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题·定标·定境·定评:小学语文主题式学习设计路径探思

作者: 王媛

定题·定标·定境·定评:小学语文主题式学习设计路径探思0

摘 要 语文主题式学习为教师解读教材、审视文本价值、整合课程资源提供了有效路径。以统编教材四下第三单元——“诗歌单元”为例,从“聚焦语用,提炼学习主题”“以用导学,建构学习目标”“基于需要,创设真实情境”“素养为核,设计评价量规”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主题式学习的设计路径展开思考,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优化,以发挥语文主题式学习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主题式学习 诗歌单元

随着统编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策略,真正让新课标理念落地,成为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基于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来编排单元课文,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主题式学习无疑是拓展语文学习外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方式。

语文主题式学习是依托同一主题,整合课内外资源,开展具有挑战性的多项语文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1]。其基本特点是:一是有一个具有导向性的独立主题;二是学习内容结构化,具体呈现为多个序列化的学习任务;三是教师是主题内容的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推动者;四是学生是主题的主动学习者,即学习任务的主动参与者;五是以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探究学习为主,是一种过程性的学习;六是学习方式以实践性学习活动为主,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用,在实践中建构。本文将从主题式学习的特征出发,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歌单元”为例,探究小学语文主题式学习的“四定”设计路径,优化课堂教学。

一、定题:聚焦语用,提炼学习主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2]5。在小学语文主题式学习中,学习主题的提炼必须聚焦语用,让文本语言得以“增值”,让言语技能得到提升,从而涵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整个小学阶段唯一的现代诗诗歌单元,人文主题是“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为“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单元表达要素为“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本单元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单元语文要素明确要求“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我们结合本单元读写目标、主题内容以及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可以提炼出“我和春天有场诗会”这一学习主题,并以该主题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现代诗的形式美、节奏美、画面美、情感美等特点,完成“创编诗集、举办现代诗朗诵会”这一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力和创造力,发展审美素养。

二、定标:以用导学,建构学习目标

建构小学语文主题式学习设计的目标,需要关注核心目标(学用目标),以用导学,避免出现教学目标制定不明确、教学过程过于烦琐、学生语用能力无法得到提高等问题。

实践证明,KUD目标模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学目标可以用如下方式表述:学生将会知道(know)什么、理解(understand)什么、能够做(do)什么,统称为KUD目标[3]。该模式是课程、教学和评估做出决策的基础。笔者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语文要素,建构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一)学生将知道(K)

1.能识、写本单元的生字,理解并积累相关词语,了解现代诗的基本特点以及相关文学常识;2.了解并掌握朗诵现代诗的一般技巧,获得举办诗歌朗诵会的一般程序性知识;3.知道编创、整理诗歌的标准,知道诗集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功能。

(二)学生将理解(U)

1.深入理解、把握现代诗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诗歌表达的情感;2.体会诗人是如何发现美、表现美的;3.能够通过朗诵,学习如何体会、表达诗歌中美的情感;4.能够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情感内容,知道诗歌可以按一定标准分类。

(三)学生将能做(D)

1.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筛选、整理、归类资料,说出课外的一些现代诗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2.能基于自己的情感仿写或创编诗歌,并在此基础上合作编写一本诗集;3.能成功举办诗歌朗诵会。

三、定境:基于需要,创设真实情境

(一)创设言语实践情境

2022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2]45。因此,创设单元情境如下:

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大诗人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歌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陶冶着我们的情操,若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它,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惊喜和美好。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值此读书日到来之际,我校大队部号召大家参加“我和春天有场诗会”活动。请看活动要求:

1.搜集、摘抄、品读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并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分类。

2.仿写、创编现代诗歌,合作编写小诗集。

3.举办、参加诗歌朗诵会,吟诵现代诗,表达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情境在单元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统摄作用,既体现了真实性,反映了单元目标,又联结学生的既有经验,能引发学生探究和完成任务的兴趣,使其积极投入学习。

(二)构建单元任务体系

学习任务是学生落实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的驱动力。小学语文主题式学习的实施、落实,需要以单元学习任务为依托。本单元可设计三个逐层推进的子任务(见图1),将所要习得的语文要素进行细化分解,融于其中,使单元教学整体化、单元知识结构化,帮助学生建构关于现代诗的知识网络和认知结构。

【任务一】在美的韵律中徜徉。本任务包括四项学习活动:

活动1:创设情境,明确主题

1.导入诗歌单元,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中的诗篇。

2.创设情境:学校将举办一场主题为“我和春天有场诗会”的朗诵会,并将通过读、悟、诵、写这四个环节掌握一些朗诵的方法。

活动2:初读诗歌,读准词句

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本单元6首诗歌,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诗句读通顺。(2)找出诗题和作者,完成学习任务单。

2.交流诗题和作者。

3.读准会写的生字词:强调“啊”的变音、“曝”的读音。读好小节,要求语音准确。

活动3:再读诗歌,感受节奏美、形式美

1.与古诗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现代诗的形式美:长短不一,分行分节。

2.引导学生发现现代诗的节奏美:分别出示《白桦》其中一小节和《繁星(七一)》,让学生明确现代诗歌无论押韵与不押韵,读起来都韵味绵长,富有节奏感。

活动4: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1.学习《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五九)》,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并读出画面美;体会作者的情感,读出情感美,并用上相同的句式试着写一写诗歌。

2.学习《繁星(一三一)》,感受反问句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结合资料,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3.梳理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以及诗歌表达情感的方法。

【设计意图】该任务以诵读为主线,让学生徜徉其中,通过学习《繁星》中的短诗三首,引导学生初识现代诗歌,探究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感受诗歌的形式美、节奏美、画面美、情感美,并在此基础上,对诗歌的隐显意象进行补白(联系生活、结合背景),从而品悟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任务二】在美的意境中润泽

活动1:想象画面,品悟诗人表达的独特感受,学习《绿》

1.运用所学,朗读《绿》,捕捉诗歌中美的画面。

2.重点交流捕捉到的美的画面,即不同层次的绿、万事万物的绿、灵动飘逸的绿。第一,梳理画面,想象描绘的画面。第二,感受画面,体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诗人独特的感受,引导学生习得读好现代诗的方法:节奏合理、语气恰当,并有感情地读好这些画面。第三,仿写画面。尝试进行诗歌仿写,感受诗歌的魅力。第四,对比画面,与宗璞的《西湖漫笔》展开对比阅读,感受诗歌在表达上的独特性。

活动2:学习《白桦》,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1.运用从《绿》中学到的方法,学习《白桦》,捕捉白桦的色泽之美、形态之美、环境之美。

2.朗读《白桦》,体悟诗人对白桦那份独特的情感,揭示《白桦》托物言志的写法。

【设计意图】节奏是诗的生命,情感是诗的灵魂。在任务二中,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美的画面,掌握读好现代诗的两种朗诵技巧,以读悟情,在读中品析诗人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现代诗所蕴藏的画面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了学生诵读现代诗歌的兴趣。

【任务三】在美的情趣中生长

活动1:心中有法明目标

1.回顾大任务“我和春天有场诗会”朗诵活动以及朗诵的技巧,出示本次诗会的摘星标准(见表1)。

表1 “我和春天有场诗会”摘星标准

[朗诵要求 星级 摘星 语音准确 <F:\数据\6.6\中小学教学研究202402\W24Z2-9.tif> 节奏合理 <F:\数据\6.6\中小学教学研究202402\W24Z2-9.tif> 语气恰当 <F:\数据\6.6\中小学教学研究202402\W24Z2-9.tif> 体态自然 <F:\数据\6.6\中小学教学研究202402\W24Z2-9.tif> 形式多样 <F:\数据\6.6\中小学教学研究202402\W24Z2-9.tif> ]

2.明确任务:以《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现代诗为例,好好地练一练朗诵。

活动2:口中有声诵诗歌

1.自由朗诵,尝试理解这首现代诗,用合适的语气读出节奏美、画面美和情感美,体验诗歌音韵之美。

2.指导朗诵,辅以合适的表情和手势,指导学生运用对诵、叠诵等多种形式朗诵诗歌,把节奏、画面与情感诵得更有韵味。

活动3:笔下有情写诗歌

1.仿创,让学生回忆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仿照这首诗歌的前三个小节,创编诗歌。

2.展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活动4:回顾总结再提升

教师回顾之前所学,并布置作业和任务,为后续编排诗集和举办朗诵会做充分的准备。

【设计意图】该任务体现了语文的学科属性。戴望舒的诗歌通过特殊的词汇与自然景物的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意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充分浸润在诗歌中,不仅巩固了前面的所学,而且融会贯通,进一步学到了朗诵诗歌和写诗歌的方法。形式丰富的朗诵和诗歌创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真挚的情感,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从而促进了学生审美创造素养的提升和诗歌生命的成长。

四、定评:素养为核,设计评价量规

小学语文主题式学习的评价,需要遵从“教—学—评”一致的原则,构建单元评价工具。2022年版课标指出,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2]48。教师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精心设计单元评价量规和评价工具。

鉴于此,“能基于自己的情感仿写或创编诗歌,并在此基础上合作编写一本诗集”“能成功举办诗歌朗诵会”是本单元的核心任务和可视化成果,充分反映了学生学习这一单元后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因此,笔者根据每项任务的具体特点和学习特点设计评价表(见表2、表3),并不断修正,最终确定本单元的评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