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递进式主题活动设计研究

作者: 屈宸羽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递进式主题活动设计研究 0

摘 要 针对整体教学中主题活动设计的问题,研究者以新课标中核心素养为理念,通过教学准备、教案设计、教学实施、教案评价四个环节,围绕情境主线,巧用单元导学案,采取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翻转课堂,确定单元学习主线,探索学生问题,递进主题活动,基于真实情境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关键词 单元整体教学 递进式 主题活动设计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中提出,英语课程内容的选取应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原则,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按照英语能力发展进阶方式,充分考虑外语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以单元的形式呈现[1]1-2。让学生可以在主题活动中,亲历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1]12-23。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取分课时的教学设计,注意力集中在对单词、单句、语法等知识技能“点”上的训练,而忽视对情境设置和问题输入“面”上的考虑。在单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容易形成知识的“孤岛”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单元的整体功能,影响学生的迁移与应用能力。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当学生无法面对复杂情境中的真实问题时,针对如何基于单元课时目标确立课时话题,以及怎样在单元整体教学情境下进行递进式主题活动的问题,教师应着力提升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探究提升学生信息加工与提取能力、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递进式主题活动设计的分析

在了解学情、把握单元要求的基础上,递进式主题活动设计要求,提出活动主要目标后,设计出若干主题,并在适合的主题框架和情境脉络中将总主题不断分解,逐层递进,不断攀升。在教学准备、教案设计以及教学实施的环节中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给主题留有宽广的余地。因为随着主题的铺展开来,会出现一些新的脉络,有待教师参与建构和生成更多内容。第二,要合理安排各类活动的主次和详略。经过学生的深度思考与意义构建,再经机械理解记忆、应用实践及迁移创新等一系列活动,逐步确定学生真正具体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具体教学实施如下:

(一)教学准备:围绕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和学情,确定递进式目标和任务

2022年版课标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学习发展语言能力,培育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科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5-6。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等都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只有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才能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设计出合理的递进式主题活动,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本课例单元中,主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培养,首先,主要能完成听、说、读、写family,parent,uncle,aunt,baby brother等单词的知识目标;其次,随着知识的深入,完成递进式目标,能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家庭,如This is my baby brother等;最后,了解语言背后的风俗文化,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惯,培养学生爱家、爱生活的情感目标,使学生随着三个目标的逐步深入,进行所学知识的循环巩固。

(二)教案设计:依托单元主题,以话题为核心,凸显情境下单元整体功能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2]。那么,单元整体设计整合的程度对单元教学影响非常重要[3]。主题和各个话题之间就像藤和瓜,主题就像教材的根,一个单元只有一根藤,但一根藤上可以结的瓜不止一个,而且不同瓜之间也有不同特点。小学英语人教版PEP(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Unit 6的主题为“Meet my family”,基于课标、教材和学生的三个维度,可把本单元分为“talking about my family”“My family's job”“my family's  appearance”三个话题。

在此之前,学习过相关话题内容的单元,包括:三年级(下) U1  Welcome  back  to school里有关学生教师的职业、U2 My family 的直系家人的称谓、U3 At the zoo 的外貌特征词汇,以及四年级(上)U3 My friends 的性格特征词汇等。旧知识的循环出现,从而降低了单元学习的难度,并得以复习巩固。本课学习之后,也为五年级(上) U1 What's she like?的人物类描述、六年级(上) U5 What does he do?的人物的职业、六年级(下) U1 How tall are you?的人物的身形学习进行了铺垫。为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可将单元内容进行整合,A 部分 Let's learn 的词汇教学和 Let's talk 的对话教学,都紧密地围绕 Chen Jie 与Amy 交流家庭成员的内容展开,B 部分 Let's learn 和 Let's talk 围绕Sarah 和 Zhang Peng 介绍家人职业的内容展开,故分别将两课时整合为一课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通过主题内容的步步深入,以旧带新,帮助学生完成本单元的学习。

(三)教学实施:搭建单个课时目标脚手架,设计递进式主题活动

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活动目标的制定是否有效。单元内一切目标的制定,要时刻考虑背后承载的整体目标,教师要时刻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倡导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遵循“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等原则,逐步形成“自主合作、展示交流、点评小结、当堂掌握”等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开放式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出单元主题信息的整合、教学资源的创造以及语言知识的拓展。例如,在本单元的教学实施中,围绕“my family”开展递进式主题活动,warm up环节的歌曲“I love my family”是对于旧知的熟悉,对于图片和句型的练习是词句脚手架,在口型猜单词环节和厨师家庭照展示是对主题内容进一步展示,最后在家庭的公益广告中让学生们体会到家的温暖和中西方文化差异,一步步递进主题。

(四)教学评价:善于挖掘与利用资源内涵,促进课堂教学递进式评价

在进行递进式主题活动时,我们可以采取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有目的、有意识地挖掘教学资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对于学校的每一项活动、每一个物件、每一件设施都可以嵌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循环运用评价环节,反馈各阶段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在动态的循环中有序、有针对性地生成。常用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知识语言技能的评价上,随着目标与内容的深入,课例中,应对family相关的文化知识、情感态度以及跨文化知识予以评价。在递进式评价体系中(见图1),我们不仅关注知识本身,还应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语言知识等因素,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主题内容。

二、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递进式主题活动设计的策略

(一)围绕情境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和成果展示(production)在一起的PPP教学模式。这样能巩固所学的词汇、句型结构或语言知识,并对学习过程及结果加以监控、进行自评或共同评估,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Meet my family”这一单元主题时,在开课伊始warm up(复习热身)环节,以游戏的方式对本单元前面课时所学的职业家庭成员的单词进行复习巩固,这既为本节语篇的学习做铺垫,又对引导学生注意力的“一张一弛”十分关键。要求学生快速说出看到的单词并进行分类,用时2分钟。采用以旧知带新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课件展示等方法,出示一张全家福(图片或照片)问学生家里有几口人,引出“My family  has six people.”这句话,并在对话中习得本单元的重点单词uncle、parents等10个单词、词组以及What's your aunt's job?等7个句型等知识点;然后,再介绍中西文化的差异,如介绍puppy时,因西方人将狗视为家中的一分子,亲切地称之为“he”。

(二)巧用单元导学模式,构建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

“单元导学案”是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设计的(见表1),它打破了传统作业以课时为考量的局限性。在递进式主题活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利用导学案模式开展教学,首先应明确单元整体导学的流程;之后,要确定课时目标、教学重难点,以此确定教学过程,并进行情境创设,以生定教,以学定教,最终构建单元整体的高效课堂。

(三)利用前后文基础,实现教材文本再构,课堂翻转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情,再构文本,实现“用教材教”[4]。再构文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决定,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应满足最近发展区理论。只有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应用原则和基本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

例如,在第一、二课时后,在对Family tree的家庭成员称谓、职业描述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对家庭成员的特征进行补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用时5分钟。

(四)构建生活化英语课堂,打通学生教育成长的通道

英语是交流工具,同时也是学生的认知、思维和发展的工具。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用英语表达观点的自信心,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手脑口眼并用,找准认知点,激发学习新思维。在递进式主题活动的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善于表达、自主合作的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为用而学、学以致用、即学即用,更好地习得和应用语言,为未来的跨文化交际和观察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语言表述力、空间想象力和自主动手力[5]。

例如,在故事教学练习巩固环节,通过角色划分、模仿、创新、交流、展示,发展学生小组协作互助能力,使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可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分角色进行排练展示。

此外,通过绘制家人图片,综合运用与家庭话题相关的知识,对家庭成员进行多方位描述,培养学生多感官参与、多学科融合,激发学生热爱家人、家庭、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可以通过制作“家庭小书”展示介绍自己的家庭。注意:书的封面有书名、作者、家庭树形图;每一页,左边为人物图,右边用句子描述。

综上所述,采取单元整体教学递进式主题活动设计具有主题鲜明、内容突出的优势,可有效避免传统单课时无法串联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认知策略,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重组和改造,充分体现了2022年版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为本的理念,这种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案将成为加强师生交流、提升学习效率的利器。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冯国瑞.整体论的发展形态及其重要意义[N].光明日报,2008-04-22(11).

[3]王蔷,周密,孙万磊.重构英语课程内容观,探析内容深层结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22(8):39-46.

[4]鲁子问,陈晓云.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初中英语育人路径探索[J].英语教师,2022(12):8-13.

[5]屈宸羽.基于逆向设计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4M模式”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1(1):47-52.

(责任编辑:武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