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辆限行的秘密
作者: 陈赟
2023年,全杭州都沉浸在迎接亚运会、亚残运会的氛围中。一天晨间活动时,我听到孩子们在讨论“限行”的话题。希希说:“限行了,我妈妈不能开车了。”我问道:“你们知道什么是限行吗?”航航说:“限行就是不是杭州的车不能开。”瑞瑞说:“车牌上有1、3、5、7、9的车不能开,有2、4、6、8、0的车也不能开。”睿睿赶忙说:“不对,那不是所有车子都不能开了?”可见,孩子们知道限行就是“不能开车”,而且与号牌和日期紧密相关,但他们并不清楚限行的具体规则。
孩子们讨论未果,决定展开调查,一探究竟。在父母的陪同下,他们调查了自家和小区内车辆的号牌,了解了号牌的组成,学会区分号牌上形状相似的数字和字母,如0与O、1与I。通过询问家长,孩子们还了解到限行不针对电瓶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单双号是根据号牌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来判断的,以及“单日单号、双日双号”的通行规则。来园后,孩子们在日历上分别用蓝笔和红笔标注单日和双日,直观地感受到单双号限行措施就是机动车根据号牌尾号单、双数按日期交替行驶。他们还惊喜地发现了一个特殊情况,如果本月的最后一天是31日,那么单号的车辆可以连续两天通行。
孩子们初步清楚了关于限行的基本问题,很想知道人们是否都能遵守限行规则。于是,几个孩子组成调查小分队,去幼儿园门口的教师停车场进行调查。那天是单日,他们竟然发现了一辆双号车。他们很疑惑,准备回园去询问车主王老师。无独有偶,路边停着一辆双号的货车,孩子们感到很奇怪,快步上前询问道:“司机叔叔,今天是单日,您的车子为什么可以开呢?”货车司机告诉孩子们,他的车是为城市服务的,经过政府特批不限行。原来有些车子是不限行的。那么,王老师为什么可以开车出门呢?回到园内,孩子们询问了王老师,得知她今天要接送孩子上学,所以申领了“急事通”,如果大家遇到紧急的事情,只要申领“急事通”,就可以开车出门。王老师还向孩子们演示了操作的流程。调查结束后,调查小分队和全班孩子分享了调查结果,孩子们认识到限行不是“死”规定,是可以根据情况变通的,是为大家服务的。
调查结果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想知道还有哪些车不限行。正式开展调查之前,孩子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救护车要救人不限行,消防车要救火也不限行,这类具有特殊功能的车辆都不限行。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孩子们分成三个小组,有的组采用视频连线的方式询问交警叔叔,有的组以面对面采访的方式与保安叔叔了解情况,有的组以面对面采访的方式与亚运会志愿者进行交流。调查结束后,我组织孩子们分享、讨论各小组的调查结果。其实,获得一个准确、完整的答案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孩子们将自己的猜测与实际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乐于探究、表达、交流与合作。
孩子们的调查是否就此画上句号了呢?显然不是。起初,希希提到限行对妈妈上班造成了一定影响。那么,限行有没有对其他人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呢?孩子们首先询问了幼儿园里的教师、保安、医生等工作人员。有趣的是,大家都表示影响不大。为了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孩子们提出要扩大调查的范围,可以用“手机扫一扫”的方式进行调查。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一份电子问卷,孩子们在社区内邀请路人扫描二维码填写。问卷数据经分析后显示,最显著的反馈是“没有影响”,而且大多数人限行时会选择“坐地铁、骑电瓶车”等方式绿色出行,他们感受到限行后“马路变得空旷,出行更加顺畅”了。这让孩子们更深刻地体会到限行的意义。大家都愿意遵守限行的规定,为即将到来的亚运会、亚残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让孩子们感到无比自豪。
孩子们通过多种调查方式全面地了解了限行规则及其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对孩子们来说,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是良好的学习资源,教师需潜心观察,敏感地觉察和把握有意义的契机,跟随孩子们的脚步,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思考、猜测、验证,实现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