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O2与Fe2+作用的实验探究

作者: 董顺

摘要: 由两道高考试题引出对Fe2+与H2O2反应的探究。结果发现,不同的亚铁盐与H2O2作用的结果与实验条件有关:在无外加酸碱时FeSO4溶液与H2O2作用会得到碱式硫酸铁和氢氧化铁沉淀的混合物;FeCl2溶液与H2O2作用会得到聚合氯化铁胶体。在酸性较强时Fe2+与H2O2作用主要生成Fe3+;在酸性不太强时主要得到胶体,往往得不到沉淀。亚铁盐与H2O2混合除了发生Fe2+与H2O2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外,同时含铁物质会催化H2O2的分解,H2O2分解放热还会促进Fe3+的水解得到胶体或者沉淀。

关键词: H2O2; Fe2+; 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3)02-0075-05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  由两道高考试题说起

题1  (2022年湖南高考卷第11题节选)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C. FeSO4溶液中加入H2O2产生沉淀:2Fe2++H2O2+4H2O2Fe(OH)3↓+4H+(给出的答案是该选项正确)。

Fe2+与H2O2的反应我们并不陌生,在高考试题及平时的模拟试题中经常出现,一般是考查在酸性条件下H2O2将Fe2+氧化为Fe3+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用KSCN溶液检验Fe2+时,也常常使用H2O2溶液。铁的化合物较为复杂,FeSO4溶液中加入H2O2真的会生成Fe(OH)3沉淀吗?

题2  (2016年全国Ⅱ卷28题节选)(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向H2O2溶液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发生反应H2O2+2Fe2++2H+2Fe3++2H2O生成Fe3+,使溶液变成棕黄色,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氧气,溶液中有气泡出现,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生成Fe(OH)3沉淀。

Fe3+能够催化H2O2的分解是大家的共识,Fe2+的存在对H2O2的分解有怎样的影响?由上述两道试题能够看出,无论是向含Fe2+的溶液中加入H2O2,还是向H2O2溶液中加入Fe2+溶液,最终都会生成Fe(OH)3沉淀。酸化的FeCl2溶液与H2O2反应得FeCl3溶液,而加热FeCl3溶液往往会得到Fe(OH)3胶体[1],酸化的亚铁盐与H2O2溶液作用是得到Fe(OH)3胶体,还是生成Fe(OH)3沉淀呢?若FeSO4溶液与H2O2作用能得到Fe(OH)3沉淀,还有其他物质或现象产生吗?

2  文献概述

2.1  聚合硫酸铁的性质及制备

文献[2]显示聚合硫酸铁(Polyferric Sulfate, PFS)也称碱式硫酸铁或羟基硫酸铁,分子式可表示为[Fe2(OH)n(SO4)3-n/2]m,是一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根据形态的不同,PFS可分为液体和固体两种,液体PFS呈红褐色,具有一定黏度;而固体PFS则为浅黄色粉末状,更有利于保存和运输。

龙腾锐等[3]以钛白副产物FeSO4·7H2O为原料,30%的H2O2为氧化剂,反应约0.5h后合成了PFS。

邹海凤[4]通过低温热处理FeSO4·7H2O合成FeOHSO4材料,将FeSO4·7H2O在空气中90℃下恒温48h,使其脱去部分结晶水变为疏松体,随后在不同温度下将该疏松体在空气中恒温24h,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合成FeOHSO4。

2.2  聚合氯化铁的性质及制备

聚合氯化铁又称碱式氯化铁,简称PFC。为褐色或黑褐色透明液体。聚合氯化铁(PFC)是一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本身具有几种不同形态的铁络合离子[如Fe(OH)2+、 Fe(OH)+2、 Fe2(OH)4+2、 Fe3(OH)5+4等],可以发挥电性中和及吸附架桥的作用,使水中胶体脱稳,最终形成沉淀[5]。

方应森[6]等以氯酸钠氧化FeCl2制备聚合氯化铁,在酸性溶液中Fe2+被氯酸钠氧化成Fe3+,然后Fe3+通过水解聚合作用形成PFC。反应过程如下:

6FeCl2+NaClO3+6HCl6FeCl3+NaCl+3H2O

mFeCl3+nH2OFem(OH)nCl3m-n+nHCl

3  实验部分

3.1  设计思路

由文献可知,Fe2+、 Fe3+均能催化H2O2的分解,而H2O2的分解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会促进Fe3+的水解,含Fe2+或Fe3+的溶液与H2O2混合可能会得到Fe(OH)3胶体而并非沉淀。

通过改变环境的酸碱性及反应物的相对量探究Fe2+与H2O2作用得到胶体或沉淀的条件。并通过与相同条件下H2O2与FeCl3溶液的作用对照,探究异同。

为探究不同的阴离子对Fe2+与H2O2作用的影响,选用实验室常见的FeSO4与FeCl2溶液分别与H2O2作用,探究异同。

若作用过程中有沉淀生成,对沉淀的成分做定性检验与分析。

基于以上思路,设计以下实验探究活动:取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与不同浓度的FeSO4溶液或FeCl2溶液在酸性、碱性及不加酸碱条件下混合,观察现象(实验3~9、 11~18、 20~22、 25~30、 33~38),并与相同条件下H2O2与FeCl3溶液的作用对照(实验19、 31~32),若有沉淀生成再对沉淀进行检验(实验10)。

3.2  溶液配制

(1) 向100mL烧杯中加入7.0g FeSO4·7H2O,然后加蒸馏水至50mL刻度,搅拌,得浓度约为0.5mol·L-1的FeSO4溶液,备用。

(2) 向100mL烧杯中加入5.0g FeCl2·4H2O,然后加蒸馏水至50mL刻度,搅拌,得浓度约为0.5mol·L-1的FeCl2溶液,备用。

(3) 配制浓度约为2mol·L-1的稀硫酸及2mol·L-1的NaOH溶液,备用。

3.3  实验过程、现象分析及结果

3.3.1  H2O2与FeSO4溶液的作用

为探究H2O2与FeSO4溶液作用产生胶体或沉淀的条件,并对可能生成的沉淀的成分进行检验,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1]取新配制的Fe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浅红色,再滴加1滴H2O2溶液,溶液呈深血红色。

[实验2]用pH试纸测新配制的FeSO4溶液的pH,约为4。

上述实验1~2说明新配制的溶液中含有极少量的Fe3+,由于Fe2+的水解溶液呈弱酸性,H2O2可以将Fe2+氧化为Fe3+。

[实验3]取3mL 30%H2O2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0.5mol·L-1 FeSO4溶液,液体立即变为红褐色,用激光笔照射有明显的丁达尔现象,产生较多的气泡,放热,反应越来越剧烈,约1min后,反应趋于平缓,产生大量黄褐色沉淀。

[实验4]取实验3上层清液测其pH约为2,将其分为两份,一份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浓血红色,另一份滴加K3[Fe(CN)6]溶液,呈淡淡的蓝色,无沉淀生成。

[实验5]取3mL 30%H2O2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mL 0.5mol·L-1 FeSO4溶液,液体立即变为红褐色,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气泡,有液体喷出试管,剩余为黄褐色悬浊液,静置得黄褐色沉淀。

[实验6]取3mL 10%H2O2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0.5mol·L-1 FeSO4溶液,溶液变为浅红褐色,用激光笔照射有丁达尔现象,产生少量气泡,静置,不断放出气泡,放出热量,静置约5min,产生黄褐色浑浊,静置得黄褐色沉淀,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呈浓血红色。

[实验7]取3mL 10%H2O2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mL 0.5mol·L-1 FeSO4溶液,液体立即变为红褐色,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气泡,红褐色变为黄褐色浑浊,静置得黄褐色沉淀。

[实验8]取3mL 0.5mol·L-1 Fe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30%H2O2溶液,溶液立即呈红褐色,产生少量气泡,用激光笔照射有明显的丁达尔现象,静置无变化,取液体两份,一份滴加KSCN溶液,呈浓血红色,一份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大量蓝色沉淀。向所得红褐色液体中加蒸馏水稀释,出现黄褐色浑浊,静置得黄褐色沉淀。

[实验9]将实验8中的H2O2溶液的浓度改为10%,现象类似。

上述实验3~9说明H2O2溶液能将Fe2+氧化为Fe3+,当H2O2过量时,Fe2+几乎被全部氧化,含铁物质能催化H2O2分解,反应放热,同时促进Fe3+水解生成红褐色胶体,最终得到黄褐色沉淀。当H2O2少量时得到胶体(聚合硫酸铁),加水稀释进一步促进Fe3+的水解产生黄褐色沉淀。根据反应物组成预测该黄褐色沉淀中含有碱式硫酸铁。上述反应过程的方程式可简单表示为:

2FeSO4+H2O22Fe(OH)SO4↓

同时也可能发生反应2Fe2++H2O2+4H2O2Fe(OH)3↓+4H+,有部分Fe2+转化为Fe(OH)3沉淀,溶液酸性增强,体系中有Fe3+存在。

[实验10]取上述洗涤后的黄褐色沉淀于两支试管中,一份滴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得黄色溶液(与盐酸酸化的FeCl3溶液颜色类似),取少量清液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滴加稀硫酸,沉淀溶解,所得溶液接近无色。分别向上述两份溶液滴加KSCN溶液,均呈浓血红色,滴加K3[Fe(CN)6]溶液,蓝色均不明显。

上述实验10说明该黄褐色沉淀可溶于酸,沉淀中含有SO2-4,溶于盐酸得[FeCl4]-溶液呈棕黄色,溶于稀硫酸得[Fe(H2O)6]3+溶液为无色。

[实验11]取3mL 0.5mol·L-1 Fe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mL稀硫酸,再滴加1mL 30%H2O2溶液,溶液立即变为黄色,有少量气泡产生,静置无沉淀生成,滴加KSCN溶液,呈浓血红色。

[实验12]取3mL 30%H2O2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mL稀硫酸,再滴加1mL 0.5mol·L-1 FeSO4溶液,溶液立即变为黄色,有少量气泡产生,静置无沉淀生成,滴加KSCN溶液,呈浓血红色。

[实验13]取3mL 10%H2O2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mL稀硫酸,再滴加1mL 0.5mol·L-1 FeSO4溶液,溶液呈黄色,有少量气泡产生,静置无沉淀生成。

[实验14]取3mL 30%H2O2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mL稀硫酸酸化的FeSO4溶液,溶液呈黄色,有少量气泡产生,静置无沉淀生成。

上述实验11~14说明在强酸性条件下H2O2溶液能将Fe2+氧化为Fe3+,Fe3+催化H2O2的分解比较缓慢,既无Fe(OH)3胶体产生,也无Fe(OH)3沉淀产生。

[实验15]取3mL 10%H2O2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稀硫酸,再滴加1mL 0.5mol·L-1 FeSO4溶液,剧烈反应,液体变为红褐色,用激光笔照射有明显的丁达尔现象,测其pH约为1,静置无沉淀生成。

[实验16]取3mL 30%H2O2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稀硫酸酸化的FeSO4溶液,溶液呈黄色,有少量气泡产生,静置无沉淀生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