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养立意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要点与实践
作者: 马彩芳
摘 要 单元作业是相对于传统的课时作业而提出的一种作业概念,是传统作业的补充和完善。它引导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在知识迁移、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结合具体课例的教学实践,以单元作业的目标制定、重难点突破、知识点联系以及评价跟进为突破口,进一步厘清和明确了素养立意下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要点与实践。
关键词 素养立意 单元作业 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马彩芳(1980—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中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1]摒弃传统的零散知识教学,走向关联、整体化的大单元教学,是建构思维课堂、践行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高质量育人的重要路径之一。作业设计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应进行“单元作业”的整体构建。以教材单元为基本单位,基于教材单元编写的特点,围绕知识和能力发展目标综合设计的“单元作业”,能正确建构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使知识和能力融会贯通,具有极强的结构性特点。教师通过单元作业,可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从而提升核心素养[2]38。由此,本文将结合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实践,探究如何在素养立意下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要点与实践。
一、拟定作业目标,厘清单元学习与作业之间的关系
设计单元作业,首先要全方位考量拟定适切的单元作业目标。单元作业目标是作业设计的逻辑起点,也是最终落脚点。为了增强教学单元的结构性和整体性,单元作业要基于“大单元教学”展开设计,其目标的制定也应在单元学习目标和单元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它与单元学习目标一致,但不能简单等同于单元学习目标。
(一)设定单元学习目标,进行整体设计
第四单元人文主题为“观察与发现”,语文要素为“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习作要素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基于入选文本、习作、语文园地各自不同的特点,结合教材导读页中对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要求,设定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如下:
1.认识“芬”“芳”等生字,会写“醒”“辨”等生字和“争奇斗艳”等词语;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2.能在文本阅读中找准段落的关键句,并根据关键句概括段意,形成概括能力,提高阅读素养。
3.能借助图表记录实验的过程,并按顺序写清楚实验的过程及思考;能用“对调”“移动”等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并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
4.通过阅读走进奇妙的自然界,感受留心观察带来的新发现,体会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促进精神成长。
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素养立意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包含“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任务”的架构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三个主要部分,具体如表1所示。
(二)拟定单元作业目标,明确目标指向
本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共安排12个课时。在此基础上,遵循四大原则,即关注并厘清学力发展脉络、关注作业与教学的协同、关注作业设计的整体系统、关注作业的评价和改进等[2]37,进行单元作业目标的拟定。该单元作业目标设定如下:
1.以编辑《世界真奇妙探索集》为情境,在完成“世界拼图”任务中积累并运用本单元的生字词。
2.在开启“奇妙世界的宝箱”任务中,学会勾画和摘录生动的语句或段落,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意,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
3.通过“寻找最亮风景”的任务,观察、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学会写大自然日记和实验手记等。
4.以终极任务“探索集发布会”为驱动,有条理地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世界的收获,在交流评价中不断生长探索精神。
上述可见,任务群思想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单元作业设计提供了土壤。通过情境的设置和任务的驱动,单元作业体现了目标指向明确、结构清晰、进阶明显的特点,彰显了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结构性等特征,其作业目标也呈现出系统性、整体性、递进性和可检测性等特点[3]。
二、关注作业整体,突破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单元作业除紧扣单元作业目标外,还应关注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单元导语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已明确单元训练的重点。厘清训练重点在单元各篇中的教学要求和目的,辅以学情分析,能准确把握单元学习的难点。明确了单元重难点,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整体性设计,就可避免作业设计的“随心所欲”和作业内容重复、零碎等问题。
当前,提倡在真实情境下,布置综合性强的开放性作业。这类作业不是单元内每一课作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出的合理的、有一定思维梯度的作业。比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诸如思维导图、示意图、逆向理解列提纲等方式,整理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图;比如设置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用所学单元知识完成一个真实的项目、任务等。
就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而言,我们发现作业目标的第1、2条显然是本单元的重点,尤其是第2条“学会勾画和摘录生动的语句或段落,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意,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与单元语文要素息息相关,统摄单元教学,因此是单元作业的重中之重。而第3、4条目标“观察、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学会写大自然日记和实验手记等”“有条理地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世界的收获,在交流评价中不断生长探索精神”,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显然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这样的单元学习重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漂浮的山》作为语料设计作业。《漂浮的山》是一篇300字左右的说明文,主要段落都有关键语句,且位置分布不同。同时语言表达生动、严谨,多处有“大约”“一般”等严谨表达。该语料无论是篇幅内容,还是语言特色都符合单元教学需要,围绕其展开作业设计,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作业范例】同学们,快速阅读《漂浮的山》,让我们一起来开启“奇妙世界的宝箱”吧!
妙处一:你能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概括段意吗?
第②自然段:
第③自然段:
妙处二:摘录文章中你最喜欢的两个句子,简要说说你喜欢它们的理由。
妙处三: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
妙处四:以下是冰山形成的过程图片,你能用上顺序性词,简单地描述冰山形成的过程吗?
该作业设计以匹配文本为语料,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贴近学生学情,效度高。四道题分别指向“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意”“摘录和体会生动语句”“体会用词准确”“学会有序表达”四个训练点,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开启“奇妙世界的宝箱”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作业突破单元学习内容的重难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周末在家完成一项实验或者认真观看一个实验过程,将实验过程绘制成组图,然后集体组织“我最喜欢的实验”分享活动。这类综合性的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厘清实验的顺序、有序准确地进行表达,还能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发现、严谨表达等科学态度,也能较好地突破单元学习内容的重难点。
三、整合作业序列,加强单元知识点间的联系
语文教材中的各个单元虽然相对独立,但也是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不仅在全册教材中有螺旋递升的安排,在同一册教材的不同单元也有序列可循。素养立意下的单元作业设计,要关注两点:一要纵向比对教材,关注本单元语文要素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及前后延续性;二要横向贯通本册教材的各单元,关注单元前后的序列特点。
一是,关注同一能力点的年段序列。如图1呈现的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发展序列,从易到难,螺旋上升。从低段的“了解句子”到高段的“理解段落、运用篇章”,从低年级的把握简单记叙文到高年级的辨析议论文观点,语文要素的落实有明显思维渐深的变化。以此为例,很多语文能力点的编排都是有一定序列的。设计单元作业时,要认真厘清相关能力点在全年段教材中的编排序列,使作业设计精准契合年段训练要求。
二是,关注同一能力点在同一册教材中的编排特点。除了把握能力点的长线编排序列,教师更要关注同一册教材内相关能力点的编排特点。图2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4单元《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内容编排序列。
最终,通过整合上述能力点,教师创设了“探索发现分享会”的主题情境,完成作业设计如下:
【作业范例】三年级要开一场“探索发现分享会”,请你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小明准备的“探索发现日记”开头不通顺,请用修改符号帮他修改。(2处错误)
春天来了,草儿绿了,花儿开了,也出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一只小兔子来到草地上玩耍蹦蹦跳跳地。
2.仿照书中的例句,帮小红把“实验过程”改得像语文书中的那么生动。
[鹿忽然看到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
我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小金鱼,你别害怕。为了这次实验,你就牺牲一下吧!”
3.4月15日下午第一节课,三年级要开“探索发现分享会”,要求所有同学都参加,请同学们提前做好准备。年级组长张蓄老师请你做她的小帮手,帮助她写一份在4月12日发布的通知。
4.“小学部成长坊”微信公众号将要报道这次活动,请你帮忙完成这段稿件。
这次“探索发现分享会”精彩极了!同学们各显神通,用各种形式分享寓言故事: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
以上作业在“探索发现分享会”的主题情境下,巧妙整合了1~4单元中四个“词句段运用”的练习,安排了四个实践任务“帮忙修改开头”“把实验修改得更生动”“代发布分享会的通知”“公众号推文的句段完善”等。这样的作业设计,在完成本单元训练重难点检测的同时,也统整考查了本册教材中其他单元的同一能力点,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完整构建,真正实现了通过设计真实情境下的典型任务,让作业从做题转向用语文“做事”,让问题解决的过程成为素养检测的过程。
四、注重作业评价,促进作业设计的反思与改进
新课标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单元作业设计,当然也离不开作业评价的设计和研究。作业评价的设计应该成为单元作业设计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包含诊断、鉴定、督促、调节、激励等。
1.评价标准的设计。新课标指出:“健全主观性、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简单结构作答和复杂结构作答实行分级赋分。”[4]51基于此,对于作业中的开放性问题,我们设计更加科学的赋分制作业评价标准。比如,针对上文为《漂浮的山》设计的第三题“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评价标准(见表2)。
2.评价方式的选择。新课标还指出:“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针对学生素养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意见,及时反馈和讲评”“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跟踪评价,梳理学生作业发展变化的轨迹,及时反馈不同阶段作业质量的整体情况”[4]48-49。评价量表是作业评价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根据作业的目标、内容、时间、难度、类型等因素综合考量,选择不同类型的评价量表。设计评价量表时,要注意导向精准,充分考虑学段与单元的要求,评价维度要多元。评价量表设计得越具体、越科学,作业的效果就越明显。如表3就是为其中一项作业任务而设计的评价量表。
注:评价等级分一星、两星、三星。各等级指标分别为:一星未达成;两星部分达成;三星完全达成。
需要注意的是,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开放题的评价标准还是各类评价量表,都要在作业前发给学生,让他们带着评价量表完成作业,边做边自查。作业后交流分享时,也要依据评价量表,不断强化学生的作业评价标准。评价即学习,多轮次嵌入式的评价,引导着教与学的走向,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之,单元作业设计体现了作业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素养本位的转变,是当下课程作业改革的主要方向[5]。教育者只有不断更新理念,依托新课标整体解读教材,明晰目标、把握内容,才能实现单元作业设计从“碎片化”向“整体性”转变,真正实现课程育人的整体功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发挥显性或隐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4.
[2]金宁凤.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要点与实践[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3(4).
[3]王红霞.单元作业:核心素养导向下作业设计的迭代与重构[J].语文建设杂志,2023(3):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查晓红.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小学语文命题改革[J].小学语文教师,2022(7-8):8.
(责任编辑:武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