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照,我们自己拍
作者: 周云裳
在毕业季,“拍毕业照”既是留下回忆的经典方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通常,幼儿园会为孩子们拍摄毕业集体照,家长也会自发地邀请摄影工作室组织孩子们拍摄毕业写真。但是,毕业照只能这样拍吗?孩子们除了按照既定流程配合摄影师拍摄,体验和同伴一起拍照的乐趣外,还想做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呢?毕业照除了能在未来帮助孩子们回忆幼儿园生活,其拍摄过程对他们当下的发展还有哪些价值呢?带着这样的思考,今年毕业典礼前夕,我们与孩子们开启了一次关于毕业照的探索。
一、关于毕业照的探索
1.由集体照引发的自主拍照愿望
六月,和往年一样,孩子们熟悉的电教老师将统一为每个大班拍摄毕业集体照。在约定拍摄的前两日,各个班级都在为拍毕业集体照进行准备。我们先带孩子们欣赏上一届大班哥哥姐姐的毕业集体照,他们分享着自己的发现:第一排的哥哥姐姐坐椅子,后两排的哥哥姐姐要分高低两层站立,这样能保证每个人入镜;哥哥姐姐都统一穿着园服,目视镜头微笑,看起来整齐又精神。在观察哥哥姐姐的毕业照后,我们面向班级的电脑一体机(前置摄像头有自拍功能)模拟布置了拍集体照的座位,并向孩子们说明了拍摄时的队形(考虑到整体的拍摄效果,每一排的孩子从中间到两边是由高到矮依次排列的)。在排队形时,我们引导孩子们通过比身高的方法自主找到合适的位置。我们再运用一体机相机的倒计时拍照功能自拍班级集体照。每个孩子面向一体机的摄像头,能在屏幕上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模样和班级整体的队形,据此调整自己的表情和位置。开始拍照时,我们把屏幕关闭,引导孩子们注视摄像头,倾听倒计时的指令。经过多次尝试,孩子们发现拍照时要站/坐好、要把自己的脸露出来、要看着摄像头,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脸完整、清楚地呈现在照片中。
在班级进行了拍集体照的准备后,我们在约定的拍照时间,来到由电教老师布置好的户外拍摄场地,以孩子们喜欢的苹果乐园为背景,拍摄班级的毕业集体照。有了前期的经验准备,班级的集体照拍摄得很顺利。不久后,我们就收到了电子版的集体照。孩子们在一体机里看到自己的毕业照,兴奋地谈论起来:“有了毕业照就证明我们毕业了!”“我们要上小学了,以后就可以看这张照片想起大家了。”“还有爱过我们的老师!”……他们也提出了问题:“我们只有这一张照片吗?”我们向孩子们解释这是幼儿园统一拍摄的毕业照,每个班级只有一张集体照。“我们能多拍一点吗?上次哥哥姐姐也给我们拍照的呀。”这时,有孩子想起了去年哥哥姐姐毕业前为他们拍照的经历。孩子们所在的是一个由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组成的间断式混龄的集体,三个班级空间整体联通,活动依据需要有分有合。去年大班毕业典礼前一天,哥哥姐姐在老师的带领下带着自己的儿童相机在幼儿园记录喜欢的地方、老师、朋友和小动物,他们很舍不得弟弟妹妹,所以邀请当时正是中班的孩子们作为他们的拍摄对象。如今,很多孩子表达了强烈的愿望:“我们可以像哥哥姐姐一样自己拍毕业照吗?”
孩子们的期待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作为自己童年生活的主人,孩子们不仅仅是被记录者,更有权利站在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方式保留对于幼儿园生活和同伴的珍贵记忆。我们应满足孩子们自主拍照的愿望。那么,孩子们自己可以独立拍照吗?他们目前有哪些拍照经验呢?对此,我们进行了分析。由于去年曾配合哥哥姐姐拍照,孩子们对使用设备拍照有了一些了解,今年在准备拍摄集体照时,他们作为被拍摄者也积累了一些表情、动作、队形方面的经验,并初步感受到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方式。由此可见,关于拍照,孩子们已具备了一些初步的经验,因此自己拍照是具有可能性的。基于此,我们对可能生成的活动进行了价值判断。目前我们正在开展主题活动“再见了,幼儿园”,自主拍摄毕业照正好可以实现幼儿“回忆三年的幼儿园时光,体验成长的快乐”“体验和表达对幼儿园、同伴及教师的情感”等主题活动核心目标。孩子们还可以从中获得多领域的经验,包括对拍摄工具的探究,与同伴交流、合作,运用摄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等等。基于对可能性和价值的分析,我们决定创造条件支持孩子们开展自主拍照的活动。
我们通过班级群向家长传达了孩子们想自己拍毕业照的愿望,并从专业的角度说明了自主拍照活动会带给幼儿多方面发展的价值,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同时,我们建议家长暂时取消正在筹备的校外毕业写真拍摄,在后期根据孩子们的需要,再考虑是否邀请专业摄影师来支持孩子们拍摄。让我们欣喜的是,家长理解了活动的意图后马上根据老师的建议积极为孩子准备设备,包括操作简单的数码相机、闲置手机、儿童相机。一些家长为孩子准备了拍立得,我们告诉家长孩子可能会进行较长时间的探究,从耗材的角度建议他们可以在后期再考虑让孩子使用拍立得。
2.拍摄初尝试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拍摄了,我们先让他们自由探索拍照设备,这样既能满足他们迫切的拍照愿望,又能通过观察来了解他们现有的拍照经验。孩子们兴奋地拿着相机在活动室内外来回奔走,走到哪里就拍到哪里,有的对着同伴拍,有的对着玩具、滑梯等静物拍,有的边跑边拍……孩子们都表现出自己用相机拍摄周围事物的强烈需要,与去年哥哥姐姐拍摄时的场景如出一辙。
在孩子们拍摄后,我们用读卡器导出了所有照片,照片数量惊人。有的孩子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拍下了数十张照片。我们发现,只有少数照片能呈现出清晰、完整的拍摄对象。有的只有身体,有的只有脸部特写,有的是正在移动的模糊人影,有的是歪歪扭扭的静物,还有的被孩子意外地调成了反色模式……当天下午,我们选择了部分典型的照片在一体机上放映,让孩子们感受这些照片的特点。孩子们一边笑一边回忆拍照的过程,他们发现原因可能是大家在拍照的时候一直跑来跑去,而且所有人都想用相机拍照,没有人愿意配合拍照,所以拍出的照片不清晰、不完整。
我们发现,孩子们并不在意拍摄的场景是什么、拍摄对象正在做什么,而是不停地按动快门“拍拍拍”,因为尝试自己拍照是他们当下最感兴趣的事情,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只有充分满足孩子们熟悉和探索拍照设备的需要,才能进一步推动他们经验的发展。于是,我们在区角投放了一部分数码相机和已被清空应用软件的手机,让孩子们在区角游戏时间自由地探索拍照设备,一周内,每天有五六名孩子选择来到“拍照区”游戏,有的连续几天都选择这个区。我们和孩子们共同观察和摆弄设备,为区角里的盆栽、玩偶拍照。渐渐地,我们发现孩子们在探索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从一开始贴着物体拍,到改变自己与物体的距离,然后通过调焦按钮让屏幕里的事物“变大”和“变小”。孩子们反复摆弄、操作设备,发现不同的设备都可以调节屏幕中事物的大小,只是调节的方法不同。后期,我们陪伴孩子们到室外练习使用这些设备,孩子们放慢了脚步,开始关注被拍摄的对象,知道可以拍同伴、拍弟弟妹妹、拍风景、拍小动物。在我们的提醒下,孩子们还尝试使用“点一点屏幕”的对焦方法和“变大、变小”的调焦方法,让拍摄对象显示得更清晰、更完整。
3.第一次正式拍摄
在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孩子们准备进行第一次正式拍摄。在拍摄之前,我们和孩子们讨论了拍摄地点,根据他们选择的地点和就近原则规划了三条路线,将孩子们分成三组后各由一位教师跟随拍摄。
与初次拍摄不同,孩子们表现出当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不同意向。我们还发现,这次拍照双方的互动增多了,拍摄者开始关注拍摄的对象是否准备充分,有的会用倒数计时的方法提醒对方做好准备,而被拍摄者会主动寻找拍摄场景拍照,表达自己的喜好和愿望,例如,他们会靠着图书馆的蓝色大鲸鱼、会爬上彩色的攀爬架、会坐在楼前的藤椅上……
拍摄结束后,我们将照片导出并筛选、整理。第二天,我们一起回看照片,帮助孩子们回顾拍摄过程,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经验变化。“这张照片是在哪里拍的?”“为什么在这里拍?”“你们拍照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与我们观察到的状态相符,孩子们在回应中表达了对拍摄场景的关注,比如要找一个漂亮的、有幼儿园标志的地方。他们也提到了可以用“倒数计时”的方法解决拍照双方意识不同步的问题,以及用专业摄影师常用的“西瓜甜不甜”的方法引导对方看镜头微笑。孩子们前期拍集体照积累的经验在这次正式拍摄中得到了运用、强化,他们开始站在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不同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相互配合。
我们还欣喜地从孩子们拍摄的照片中看到了更多的变化。例如,他们开始考虑对象、场地、动作、表情等要素了,但是,孩子们拍的照片以单人照居多,即使一张照片包含多个人物,他们在站位、表情和造型上也没有联系。这让我们开始思考,这样的照片能体现合照的纪念意义吗?能否让孩子们获得我们预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核心经验呢?“拍毕业照”的活动还可以以何种方式向哪个方向推进呢?
4.有计划的小组合影
拍照活动的前期,孩子们主要按照对场地的兴趣分组,导致很多平时常在一起游戏的小伙伴还没有机会合影。于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回想了当初为什么要拍毕业集体照,哥哥姐姐又为什么要和当时的我们一起拍照,从而引发了孩子们与即将分别的小伙伴合影留念的愿望。鉴于大班孩子平时已有很多次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的经历,他们很快自主形成了若干个拍摄小组。
为了让拍摄更具有目的性,也为了巩固和提升前期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我们请每个拍摄小组提前做好拍摄计划。孩子们做计划时,发现除了要关注对象、场地、造型等要素,还要考虑小组内人员的服装和站位。在确定了计划的内容后,为了便于孩子们做小组计划,我们提供了“服装”“队形”“场地”“造型”四个图标。孩子们将图标贴在计划纸上提醒自己围绕四个要素讨论拍摄方案。在做计划时,各个小组还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合影时,谁来给我们拍照呢?孩子们想出了请别的小组的同伴帮忙的方法。另外,我们告诉家长,为了满足孩子们及时看到拍照成果的愿望,准备好的拍立得相机此时可以投入使用了。
拍摄小组分成上午、下午两场来到确认的场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执行拍摄计划。此外,各组还各自邀请其他小组的两位“摄影师”帮忙拍照。有的一起摆出商量好的统一造型拍照,有的按照计划好的几个队形依次拍摄,有的将场地上的器械和材料作为临时的拍摄道具,有的现场拉着伙伴摆出爱心造型拍“好朋友照”,有的自发地簇拥到老师身边要求合影……我们看到,孩子们与小组伙伴、教师、场地、材料之间发生了互动,还尝试了一些新的拍摄想法。同时,他们也在想办法解决一些临时出现的问题,例如,调整队形,避免相互遮挡。在这一次拍摄中,大家收获了很多张生动、有爱的合影。他们之间不仅站得更近了,也更主动地协调配合,合作更加紧密了。
5.更加有趣的毕业照
尽管孩子们已经拥有了很多毕业照,但他们的拍照热情依然高涨。于是,我们继续思考:孩子们还可以拍出什么样的毕业照呢?我们能否和孩子们一起创造出更有意思的经历呢?
我们想到家长们之前想要组织拍摄的毕业写真,摄影机构的毕业写真有哪些创意?我们可以学习吗?我们从摄影机构的公众号上下载了一些有趣的毕业照,筛选出一些孩子可借鉴的、可实现的创意照片,在活动室布置了一块“怎样拍‘创意’毕业照”的展板,还提供了有关儿童拍照的绘本《摄影,孩子也能玩》。孩子们常常驻足欣赏这些有趣的作品并自发地讨论:“这是从楼梯上向下拍的。”“他们是坐在三层高的床上拍的。”“这张照片是从轮胎的一边向另一边拍的,我也想试试看。”……
孩子们观察到照片里的楼梯、小床、轮胎都是常见物品,便也尝试模仿拍摄这些有趣的照片。这次拍摄还得到了电教蒋老师的帮助。蒋老师有丰富的儿童摄影经验,他引导孩子们尝试从不同的视角拍摄:果果站上椅子拍躺在草地上的同伴;康康从楼梯的高处往低处俯拍;糕糕蹲下来反复尝试拍大家一起跳起来的样子;齐齐坐在轮胎前,尝试将小朋友们“框”在轮胎中。蒋老师结合孩子们拍的照片,和大家回顾、反思拍摄的过程和方法。齐齐说:“这个轮胎的‘圆圈’还拍得不全,下次我要坐得远一点。”糕糕说:“从下往上拍,她们都飞起来了,我拍了好多次才拍成功。”孩子们投入地探索新的拍摄方式,这让拍毕业照的经历变得更加有趣了。在模仿的基础上,蒋老师还启发孩子们可以根据场地和道具的特点,想象出一个故事来实现自己的创意。例如,孩子们将彩色圆锥形的标志筒想象成小矮人的帽子、大喇叭,拍摄了一组有故事情节的创意照片。他们拍摄的照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创意了。
6.收藏与展示毕业照
我们的“毕业照探索”即将进入尾声,孩子们说要把照片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一看。于是,我们将每一次拍摄的电子照片打包,从云盘里发送给家长,我们还打印出孩子们和同伴、老师的合影(照片数与合影人数相同),以及孩子选出的对自己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将这些照片送给相应的孩子。接着,我们引导孩子们将这些照片剪贴、装饰在毕业纪念册里,将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影像与美好的情感永久珍藏。
在班级毕业典礼上,我们选择了孩子们在各个探索阶段拍摄的部分照片,布置毕业摄影展。爸爸妈妈参观后不禁感叹:孩子们进步太大了,拍得不比摄影工作室差,只要相信他们,给他们机会尝试,他们就能给我们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