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2024年第6期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2024年第6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本刊以幼教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宣传党和国家的幼儿教育政策,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改革成果,交流幼儿园、托儿所、家庭教育经验,介绍国内外幼儿教育信息,提供幼儿教育活动材料和教学参考资料。

目录

卷首 | 相信孩子

早上,小三班的孩子们正在做游戏。一个女孩坐在桌边,面前放着一台玩具收银机和一些仿真的鸡蛋与蔬菜。她高兴地对我说:“我开的是蔬菜店。”这时,一个男孩拿着一筐塑料积木走了过来,其中的积木都已被拼搭成了圆饼

研究与探索 | 义务教育新课标与幼小课程衔接

202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幼小衔接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主要举措等,随后各地纷纷开展相关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本刊邀请高校理论工作

研究与探索 | 幼小衔接的现状、挑战与应对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幼小衔接工作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在2021年秋季学期启动幼小衔接试点

研究与探索 | 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小衔接

我园一直聚焦儿童户外自主游戏的实践与研究,始终坚持在理解与尊重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努力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和游戏中获得各种感性经验,为儿童后续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的幼

教育经验 | 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真实的体验

每年的4月和5月,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参观小学”是他们入小学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幼儿园幼小衔接项目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小学,孩子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小学的学校环境,小学

教育经验 | 幼儿数学探索区活动中的教师支持策略

幼儿数学探索区活动是幼儿基于某个数学问题情境,通过调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操作、探究,进而感知和理解数、量、数量关系以及形状和空间关系的过程。数学探索区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数

环境创设 | 寻找身边的中国龙

2024年是龙年,孩子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龙的形象。于是,我们依托周围的资源,开展了“寻找身边的中国龙”的活动,使托班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在与周围人和物的积极互动中习得经验,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一

环境创设 | 趣玩“马路”

托班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玩,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积累经验。作为托班教师,我一直在努力探寻如何针对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让他们乐玩、畅玩、慧玩的环境,引导他们探索和发现、想象和创造,帮助他们积极生活和

活动方案 | 藕的秘密(大班)

设计思路:在“秋天多美好”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等形式了解了秋天粮食、瓜果、蔬菜等收获物的多样性,认识到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在秋天收获物的分享活动中,幼儿带来了许多瓜果、蔬菜。当说起藕

活动方案 | 森林舞会(中班)

设计思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对于幼儿来说,数学学习较为抽象,教师应让幼儿在实际感

家园互动 | 从“蜻蜓点水”到“乐在其中”

陈鹤琴先生提出:“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只有幼儿园与家庭互相合作,有效互动,分享有关孩子

家园互动 | 乳牙弄丢以后

升入大班后,孩子们陆续开始换牙。有时,孩子的乳牙会在用餐或游戏时掉落,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会把掉落的牙齿用纸巾包好,妥善保管,等孩子离园时交给家长。可是,前不久班里发生了一次孩子掉落的乳牙丢失的事件

保育之窗 | 小心,别把餐盘打翻了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提出,使得幼儿日常生活的教育价值愈发凸显。如何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发现并利用适宜的契机促进幼儿的发展,成为备受幼儿园教师关注的课题。中班下学期,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教养笔记 | 蝴蝶的秘密

自主游戏时,孩子们发现一只蝴蝶扇着翅膀,不停地从一朵花飞向另一朵花。妞妞欢呼:“这只蝴蝶好漂亮呀!真想把它带回家。”南南说:“我很喜欢蝴蝶。”说着,几个孩子追赶蝴蝶,想把它捉住,但一直追不到它。这时,

教养笔记 | 班里来了一群小蚂蚁

一天午后,乐乐激动地喊:“老师,老师,这里有一群蚂蚁!”其他孩子闻声赶去围观。班里怎么会无缘无故出现一群蚂蚁?我疑惑地跑过去看,只见地上散落着几粒米饭,有几只蚂蚁正绕着饭粒转悠。我觉得可能是孩子们吃饭

教师书房 | 《活教育》:育人的艺术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他的突出贡献是开创了中国化的儿童教育,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陈鹤琴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活教育》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再次熟悉、全面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