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思维品质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
作者: 周娜
摘 要 通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问题链的设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深度思考,把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情景中去。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促使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发展核心素养,达到英语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思维品质 英语阅读教学 问题链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英语教学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明确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英语课程学习应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4。本文将就如何更好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链设计进行探究,推动学生思维品质发展。
一、基于思维品质的问题链设计原则
思维品质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反映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内容涵盖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首先,基于思维品质的问题链设计须围绕思维品质的主要内容来开展,并结合学生的年龄与思维发育水平,由简入难,逐步深入;其次,问题链的设计要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切合文本的主题意义;最后,设计问题链时既要关注问题之间的连贯性、层次性和创新性,又要思考学生认知的阶段性和差异性。实现教师通过问题链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思维沿链拓展;学生通过解答问题链,能够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使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小学英语课堂落地。
二、基于思维品质的问题链设计路径
不同学科在思维培养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任何一门学科都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2]。要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均衡、持久的发展,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性内容的传授,而且要在讲授学科内容的同时开展思维能力的训练。本文所讨论的“问题链”是一种能够关照到教学内容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的提问方式[3]。通过问题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一)基于思维品质的表现形式设计问题链
应根据思维品质的表现形式的具体要求提取出思维训练内容,并结合教材匹配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内容(见表1),以系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但在具体分析、匹配的过程中,思维品质的表现形式与思维训练内容并非是一一对应,经常会出现相互重叠的情况。
表1 思维品质的表现形式对应的思维训练内容与教学设计内容
[思维品质的表现形式 思维训练内容 教学设计内容 观察与辨析 观察、识别、发现、比较、分类、因果关系、换位思考等 观察周围事物的颜色;预测天气;描述人物外貌;比较事物特点;体验四季之美等 归纳与推断 做决定、解决问题、推断意图、发表观点等 根据天气搭配衣服;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制定出行计划;遇到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等 批判与创新 问题意识、交流感受、改编、续编、独立思考等 制定某些规则;续编故事;制定出行路线图;策划出游计划等 ]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的引领下,结合思维训练形式与内容,问题链的类型可划分为:学习理解类问题链、应用实践类问题链和迁移创新类问题链。
1.学习理解类问题链。这类问题基于基础的事实与信息,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的基本大意、细节信息等提问,学生可以直接从文本中找到相应的问题答案,此类问题链可起到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文本内容的作用。对应思维品质培养的训练内容主要为:观察、识别、获取信息的能力。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理解语篇类的问题链:
Q1:What is the story about? (观察)
Q2: Where and when does the story happen? (观察、获取)
Q3: 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获取、识别)
Q4: What happened in the text? (观察、获取)
通过以上理解类问题链的提问,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使学生通过浅层次的理解就能找到答案,帮助学生在思考中形成文本的主要框架,让学生回答问题链的同时锻炼其低阶思维能力。
2.应用实践类问题链。这类问题一般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解决此类问题需要结合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并联系自己的认知经验,使学生由浅层次问题出发到深度理解文本、由文本显性问题探究到思考文本的隐性问题、由了解文本内容到明晰作者写作意图,在解决问题链的过程中解读文本。让学生的思维向自己的实际生活靠拢,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度解读文本。此问题链对应思维能力培养的训练为:辨析、批判与推断。
Q1:What does the writer tell us about? Do you agree with the writer? (归纳、辨析)
Q2: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辨析)
Q3: What do you think of...? Why?(辨析、批判)
Q4: After reading this story, how are you feeling? (辨析、批判)
通过此类问题链设计,主要是训练学生整合和评价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分享观点”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3.迁移创新类问题链。这种问题链是在学生对文本深度理解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的针对文本语篇内涵的拓展性问题。该类问题链一般没有确定的答案,学生需要结合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情感态度等形成评价和结论,对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高阶思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Q1: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推断、归纳)
Q2: If you were..., what will you do? Why? (批判、推断、创新)
Q3: What will happen next? Why? (创新)
迁移创新类问题链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对应思维品质培养的思维训练内容主要为:批判与创造能力,要求学生能个性化解读文本并批判性地评价文本。教师要用欣赏的态度倾听学生对文本的多样性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二)引导学生在提出与解决问题链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
课堂提问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检验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之一[4]。教学中,除了师问生答,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问,这是因为提问本身就是一个主动、独立思考的过程,是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5]。“问题链”教学的特点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讨论到问题的解决,学生都是积极地参与者,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思维过程贯穿教学始终。
1.学生模仿并独立提出围绕主题的问题链。以山东科技出版社五年级下册Unit 6 Plan for the Summer单元为例。该单元话题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非同寻常的暑假计划”;单元主题属于“人与社会”;单元主题意义是“引导学生学学会合理安排假期生活,丰富自己的认知,表达自己对学校的感情并养成热爱生活的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假期生活计划应该包括文本语篇所提到的学习计划、旅游计划,还应该包括家务劳动计划、学校布置的志愿服务计划,以及职业体验计划等。所以,在总结活动环节,可以渗透拓展活动“Make a meaningful summer plan”,并进行小组内调查讨论。实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能够独立提出问题链:
Q1:Do you have any plans for the summer?
Q2: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Q3: When\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Q4: How are you going there?
Q5: What places are you going to visit? \ What class are you going to take?
Q6: Why are you going there?
Q7: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
Q8: Are you ready for your trip?
不难看出Q1—Q4属于事实问题,通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与人交流的方式给出答案。Q5—Q8属于分析与推断、批判与创新类的问题,要求学生对计划的合理性进行思考,制订有意义的假期计划。
由此可见,通过问题链的追问,能在具体问题中帮助学生在连贯情境中激活相关知识,形成具有渐进性、连贯性的思维并用英语表达出来。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思维品质得以发展。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链。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内容和自主提出问题后,可以就自己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活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第一步,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第二步,小组讨论并选出符合逻辑的问题共同讨论。第三步,小组就问题进行问答、讨论,并分享观点。第四步,小组选出组员进行全班分享。第五步,教师引领学生互相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从小组合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提问与解答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层次独立思考的过程。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的个性存在差异性,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所以,小组讨论与分享的过程就是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在小组讨论中,组员融合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观点,达成了对文本的再次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和评价,需要学生条理清晰地用英文进行表达和阐述,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以及创新性,并使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基于思维品质的问题链教学实践
2022年版课标提出,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1]6。但是,思维品质的培养并没有在教材中以显性的形式表现,这就需要教师要准确把握文本,深度解析文本,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训练点,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深度思考问题。
(一)利用PSR思维路径,培养思维品质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借助插图、核心句型为学生搭建支架,帮助学生有逻辑、有层次表达,有意识地设计培养学生归纳与推断能力的问题。我们可以用PSR(Problem, Solution, Result)的思维路径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例如,以山东科技出版社五年级下册Unit 3 Health单元为例。该单元话题为:健康问题;单元涉及“人与社会”与“人与自我”两个主题;单元主题意义为: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身体状况,积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形成合理健康的饮食观和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爱自己和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学生在学校与同学之间,在家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教师就要学会根据单元主题挖掘单元主题意义,并根据主题意义对文本进行补白,围绕“当与小伙伴们或家人们出现矛盾时”这一情境,首先,设计学习理解类问题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Problem):例如,让学生Look at the picture and think: Q1:“What happened?”;Q2:“How do they feel?”通过问题链,让学生通过图片感知文本内容的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其次,利用应用实践性问题链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Solution),例如:Q3:“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behaviors?”;Q4:“Are they right?”;Q5:“How do they solve their problems?”;Q6: “If you have this problem, what would you do?”;Q7:“How do you calm down?”; Q8:“Do you think the two sisters\brothers will get on now? Why?”。最后,利用迁移创新性问题链,实现知识与生活的衔接,让学习得到不断的延伸,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得到优化的解决方案(Result),例如:Q9:“What do we learn from this story?”;Q10:“When we not get on well with our family members, what should we do?”;Q11:“What rules will we make at home or at school? And How to make it? ”根据以上分析设计出本课的问题链(见图1)。通过运用PSR归纳性问题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归纳零散信息,提取核心知识点,使学生最终能够立足文本的整体视角,对文本内容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即心理健康是我们保持健康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学会用策略调节身边的矛盾,保持快乐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