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他就是那样的” 中班自主游戏时间,晓晓独自在“小超市”游戏区摆弄各种“货品”。在相邻的益智区,明明和天天正聚精会神地下着五子棋。过了一会儿,晓晓走出“小超市”,走到天天身旁,突然伸出手把天天的棋子搞乱,然后立刻跑掉了
杭州市西湖区提升保教质量行动专辑 | 发现童年的意义 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的指引下,杭州市西湖区的学前教育改革踏上了新征程。西湖幼教人以对儿童生命质量的关切为基点,发现童年对儿童当下及未来的意义,进而通过“活动样态变革、学教方式转型、教研
杭州市西湖区提升保教质量行动专辑 | 与儿童一起构建有意义的环境 自从开启以“发现儿童”为主题的区域研修行动,我们从“以教定学”走向“以学定教”,从过去仅关注有形的课程到如今关注无形生活中的大课程,为儿童构建“自然舒畅、寓教无痕”的在园生活。随着学教理念的转变和活动
杭州市西湖区提升保教质量行动专辑 | 转变学教关系,支持儿童有意义的学习 西湖区以“发现儿童”为主题的区域研修行动推动着各幼儿园研究儿童、支持儿童发展的实践。3—6岁儿童的学习是在生活和游戏中展开的,注重真实体验和主动参与,也更需要教师的有效支持。我们通过转变学教关系来回应
杭州市西湖区提升保教质量行动专辑 | 为教师开展反思性实践搭建行动支架 在探索活动样态变革、学教方式转型时,我们鼓励教师开展反思性实践。反思性实践强调基于行动的反思与支持,教师需改变一直以来强调管理意愿与教育意图的高结构、高预设的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那么,如何支
杭州市西湖区提升保教质量行动专辑 | 共创有意义的童年生活 高质量的童年生活,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们西湖区以幼儿的一日生活为依归,在多种样态的活动中,充分延展幼儿的学习历程,与幼儿共同创造有意义的童年生活。
杭州市西湖区提升保教质量行动专辑 | 车辆限行的秘密 2023年,全杭州都沉浸在迎接亚运会、亚残运会的氛围中。一天晨间活动时,我听到孩子们在讨论“限行”的话题。希希说:“限行了,我妈妈不能开车了。”我问道:“你们知道什么是限行吗?”航航说:“限行就是不是
杭州市西湖区提升保教质量行动专辑 | 当颜色遇上光 “老师,快看!”听到程程惊喜的呼唤,我循声望去,只见程程举着银色卡纸,窗外的阳光照射在银色卡纸上,在教室的墙面上形成一抹明亮的白光。“哇,我也想试试!”一旁的孩子纷纷被吸引了,他们兴致勃勃地去寻找材料
杭州市西湖区提升保教质量行动专辑 | 遇见白鹭 我园西面的不远处是美丽的西溪湿地。周末,有些孩子去西溪湿地游玩,关注到湿地的上空、浅滩上时常会出现几只白色的鸟,体形优美,他们询问爸爸妈妈后得知那是白鹭。周一来园时他们带来了白鹭的图片,引发了其他孩子
杭州市西湖区提升保教质量行动专辑 | 搬床,我们一定有办法 进入大班后,我们搬进了新教室,教室里有八九张叠叠床。开学第一天,孩子们午睡整理完毕后自发地提出要搬床,有的甚至迫不及待地行动了起来。木质的叠叠床偏重,保育员担心孩子们受伤正要阻止,我上前拦下她,对孩子
杭州市西湖区提升保教质量行动专辑 | 拆石膏的小仪式 开学不久,小宝在家中不慎受伤,右手臂打上了石膏。小宝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关注到她行动不便,连叠被子、撕包装袋、扣纽扣这些她平时力所能及的事也无法完成,因此,他们总会自发地去帮助小宝,用行动表达对小宝的
杭州市西湖区提升保教质量行动专辑 | 孩子们的向日葵展 往年,大班的哥哥姐姐们总会在幼儿园的种植园里种上一大片向日葵。弟弟妹妹们望着金灿灿的向日葵,默默期待着有一天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向日葵地。今年暑假,大班孩子们终于如愿以偿了,他们买来向日葵种子和幼苗,和家
点题征文 | 我一定要原谅他吗 我是一名新教师,一上岗就带中班孩子。我经常需要扮演法官的角色,处理孩子们对同伴的“投诉”:“老师,他抢我的玩具。”“老师,他撞了我。”“老师,他一个人抱着娃娃玩了很久,不给我玩。”我发现,大多数时候,
点题征文 | 教育智慧:探索原谅与和解的艺术 面对幼儿发出的灵魂拷问“我一定要原谅他吗”,我们不仅要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情感与认知冲突,也要运用教育智慧,在尊重个体权利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宽容之心。一、倾听情感诉求,接纳“不原谅”
点题征文 | 从形式和解到真实成长 案例中,发生冲突的双方都感到委屈,难以释怀,表现出情绪与认知的不同步。对于恒恒来说,他是打人了,但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有理由的,因为他的作品被破坏了,他感到被冒犯了。他之所以会道歉,更多的是基于教师平日
点题征文 | 教师不是“法官” 在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时,我们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自认为是“法官”,去裁决谁对谁错。然而,幼儿的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冲突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情感和需求。这种“法官”式的处理方式,不仅忽视了冲突的本质,
点题征文 | 关注情感,提升能力 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思考,我认为教师在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回溯过程、分析原因,更要唤起同理心,引发情感共鸣案例中,面对幼儿之间发生的矛盾,教师的调解遵循“帮助分析原因—引导相互
点题征文 | 让幼儿成为自主的冲突解决者 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必定会经历的。案例中的教师在幼儿之间出现矛盾时,能冷静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值得肯定。但是教师过于着急地想解决问题,给予幼儿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够。比如,遇到琪琪和兜兜抢积木
点题征文 | 同伴冲突背后的社会情感学习 刘少英,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教授,致力于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主要关注0—6岁儿童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同伴冲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普遍发生,是指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由于资源有限、需求不一致、意见有分歧或无意
点题征文 | 是我想多了吗 大班的户外建构游戏中,男孩航航利用积木搭起了房子。在搭建屋顶时,他本来想找一块长木板架在两边的支撑柱上来封顶,却发现最长的木板已经被用完了,而短一些的木板则不够长。于是,他改变了方案,找来两块短木板,
良师伴我行 |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再识别和积极应对 入园初期,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容易因生活习惯适应、环境改变及与家中依恋对象分离而普遍产生分离焦虑。如何准确识别并积极应对幼儿分离焦虑?如何根据不同幼儿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一
良师伴我行 | 从“我”到“我们”:把握入园初期的社会情感学习机会 苏州高新区的教研案例敏感地抓住小班幼儿入园初期这一时间节点,抽丝剥茧地探索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有效策略。与以往单次教研不同的是,本案例以系列教研推动教师通过“识别—应对—思考—实践”持续地反思与行动。教
教育管理 | 新园长平稳过渡四部曲 在幼儿园的发展历程中,园长的新旧更替无疑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接力赛。新园长的到来,不只是管理人员的变动,更有可能是幼儿园发展方向与前景的转折。无论是外部调任还是内部晋升的新园长,都面临熟悉新环境、融
放眼世界(OMEP中国委员会专版) | 从教育资源的视野看日本科技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
活动方案 | 咕咚来了 设计思路:《咕咚来了》是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群动物盲目从众,把木瓜掉进水里发出的“咕咚”声当作怪物的情节,传递了“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该故事的情节和角色的语言都是重复的,适合中班幼儿模仿。串
活动方案 | 大蒜头的秘密 设计思路:春季是流感高发期,幼儿园餐食中会适量添加大蒜头。为了让幼儿接受大蒜头,厨师将蒜变出了各种花样,但仍有部分幼儿不愿意吃蒜。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决定带领幼儿了解大蒜头,运用多种感官探究大蒜头的内外
活动方案 | 小人国大世界 设计思路:大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观察、探索周围世界。他们喜欢趴在地上观察小蚂蚁,喜欢仰起头看小鸟飞过……为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热情,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教育经验 | 基于儿童需要支持儿童学习 当教育回归本质,关注儿童需要就成为支持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教育实践的路上,我们倡导既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也关注教师的有效引领;既关注环境对儿童的潜在影响,也关注儿童个性化的表达与表征。然而,把
教育经验 | “千年下水道”的秘密 教育部颁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提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结合时代要求,衔接古今,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我园近年来与南京市六朝博物馆联合开展
专业成长 | 全接纳真共情 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为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师幼互动指明了方向,但教师对于“一对一倾听”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还比较欠缺。在一次县域教研活动中,教师们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有教
托儿教养 | 有限的活动空间无限的成长可能 为了实现“幼有善育”,积极响应建设家门口高质量幼儿园的号召,我园不断思考如何基于“幼儿发展优先”理念,打造托幼一体化背景下的托班环境。根据《上海市0—3岁婴幼儿发展要点与支持策略(试行稿)》的精神,我
托儿教养 | 创设美好育人环境呵护“最柔软的群体” 环境质量影响着托班孩子在园的生活质量。托班的空间如何布局?如何实现室内外环境的自然联通?如何创设体现托班特点的生活环境?如何促进托幼联动,增加孩子交往的机会?从2020年9月开设托班以来,我们不断加强
环境创设 | 一所奇妙、有趣、美好的幼儿园 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我们以“儿童天性”“儿童需求”为根基,以“儿童发展”为核心,倾听幼儿的心声,尊重幼儿的想法,支持幼儿参与环境的创建。我们尝试将幼儿园打造成一个处处皆有惊喜的“大玩具”,一间充满审美
激情岁月 | 心有儿童研究儿童 邵爱红,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幼教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采访邵老师是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她带着歉意说:“只能安排在双休日晚上接受采访了,因为周六已经约好要去幼儿园辅导教师,而周日又要出发去丽水市参加
保育之窗 | 穿衣背后的温情 天气逐渐转凉,给孩子穿多少衣服成了一件令家长头疼的事情。大部分家长认为“冻着”不如“焐着”,倾向于给孩子裹上厚厚的衣服。以往,面对家长的这种想法和做法,我们习惯于“就事论事”,通过单一的途径向家长传递
教师书房 | 探索幼儿深度学习,驱动学前教育新变革 当前,幼儿的深度学习是幼教领域热议的话题。然而,幼儿园教师常常困惑于何为幼儿的深度学习,如何支架幼儿的深度学习,以及如何评价幼儿的深度学习。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对幼儿深度学习的理解,支持幼儿实现深度学习
教师书房 | 换个视角看儿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对于“图式”这一概念,相信接受过专业理论学习的幼教工作者都不会陌生,知道它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先提出的,“同化”和“顺应”的实现都与它有关。然而,大多数幼教工作者对图式的理解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未很
教养笔记 | “脏便便”还是“香蚕砂” 前段时间,几个孩子陆续从家中带了蚕宝宝到班级饲养。蚕宝宝瞬时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与旺盛的探索欲,他们时不时围在蚕宝宝边上看一看,摸一摸……一天,凯凯也带来了一只蚕宝宝。自主游戏
教养笔记 | “没有为什么” 一次小班室内自主活动时,我像往常一样在班级中巡回观察孩子们的游戏。其中,甜甜的举动引起了我的兴趣。甜甜从材料柜中找出一次性塑料杯,往里面灌了大半杯水,再把许多颜料挤进杯子,一边用一根塑料吸管不停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