作等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合理利用问题导学法,优化提问的技巧与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责 编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