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点·搭台·设梯:长文章专题单元教学路径探寻
作者: 余小鹏 汪初芳
摘 要 针对长文章专题单元,教师应如何基于教材单元内容,实施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从而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问题,以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从“聚点”“搭台”“设梯”三个维度探寻长文章专题单元教学的进阶路径,即深度解读要素,锁定单元学习起点;融合学习资源,明晰单元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学程,实现语文素养落地。
关键词 长文章 专题单元教学 路径探寻
长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情节较为复杂,且一般由几个部分的内容组成。因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着其他文章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价值,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在各学段中都有意增加长文章选文的篇数,在四年级下册更是以专题单元的形式呈现了长文章学习的阅读实践。对于长文章专题单元,教师应如何基于教材单元内容,实施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从而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呢?下面,笔者以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下简称“本单元”)为例,并依托近年来区域推进的基于“三学·三单”的学本课堂教学,谈谈长文章专题单元教学的进阶路径。
一、聚点:深度解读要素,锁定单元学习起点
统编教科书以语文要素为主线,构建整个单元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发展的训练体系,帮助教师解决“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之前,要立足单元语文要素,整体解读教材,准确把握单元教学的目标。
(一)纵向比较,定位要素训练的基点
解读单元语文要素,要关注统编教科书中具有相似语文要素的单元,梳理出相关的要素序列,弄清楚单元语文要素在整套教材体系中的位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针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要素训练,统编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安排,并每次致力于一个训练点,如表1所示。
纵观以上五个单元,学习目标指向看似相同,但整体把握阅读能力培养的落脚点却有所不同,其整体把握阅读能力的层级也在不断提升。基于纵向比较,我们会发现本单元在这结构化的阅读要素训练序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教学定位。它既联结了前面的“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整体把握内容的方法,并迁移到长文章阅读中,又助力了“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来把握每个部分的内容,并串联起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习得,也为后面把握复杂内容的课文乃至整本书的内容梳理作了方法策略上的铺垫。
(二)横向关联,理清每篇课文的学点
单元语文要素的落脚点是课文。教师应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细读教材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并借助课文的练习系统、助读系统和语文园地的知识系统,梳理其内在的学习点,了解文本间的逻辑关系。
本单元共安排了四篇课文:《文言文二则》《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如图1所示,从单元语文要素角度剖析,我们发现本单元除了文言文的编排契合人文主题,与单元语文要素无关,其后面三篇长文章都承载着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任务。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用序号的方式标示了课文的六个部分,课后习题第2题给出了第一部分的小标题示例,让学生照样子列出其他部分的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略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的方式标示了课文的三个部分,课前的阅读提示要求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略读课文《芦花鞋》用空行的方式标示了课文的四个部分,课前的阅读提示要求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
(三)整组观照,找准素养目标的落点
从单元视角进行整组观照,我们发现本单元在语文要素训练上是有层级的,意在引导学生经历“学习—模仿—实践”这一完整的学习列小标题的过程(见图2)。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将列小标题方法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发展逐步落到实处。基于以上深度解读要素,整个单元教与学的内容抓手与目标指向一目了然。以语文要素为核心,我们确定了本单元的素养层级目标,如表2所示。
二、搭台:融合学习资源,明晰单元整体规划
在语文要素转化为单元学习目标之后,接下来就要依据目标对教材单元进行整体规划。通过融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学习资源,设计出逐层进阶的单元学习任务链、循序渐进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学习生活。
(一)紧扣成长,提炼大单元主题
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儿童成长”,选编的四篇课文都展示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成长的故事,均从不同视角揭示了“成长”主题的丰富内涵(见图3),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引领意义。同时,本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朋友相处的秘诀”,习作话题是“我学会了 ”,这两个话题也契合了“儿童成长”的主题,学会相处、学会做事,就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体现。
从阅读他人的成长故事,到说说写写自己的成长故事,形成了一条贯穿古代、近代、当代的鲜明主线,架设出完整的学习内容,创生了教材单元的教学价值。基于这样的理解,再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确定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榜样引领成长路,争做时代好少年”。
(二)链接生活,创设大情境学习
从单元学习主题着眼,整个单元的学习都应该置于同一个学习情境,要将以往以知识点、能力点的简单线性排列,以学科知识的逐点解析和学科技能的逐项训练的教学组织形式,主动转为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实施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针对单元学习情境该如何创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1]。由此可见,学习情境的创设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
基于单元学习主题“榜样引领成长路,争做时代好少年”,我们结合校园生活,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亲爱的同学们,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了成长的故事。你们知道吗?最近学校将要开展‘十佳新时代好少年’的评选活动,就让我们走进本单元的学习,从不同时代的榜样少年身上汲取成长的力量,在积极参选的过程中,努力成长为新时代好少年。”
当然,学习情境的创设,要在本单元教学中贯穿始终,就像一条隐形的线牵动着学生展开语言实践、问题探究、任务达成等种种学习行为。比如,本单元开篇课文教学伊始,教师就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和热情;接着,在每一课的教学结束之际,引导学生总结感悟从榜样少年身上汲取到的成长力量,提炼出关键词板贴在主题海报上;然后,在下一课的导入环节,借助主题海报进行学习回顾,从而营造出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去读、学与展示。
(三)整合内容,架构大任务体系
学习情境创设后,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单元学习大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2],使教材单元成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的学习单元。根据教材单元各个板块内容的内在联系,大任务又可以有逻辑地分解为几个子任务,从而建构新的单元学习流程,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
本单元紧扣“榜样引领成长路,争做时代好少年”这一大任务情境,按照课文编排顺序,我们设计了六个有层递性的学习任务(见图4)。这六个学习任务彼此关联,层级推进,再根据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又分解成诸多子任务,将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具体细化在学习任务的进阶中。
三、设梯:有序推进学程,实现语文素养落地
语文要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活”起来,才有价值。活化语文要素、实现语文要素与核心素养转化的不二途径便是语文实践。以任务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为素养提升搭设阶梯,有序推进学习历程,使语文核心素养精准落地。
(一)介入“三单”,找准学习活动的着力点
长文章的学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的确比较费时且内容把握也有一定的难度。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我们势必要高效规划课堂学习时间,大胆取舍教学内容,聚焦关键问题,找准学习活动的着力点,才能实现“长文短教”“长文精教”。而基于“三学·三单”的学本课堂教学,能更好地聚焦重点,明晰教学路径。
1.预学反馈,在锁定起点中开启精准教学。课前,巧借预学单,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摸清学生对课文内容把握的已有水平,从而确定学生学习起点在哪里,学习困难在何处。以学定教,高效划分课堂学习时间,精准教学才有可能发生。
比如,单元导读课伊始,借助每课预学单,引导学生通读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三篇长文章,从字词、内容、问题三个维度入手,开展读准生字、书写词语、感知内容、提出疑惑等预学作业。而这些基础性学习,作为诊断学情的依据,为接下去的课堂学习聚焦了方向,同时学生再读长文章时也能提高阅读速度和思维深度,能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在学习重点上。
2.研读探究,在小组合作中聚焦核心活动。课中,依托导学单,紧扣学习任务,聚焦关键问题,展开小组合作探究,从学生独学到有分工的共学,再到汇报成果的展学,每个小组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以生为本,转变学教方式,核心素养才能落实。
比如“优秀少年成长路”任务中,我们结合略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展开了第一个学习活动“迁移运用学法”。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前一课习得的标题串联法,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以第一部分为例对照文中标题,抓关键语句梳理主要事例;再学以致用,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后两个部分,进一步探讨:围绕小标题列举了哪些事例?结合事例还可以用哪些小标题来概括?通过合作交流、比较分析,促进了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进阶体验。
3.拓展延伸,在拓学作业中关注差异发展。本单元三篇长文章无疑是训练列小标题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好例子,但仅凭教材单元内课文的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具备了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还需要经过反复的迁移学习。课后,我们通过三星级拓学作业,分层练习,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方法迁移到同质化的拓展阅读中。拓展延伸,迁移运用方法,将语文要素转化为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
比如,学完《小英雄雨来(节选)》,学生基本掌握了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边读边想、停下来回读的阅读长文章方法,以及用“主要人物+事件”方法列小标题、串联小标题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妙招。课后,教师趁机拓展阅读,引导学生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方法进行默读,尝试列小标题说说主要内容。在扩宽阅读面的同时,实现语文要素的落实与拓展。
(二)建构认知,抓好任务达成的突破点
本单元三篇长文章旨在从把握内容和感悟品质两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整体思维、深度学习的能力。可是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品读人物形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具有难度的。如何进行突破?
1.注重关联,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要建立单元学习内部的关联,唤醒学生已有经验、原有认知,在此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梳理,建构起新的知识结构。
比如,在“英雄少年成长路”任务中,我们结合《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开展了“梳理英雄的事迹”学习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回想已学过的“抓主要人物和事件”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尝试概括第一部分内容。再比对课后习题中拟好的标题,发现可以从主要人物入手,抓主要事件列小标题。紧接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尝试给其他部分列小标题。然后在小组汇报中,辨析哪个标题更准确,并练习如何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唤醒、比较、关联、探究、梳理一系列梯度学习,生成了“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新的知识结构,即“小标题列一列,说清楚;自己的话连一连,说连贯”。
2.以点带面,生成新的言语经验。感悟人物形象不可空谈,而是要基于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围绕话题,聚焦长文章的关键段落展开阅读、思考、探究,从而以点带面,观照全文语言。
比如,在开展《芦花鞋》“聚焦细节,走进人物”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人物特点的语言点,以点带面,紧紧抓住青铜往回走时一次又一次“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那双芦花鞋上”,探究如何走进人物内心,想象他是怎么想的,读出他是经过犹豫才决心成全别人的,感受青铜的纯朴善良。有了这“点”的感悟,再趁机引导学生抓住更多的语言“面”去品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