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戏故事中发现儿童

作者: 蒋华青

从游戏故事中发现儿童 0

观察是教师发现儿童、了解儿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儿童观察与评价也一直是学前教育工作者们不断研究与思考的重心。那么,什么样的观察方法适合一线教师呢?作为幼儿园教师,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呢?在实践中,教师该如何观察、记录、解读与回应幼儿的游戏活动,从而支持幼儿的深度探究呢?《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从游戏故事中发现儿童》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该书分为两大模块。第一大模块是导论部分,为本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读者提供了观察和理解幼儿游戏的工具和框架。第二大模块是游戏案例部分。作者从幼儿园室内自主游戏和户外游戏入手,选取了幼儿园大、中、小以及混龄班共37个游戏故事,运用边观察边剖析的方式进行呈现,最后给出实用性的指导建议,有利于读者了解观察和理解幼儿游戏的工具和框架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导论部分,该书强调了观察记录的重要性、观察的内容与方法、观察记录的书写方法以及如何解读、回应幼儿的游戏活动,最后为管理者提供了支持教师做观察记录的方法。值得关注的是,针对观察内容,该书强调教师要从游戏的各个要素,即游戏主题、游戏角色以及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游戏情节的发展、游戏中语言和交往、游戏的持续时间与游戏兴趣、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遵守等方面进行观察。针对如何解读幼儿的游戏活动,该书强调教师不仅可以从幼儿的表征行为、合作行为以及规则行为等方面进行解读,也可以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中强调的要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而对于一线教师面临的难点问题——如何回应幼儿的学习,为幼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书中也为教师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即对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游戏观进行思考,对游戏的材料、环境调整以及支持策略进行思考,对游戏与主题教学的关系等进行思考。

在案例部分,通过阅读37个游戏故事,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幼儿教育的热情。每个游戏故事都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客观、具体的描述。教师能关注到幼儿那些令人欣喜的“哇”时刻,并描述出来。二是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解读,这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理性分析的部分。三是回应策略,即教师面对幼儿种种行为时思考该如何做,才有利于支持幼儿的发展。每个故事都配有幼儿游戏的照片,照片亦是一种记录的手段,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也还原了幼儿的学习探究过程。读完这些游戏故事我们会发现,这些游戏故事记录的事情基本上每个幼儿园里都会发生,而教师的专业解读与回应则是推动幼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教师在阅读时,不妨根据故事中的白描部分做一个自己的解读与回应,之后再与书中教师的专业解读与回应进行对比,这样更能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解读与回应的。

该书还强调儿童的个体差异以及教师角色的体现。以中班“打仗的故事”为例,作者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建构水平、合作水平以及游戏情节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营造的宽松游戏氛围是游戏情节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前提,连续的观察记录让我们看到了不同能力的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与发展,因此,在回应中,教师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做了不同的支持方案。此外,在游戏中,教师三次介入显然是带来了不同结果,而最后一个投放小纸箱的动作更是推动了游戏的发展进程,这不由得让我们反思教师介入的时机与价值。正如导论中强调的,教师在幼儿游戏时不是仅仅管住手、闭上嘴就可以了,而是应该思考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该如何发挥作用。故事后的回应部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游戏指导方法,这些方法都非常具体、实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科学地评估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求,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该书既是一本有关幼儿游戏观察、记录与解读的书,又是一本指导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游戏和户外游戏的书。同时,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可以帮助读者从更深层次上思考和理解幼儿教育,思考教师行为中蕴含的儿童观、教育观,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