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验式学习支架的建构

作者: 蔡春燕

[摘 要] 体验式学习是幼儿的基本学习方式,其支架的建构可以更好地增进幼儿对学习对象的理解,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幼儿体验式学习支架的建构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支持幼儿的潜能发展,从环境、材料、语言和经验等方面着手,为幼儿的体验式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幼儿体验式学习支架的有效建构需要教师准确理解体验式学习的特点,不断提升自身的支架建构能力,为幼儿的体验式学习营造良好的师幼互动氛围。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深度学习;学习支架

幼儿的学习是通过对具体事物、具体情境的感知而获得的,学习过程中其身体感知觉、内心感受和情感个性往往是融为一体的[1]。因而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体验式学习[2-4]。由于对幼儿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认识不足,有些教师在开展幼儿体验式学习活动时往往不能把握幼儿亲身体验的价值和限度,致使幼儿的体验学习存在虚假体验、离身认知等问题。事实上,于身心发展都尚不成熟幼儿而言,其体验是有限度的,他们要通过全情的投入和完满的体验来开展深度学习必然需要成人的帮助[5]。针对当前幼儿体验式学习中教师支架存在的过度引导、撤销延迟以及评价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在厘清教师支架建构原则的基础上尝试从环境、材料、语言、经验等方面着手为幼儿的体验式学习提供支架,以进一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一、幼儿体验式学习支架建构的原则

幼儿体验式学习支架是指教师为幼儿体验学习提供的支持,其目的是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等方式来增进对学习对象的认识,进而增长幼儿的经验和发展幼儿的问题解决和自主学习能力。幼儿体验式学习支架的建构应以支持幼儿的有效学习为核心,尊重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为驱动,关注幼儿的学习体验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回应;以幼儿的亲身体验为基本途经,充分给予幼儿“做中学”机会;以生活为基本支持场域,帮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和材料中体验和成长。

首先,幼儿体验式学习支架的建构要契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处于学前阶段的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较低,他们心智和能力都不够成熟,知识和经验积累相对不足,其学习对外部支架的依赖性更强。学前阶段幼儿的认知发展处于感知觉和前运算阶段,抽象和逻辑思维发展不足,教师需要将抽象的概念和事物转换为幼儿可感知的形象事物或具象情景,帮助他们通过感知觉和具体的操作去认识和理解学习对象。因此,教师为幼儿体验式学习提供的支架必须是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的,要能有效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具身体验。

其次,幼儿体验式学习支架的建构要以支持幼儿潜能的发展为核心。儿童天然地喜欢通过身体来感知周遭的生活世界,他们有着自我发展的潜能及可能。学前阶段是激发幼儿自主体验与潜能发展的关键期,若错过这一关键期,幼儿的后天发展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支架要以发展幼儿的潜能为核心,促进幼儿与环境对话,使他们能够通过更为充分的体验来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深度认知[6]。只有让每个幼儿都在其自身独有的最近发展区获得充分的发展,教师所建构的支架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与此同时,要有效发展幼儿的潜能,教师所建构的支架也必须从帮助幼儿建构经验体系转向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因此,幼儿体验式学习支架的建构要具有阶段性,教师要在幼儿获得相应的经验和发展起相应的学习能力后及时撤掉支架。

最后,幼儿体验式学习支架的建构要能有效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师所建构的支架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更为丰富和深厚的学习体验,引导幼儿在不断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发展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构幼儿体验式学习支架实质上就是为了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支架建构得当,幼儿就能在兴趣和问题的驱动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在深度体验中不断重组自身的认知、丰富自身的情感以及提升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教师所建构的支架要在强化幼儿体验的同时使他们能够将已有的学习体验迁移到相似的学习情境中去,引导幼儿分析、综合及评价等高阶思维的发展。

二、幼儿体验式学习支架建构的基本维度

体验式学习活动以幼儿的具身体验为基础,其支架的建构应充分关注幼儿对学习环境是否熟悉,活动材料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教师的提问是否能触及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基于幼儿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可以从环境、材料、语言、经验等方面为幼儿的体验式学习提供支架。

第一,为幼儿建构真实、可感的环境支架,充分发挥环境的隐性育人功能。真实可感的生活化学习环境是促进幼儿体验式学习的首要支架,幼儿园教师要通过持续改造和优化园所环境来提高幼儿对课程实践活动的参与度[7]。幼儿体验式学习的环境支架建构可以分为幼儿园整体环境创设和具体活动环境创设两类。在幼儿园整体环境创设层面,教师要注重为幼儿创设层次和内容都丰富的学习和一日生活环境,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例如,在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时,幼儿园可以分区域、模块化地进行环境创设,如在墙壁绘制传统水墨画或悬挂书法作品,在特定的区域陈设古琴、陶瓷和印染作品等,或者创设陶艺、印染、纸艺等传统文化体验创作区。在班级层面,教师亦可创设富含传统文化元素的学习环境,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将诗词中的内容具象化,让幼儿与古诗词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在具体的活动环境创设层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习内容融入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帮助幼儿降低学习的难度。例如,在开展“交通规则我知道”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先向幼儿播放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视频,让他们具体感知交通系统运行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开展“红灯停,绿灯行”的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具体感知交通规则。

第二,为幼儿建构种类多样、功能丰富的材料支架,支持幼儿开展深度探究活动。色彩鲜明、直观形象且型态传神的材料更契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是支持幼儿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要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来促进他们的探究性学习。一方面,教师要基于特定的活动主题为幼儿提供功能丰富且形式多样的材料,以便他们借助额外的资源来理解相应的概念或知识点。例如,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平衡,教师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滚筒让他们体验平衡感,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积木让他们在建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平衡。另一方面,教师要基于幼儿高级思维的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图表支架。图表是学习材料的一种,它可以帮助幼儿把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从而提高幼儿的思维体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操作图示、分析图表、设计图等材料将教学内容分层次地呈现出来,引导幼儿自主梳理学习信息和建构学习经验。

第三,为幼儿建构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支架,支持幼儿借助语言开展深度思维活动。语言支架是指借助语言来对幼儿的体验式学习进行提示或评价,其目的是引发幼儿更深层次的认知加工活动。教师一是可以通过语言描述,给予幼儿必要的口头提示,帮助幼儿掌握相应的学习策略。例如,幼儿园在组织秋游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树叶的颜色、虫鸟的鸣叫、山间溪流的流动等,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感官去充分地体验大自然。二是可以通过必要的提问引导幼儿去思考并解决问题,让幼儿自主开展体验式学习。如在“种金豆”主题活动中,为帮助幼儿开展更深入的思维活动,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你是怎样快速找到豆子的?你从老师的描述中找到了哪些关键词呢?为什么有一样的金豆子呢?你觉得找到金豆子需要哪些关键信息呢?等等。三是可以通过语言对幼儿进行情感支持,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投入体验式学习。在幼儿学习遇到困难、需要鼓励、渴望表扬、害怕失败或者与同伴产生矛盾时,教师都可给予幼儿恰当的语言支持来提升他们在情感上的获得感。

第四,为幼儿建构系统且具有连续性的经验支架,促进幼儿对学习的自主建构。为幼儿的体验式学习提供先行经验支持,是改善幼儿学习态度和促进幼儿有意义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为幼儿提供的经验支架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活动前及活动过程中及时给予幼儿适当的经验提示或者启发,引导幼儿在渐进式体验和操作的基础上自主建构经验[8]。例如,在欣赏凡·高名画《向日葵》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凡·高的肖像、生平和人生故事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在欣赏《向日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讲述凡·高创作《向日葵》的由来,帮助幼儿理解画作背后蕴含的更为丰富的信息,在支持幼儿艺术素养发展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体验式学习支架建构的支撑策略

幼儿体验式学习支架的建构是一个全面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体系,它既追求手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追求内容的适切性和针对性[9]。因此,教师在建构幼儿体验式学习的支架时要准确把握学习过程中幼儿和外部环境的关系,使支架真正服务于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

第一,教师要深刻理解幼儿体验式学习支架的特性,为幼儿的体验式学习提供有质量的支持。有质量的学习支架具有丰富性、互动性和挑战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幼儿的体验式学习提供在内容、形式和使用方法等方面均具有适切性的支持,帮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体验式学习,让幼儿获得充分的感知觉刺激[10]。在给幼儿的体验式学习提供支持时,教师要将这种支持充分镶嵌在师幼互动之中,不仅要给幼儿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提示,还要在幼儿提问时给予有效的回应,不断提高幼儿对学习的理解程度。幼儿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他们在体验式学习中的心理感知和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充分理解和把握每一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和学习需要,不断对支架进行修正和完善。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支架既要处于幼儿的经验范围之内,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通过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获得深度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在充满挑战性和可及性的学习中积极建构丰富的学习经验并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第二,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支持能力,为幼儿的体验式学习提供专业支持。教师是幼儿体验式学习支架建构的主体,其专业素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支架建构和实践水平的高低。为提高幼儿体验式学习支架的建构水平,教师一是要读懂幼儿,确保提供的支架能够真正促进幼儿的体验式学习。教师在建构支架前要充分把握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时要思考哪些是幼儿做不到的,哪些是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做到的,哪些是幼儿在没有教师帮助时也可以做到的。二是要掌握体验式学习支架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师要充分借助园所培训、自主学习等方式掌握体验式学习支架的相关理论知识,知道何为支架以及如何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支架。三是要发展相应的支架建构能力。教师应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基于幼儿的学习现场不断培养自身对幼儿学习的观察、理解和引导能力,以便随着幼儿体验式学习的深入不断对支架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第三,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师幼互动氛围,增进幼儿对体验式学习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力度。支架式教学发生于师幼互动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尊重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更敢于去开展各种探索性学习以及更积极地面对各种学习困难。为此,教师一是要了解幼儿的学习需要并尊重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对自身的体验式学习有一种掌控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是要帮助幼儿解决在体验式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给予他们学习经验、学习方法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支持,通过提升幼儿的学习成就感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良好师幼互动氛围的营造要以情感支持为先导,以专业支持为内核,充分尊重幼儿在体验式学习中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杨晓萍,韩曜阳.完整经验的基本涵义、生成机制及其教育意蕴[J].学前教育研究,2024(5):71-77.

[2]唐洪亚.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行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1-2.

[3]王良,张妍.体验式学习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2016(6):43-45.

[4]丁娟.基于“体验式学习圈”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实践探索[J].幼儿教育研究,2019(5):32-35.

[5]钟敏.幼儿园户外体验场:幼儿学习空间的新形态[J].学前教育研究,2023(1):87-90.

[6]张莉琴,陈会会.学习支架教学影响大班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以南昌市D幼儿园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38(6):34-43.

[7]黄蓉莲.体验式环境助推幼儿自主学习案例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6):46-47.

[8]张燕青.丰富生活经验,促进幼儿体验式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