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评价幼儿才有效
作者: 陈波
学前教育评价是一项持续进行的工作,是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解评价理念、实施评价过程和运用评价结果的专业性行为。然而,“为何评价?”“评价什么?”“何时评价?”“如何使用收集到的评价数据为教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些问题常常萦绕在教师心中。《怎样评价幼儿才有效——评价和指导幼儿发展与学习的策略》这本书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该书一共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两个章节的理论阐释,帮助教师有准备地且较为专业地接触和进行幼儿发展与学习评价。第二部分以七个章节详细描述了幼儿发展与学习评价的流程和环节,全面且细致地带领教师亲历整个评价过程。第三部分将评价外延至活动外(家庭、幼儿园、社区),形成助力幼儿发展与学习的多元合力。每一个章节的“译者导读”均以文、表、图等多维展现形式呈现,为教师建立评价框架思维模型提供了借鉴。
“做专业的评价”部分向教师展现了一个科学、系统的宏观评价视角,将评价定义为“一项正在前进中的工作”,从评价的本质和分类、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期待、影响评价实践的重要因素以及幼儿园教师所承担的法律、道德和专业责任等方面,阐明了评价对幼儿的发展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促使教师主动将评价和教学相结合,科学且有效地整合到支持与回应幼儿需求的连续性课程中,助力幼儿的发展与学习。
“评价和教学”部分探讨了评价的系统性和适宜性,强调应把儿童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理解和评价,并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和应用实例。这也是本书最富有实践价值的部分。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把评价看作一项决策任务,在熟悉评价决策循环图的基础上,厘清评价循环中的七大要素(为何评价、评价什么、何时评价、收集和记录信息、汇编并总结信息、解读信息、使用信息)、四个目的、五个内容和七个关键的评价时间节点。
基本的决定与评价的目的、内容与时间是第三章的重点,教师可以对幼儿个体或群体进行评价,可以对预期成果的进步程度、重大发展领域及实践性考虑进行评价,也可以在学年前、特定时间等节点进行评价,强调评价具有监测、指导、识别和交流的功能。第四章到第九章则再现了整个评价流程“收集信息、记录信息、汇编总结信息、解读信息、使用信息、评价整理”,并提供了三个崭新的视角帮助教师重新思考自己所进行的评价流程的科学性。第一个视角是保持信息的连续性。书中将收集信息和记录信息做了清晰的阐述,认为收集信息要将幼儿自身、家长和其他成人及原始记录纳入信息来源。例如,面对一个插班生,教师需要特别使用多个真实的评价窗口获取插班生的整合信息,特别是前期评价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对收集的评价信息的最原始表达——记录。收集信息保障了信息的连续性,记录则是保证评价结果可信的初始数据。第二个视角是强调汇编总结与解读之间的关系。在以往的评价中,教师记录完评价信息后,常常会马上进入分析解读环节。作者则在解读前重点强调了汇编总结这一环节,并指出两者的关系是均指向信息加工,但却是一个从“粗加工”走向“细加工”的过程。作者以成长档案袋为例,说明了汇编总结信息这一环节是记录幼儿一段时间内发展和学习的、系统的、有目的的证据汇编。解读信息需要借助汇编与总结的信息,运用多种视角查验证据,从而保持对幼儿全面的看法,两者缺一不可。第三个视角是发挥评价整理的作用。在评价整理这一章,作者重点围绕“评价与教学整合的一般支持策略与具体支持策略”,通过整合评价与教学、研发评价计划、整理文档和表格,帮助教师创建并实现一个切实可行的评价过程。这往往是教师开展评价时最容易忽略的一环。
在第三部分,作者一方面介绍了标准化测验的基本理论,鼓励幼儿园教师也要知晓并参与其中,如书中提到的置信区间、标准误差、正态分布曲线、标准分数等内容都是幼儿园教师较少涉及的层面。另一方面,提倡教师要使用评价过程和结果与家长进行交流与合作,将家、园、社一体化评价思想贯穿始终,实现评价结果的有效传递。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一直强调的是真情境、真内容、真水平、真需求、真评价,最后的附录也可以帮助教师梳理关键领域的发展预期、成就和担忧,配合章节内容进行阅读,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发展与学习。教师要承担起基于评价结果指导幼儿发展与学习的责任,将对幼儿发展与学习的评价走向更深处,采用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方式对幼儿的发展与学习进行评价、回应,从而帮助幼儿获得高质量的发展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