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玩“马路”
作者: 沈蕊
托班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玩,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积累经验。作为托班教师,我一直在努力探寻如何针对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让他们乐玩、畅玩、慧玩的环境,引导他们探索和发现、想象和创造,帮助他们积极生活和交往。下面,我以趣玩“马路”为例,说说在环境创设方面的体会。
一、观察孩子与环境互动的片段
1.多样的玩车方式
我班孩子对开车游戏特别感兴趣,他们经常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自发地玩着各种各样的开车游戏。瞧!有个孩子搬着椅子坐到教师身后,其他孩子见状纷纷参与进来,队伍越来越长。孩子们高兴地说“开火车了”,我也兴致勃勃地参与进去,说:“真好,我也来坐车。”在教室的另一头,叶叶高兴地坐在玩具筐里,说:“我也在开车。”辰辰和檬檬拿着小毛球“呜哇呜哇”地叫,原来他俩把小毛球当救护车在柜子“马路”上开。奕奕则不满足于在柜子上“开车”,把小车开到了墙上、电视机上……孩子们沉浸在自己创造的游戏情境中。
2.“马路”横空出世
看到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玩开车游戏,我想,是不是可以与他们一起创设一个体验感更强、游戏性更强的“开车”场景呢?于是,我尝试用黑色即时贴在教室中央的地面上勾勒出一条环形马路。果然,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条“马路”,不仅在上面开玩具车,还在上面行走。
接着,我又想,孩子们的区域游戏会不会与这条“马路”发生一些联结呢?于是,我尝试让这条环形“马路”的各个出口通向教室的不同区域,还在旁边放置了一间纸箱房子和一个柜子。柜子里停放着多辆色彩鲜艳的拖拉车、孩子自制的塑封小车和仿真小车,柜子旁贴着停车场标志。在纸箱房子旁,我还放置了很多奶粉罐、纸盒等材料,试图引发孩子们更多的联想和创造。
我开始观察孩子们对“马路”的反应。他们有的沿着“马路”小心翼翼地走,有的反复跨越“马路”,有的半蹲着在“马路”上开玩具车,有的拉着拖拉玩具沿着“马路”前进或倒退,有的推着“超市”里的小推车行进在“马路”上。我发现,在“马路”情境中,孩子们出现了更多的玩法,粗大动作也得到了发展。
3.“巴士”开来了
一天,我发现依依把软体组合垫拆分成几个小垫子,正努力地把它们挪到“马路”上逐一竖立起来,变出了一辆巴士。我静静地观察着依依的行为,只见依依坐在第一个垫子上喊道:“巴士开来了,谁要坐车啊?”恩恩和叶叶听到后马上放下手中的玩具走了过来,坐在依依后面的垫子上。依依一边做着开车的动作,一边发出“滴滴叭叭”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她转过头对恩恩说:“你到了。”恩恩立刻推着小推车离开了。依依见叶叶还坐着,就问她:“你要去哪里?”叶叶说:“我要去超市。”又过了一会儿,依依转过头对叶叶说:“你到了。”叶叶下车高高兴兴地去“超市”了。有了这条“马路”,孩子们自然地进入游戏情境,开启了有趣的语言交流,引发了同伴之间更多的互动和交往。
4.“马路”上的桥洞
这天,睿睿从建构区玩到了“马路”上。一开始,睿睿在“马路”上把双脚打开,让自己的玩具车从胯下开过去,高兴地喊着:“车车开进桥洞洞了。”看到孩子富有创意的游戏行为,我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并以同伴身份参与:“哇,好厉害,我也来试一试。”接着,我把玩具车开进了睿睿双脚形成的山洞里,并启发道:“好想有更多的桥洞啊,小车一辆辆开进去,真好玩!”睿睿听了我的话,环顾四周,突然有了主意。他从旁边的建构区先拿了两块圆柱泡沫积木和一块拱形泡沫积木拼搭了一个桥洞,又拿类似的泡沫积木拼搭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桥洞。不仅如此,他还拿着两块三角形积木探索了很久,一会儿竖立,一会儿放下,经过反复尝试,终于把它们背靠背放在一起,变出了上坡和下坡的路。桥洞的出现吸引了很多孩子来玩小车,他们模仿着去造更多的桥洞,还不忘加入上坡、下坡的路……他们越来越会玩,总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后来,孩子们又把娃娃家的扫帚和拖把搬到“马路”上,认真地清扫“马路”。孩子们还把纸盒等低结构材料装进小推车,扮作快递员在“马路”上开车,为各个区域的同伴送“快递”……自从有了这条环形“马路”,区域之间变得互通无碍,孩子们有了无限想象和创造的可能,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了更多玩法。
二、对环境创设的思考
自从创设了“马路”后,孩子们的情绪变得愉快,他们愿意参与活动,喜欢与同伴交往,开启积极的语言交流,获得了很多新的经验。这个结果促使我反思:为什么小小的“马路”能够支持孩子们获得如此丰富的游戏体验呢?
1.情境性
托班孩子的思维存在于动作之中,具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为他们创设熟悉的情境,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活动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促进他们积极思考。马路是孩子们熟悉的场景,他们知道马路上有车、有红绿灯、有停车场。我们创设的环形“马路”富有情境性,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率,推动他们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和探索,引发联想和创造,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这样的环境创设符合托班孩子整合学习的特点,有助于他们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比如,孩子们在积极的自我探索中,满足了粗大动作的发展需要;孩子们的游戏内容更加丰富,同伴之间的互动增多了,语言能力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2.开放性
托班孩子处于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关键期,他们尤其需要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开放的环境能够让他们感到安全且放松。同时,根据托班孩子走走玩玩和边玩边想的特点,开放的活动空间能使他们更好地观察周围的环境和材料,并与其产生联结,与同伴积极互动。我们创设的环形“马路”通向教室的各个区域,有效地促进了区域之间的连通,增加了孩子们与各区域材料及同伴积极互动的机会,让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有了无限可能。孩子们可以利用或改变各个区域中的材料,在充分的活动中满足建构、探索、表达、创造的需要,积累新的经验,获得情感、语言、动作、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
《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中提到:“学会尊重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让他们能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实发展。”在后续的活动中,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让环境更符合托班孩子的特点,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健康愉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