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不见了(大班)

作者: 金圣悠

天天不见了(大班)0

设计思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5—6岁幼儿要“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大班幼儿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但分析、推理能力还比较弱。《汪汪队立大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部动画片,动画片里的汪汪队队员聪明、勇敢,幼儿平常喜欢扮演汪汪队的成员开展游戏。基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教师生发了这个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寻找线索之间的关联,凭借自己的想象以及调动生活、阅读经验,对事情经过进行推理,以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目标:

1.能基于线索进行猜想和推理,并能学习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

2.学习根据线索导图完整讲述事情的经过,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大胆联想、推理,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准备:

1.物质准备:活动用课件,包括汪汪队成员的合照,天天家凌乱的图片,天天家周围场景的图片,脚印变成一组的图片,脚印到河边消失的图片,部分案件的线索导图,天天被找到的图片;空白纸片若干,人手一张记录单和一支水笔。

2.经验准备:幼儿看过动画片《汪汪队立大功》,了解汪汪队队员乐于助人的品质,知道天天是飞行员。

过程:

一、进入案件情境

师:(出示汪汪队成员的合照)莱德队长今天有事请假了,他请我替他当一天代理队长,你们愿意跟我一起成为汪汪队的一员吗?听说天天研发了一种新型飞行器,我们一起去天天家看看吧。

师:(出示天天家凌乱的图片)呀,天天家怎么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天天家很乱,桌子、椅子东倒西歪,很多东西都被打翻了。

(析:《汪汪队立大功》是幼儿十分喜爱的动画片之一,让幼儿成为汪汪队一员的导入方式,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天天是该部动画片中的主角之一,教师出示天天家凌乱的图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与讨论,幼儿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案件情境。)

二、结合线索推测案件经过

1.根据天天家的图片推测天天家发生了什么。

师:(出示天天家凌乱的图片)天天家为什么会这么乱呀?她人在哪呢?

幼:我觉得天天可能是被坏人抓走了。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完整地说一说。

幼:因为天天自己不会把家弄得这么乱,所以我觉得是坏人抓走了天天。

师:你说得又清楚又完整,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谁有跟他不一样的推测吗?

幼:我觉得不一定是坏人带走了天天,有可能是小偷趁天天不在家去她家偷东西,所以家里被翻得这么乱。

师: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可惜目前线索不多,并不能确定天天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再去天天家周围看看有没有其他线索可以帮助破案吧。

(析:在该环节中,教师以天天家凌乱的图片将幼儿引入案件情境,引导幼儿在仔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经验大胆想象,并完整表述自己的推测。此时,幼儿破案的兴趣已经被充分激发,教师指出破案需要更多的线索,从而自然地带领幼儿进入下一个推理环节。)

2.根据天天家周围场景的图片推测天天家发生了什么。

师:(出示天天家周围场景的图片,其中有一根木棍、一瓶药水和一些脚印)你们在天天家周围发现了什么线索?

幼:有一瓶隐形药水、一根木棍和一些脚印。

师:为什么房子周围会有木棍、脚印和隐形药水?这里发生了什么事?队员们,我们现在分头行动,分成三组,仔细分析、讨论一下这三个线索,待会儿每组派一名队员来汇报一下推测结果。

师:你们从这三条线索中推测出了什么?请将你们的推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完整地讲出来。(教师根据各组的发言在空白纸片上用简笔画绘制推理导图。)

第一组代表:我们觉得坏人可能是先喝了隐形药水,再偷偷走进天天家把天天打晕,接着在天天家找值钱的东西,找不到好东西就把天天抓走了。

第二组代表:我们觉得坏人可能是喝了隐形药水后一直在天天家门口转悠,所以才有那么多脚印。他肯定等天天出门了,才用木棍把天天家的门锁撬开,再走进她家里找天天新发明的飞行器。

第三组代表:我们觉得可能是猫先喝了隐形药水,带着木棍去天天家偷东西,等他出来的时候正好撞到了回家的天天,两个人在门口打了起来,因为那些脚印里不止有猫的脚印,还有狗的脚印。

师:你们观察到了别人没有观察到的细节。猫和狗的脚印有什么区别?

幼:狗的脚印前面有尖尖的爪子,所以前面会有小点点,而猫的脚印是没有的。

师:原来是天天和一只猫的脚印啊。

师:(播放脚印从两组到一组的图片)这里的脚印好像往房子后面走了,我们沿着脚印再仔细找找还有什么其他线索。

幼:脚印只剩一组了。

师:剩下的脚印是谁的?从哪里判断出来的?

幼:脚印上面没有小点点,看上去像猫的脚印。

师:天天的脚印在这里没有了,我们赶紧顺着脚印的方向继续寻找吧。

师:(出示脚印在河边消失的图片)咦,脚印在这里怎么没有了?

(析:在该环节中,教师通过呈现木棍、隐形药水、脚印三个线索,让幼儿分组推测案件经过,并完整讲述。这三个线索开放性强,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想象,而且在之前的活动中幼儿认识过常见动物的脚印,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分组的形式给予了幼儿更多表达和思维碰撞的机会,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绘制推理导图,将幼儿对案件的推测结果可视化,为幼儿下一阶段自己绘制导图做了铺垫。)

3.根据部分线索导图推测并绘制完整导图。

师:(出示部分线索导图,引导幼儿对其中未知的部分进行猜想)一开始,我们在天天家附近发现了一些杂乱的脚印,通过分析这是天天和一只猫的脚印。沿着脚印寻找,我们发现路上只有猫的脚印了,这里他们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呢?猫的脚印到了河边,为什么会消失?这里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这里有一张记录单,上面有刚才提到的杂乱脚印、一组猫的脚印和脚印在河边消失的图片,中间有问号的地方是需要你们推测和补充的。请将你们的推测用简单的图形或符号有序地画下来。

师:谁来讲一讲你的推测?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记录单上的导图有序地讲述。)

幼:我觉得一开始猫是把天天扛着走的,所以只有猫的脚印,来到河边后,猫就带着天天游到对岸去了。

师:推测得有点道理,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

幼:我觉得天天和猫搏斗后,天天可能用她新发明的飞行器离开了,然后猫追着天天来到河边,不小心掉进河里被冲走了。

师:你的推测也有可能。你们再仔细观察图片中还有什么线索?

幼:这里有这么多草丛,他们也可能在草丛里。

师:那我们一起到草丛里找一找。咦?草丛在动。

(播放草丛摇动的动画,之后出示天天和猫在草丛里的图片。)

幼:真的是他们,原来真是猫抓走了天天。

师:队员们,你们真机智,幸亏你们及时赶到,天天还没有被带远,猫肯定发现有人在追踪他,所以才躲在草丛里的。全靠你们才顺利救出了天天!

(析:在该环节中,教师退后,让幼儿观察和分析线索,用简单的图示画出自己的推测,并根据自己绘制的导图有序地讲述。线索导图将幼儿的思考可视化,有助于幼儿理清推理的逻辑,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借助案件线索导图完整讲述案件

师:哪位队员能把解救天天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

幼:我们去天天家的时候没找到天天,还发现她家里很乱。我们很担心她,就去她家周围寻找线索。后来,我们在她家附近发现了木棍、脚印和隐形药水,猜测她可能遇到了危险。于是,我们顺着脚印寻找,发现两组脚印只剩下猫的脚印了。我们跟着猫的脚印来到了河边,终于在草丛里找到了天天。

师:你们真是细心、勇敢的小侦探!天天经历了这么多,我们带天天回去休息一下吧。

(析:在该环节中,教师将幼儿在活动中寻找到的线索梳理成了一张线索导图,为其完整讲述解救天天的过程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幼儿讲述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并积极回应,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信心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延伸活动:

在区域中投放本次活动的线索导图,供幼儿继续观察、推理和讲述,进一步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