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现实困境及影响探析
作者: 熊灿灿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湖南省县域农村学前教师资源配置分析与优化策略”(编号:XSP24YBZ220)、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适应人口发展新趋势的我省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优化研究”(编号:23C1104)、本研究受到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幼小教育协调发展”重点研究基地资助
**通信作者:熊灿灿,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研究》编辑,博士
[摘 要] 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建设稳定优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与追求。近年来,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条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关键经验之一。对我国12省(直辖市)6 878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幼儿园教师感知的工作条件存在着结构失衡、空间塌陷和边缘担忧的现实困境。进一步开展离职倾向的问卷调查(N=5 388)和师幼互动的观察评价(N=105),结果显示,相比工作设施和专业发展,工作分配、工作氛围和工作报酬三个要素均能显著预测幼儿园教师的离职倾向,以及师幼互动中的情感支持和班级管理。因此,为了促进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优质发展,应建立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基本标准,并优先改善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报酬、工作分配和工作氛围。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教师工作条件;离职倾向;师幼互动
一、问题提出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高质量学前教育及优质师资的渴望与追求,催生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运动。然而,研究与实践均表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导致其在教育、资格与培训上的要求不断被提高,但是其所遭受的低工资、微福利与其他不利的工作条件却并未改变,这将成为学前教育真正的危机所在,“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1]近年来,工作条件逐步成为国际社会建设高质量幼儿园教师队伍新的关注点。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强势开端Ⅲ:早期教育与保育的质量工具箱》指出,良好的工作条件能提高早期教育与保育的质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减少人员流动,促进儿童更好的发展。[2]2014年,国际劳工组织专门出台了《国际劳工组织关于推动儿童早教人员获得体面劳动的政策指引》,旨在呼吁世界各国改善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条件,为提升全球范围的学前教育质量做出贡献。[3]2020年,OECD发布《建设高素质幼儿教育和保育队伍报告》,在9国调查的基础上,报告指出工作条件是建设高质量幼儿教育与保育队伍的三大支柱之一,并将工作条件具体分为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和工作报酬三个方面。其中,工作要求包括工作时长和工作任务,工作资源包括领导支持、参与决策与同事合作等,工作报酬包括工作合同、工作薪酬等,[4]这对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已有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尽管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条件已经有所改善,但是依然处于相对不利的状况中。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儿童保育就业研究中心(CSCCE)对美国多个州的早期教育教师的工作条件,包括教学支持、专业发展、参与决策、工作报酬、领导管理等5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结果表明,早期教育教师通常会面临教学支持不足和低薪的问题。[5][6]德国慕尼黑早期教育学院对日托中心工作场所质量,包括工作环境、工作报酬、工作组织、团队与领导4个方面进行了全国性的调查。其结果显示,德国日托中心的大多数教职工处于“过度工作”的状态,且在薪水和职业发展机会上表现出更强烈的不满。[7]在我国,尚未有专门的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或者工作场所的调查研究,但是很多研究都从某一个或者几个要素上了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部分状况。研究表明,我国幼儿园教师处于工作任务繁重[8]、专业发展机会稀缺且途径单一[9]、工资和福利微薄且不平[10]等现状。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具有较好信效度的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量表,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实施较大规模的调查,旨在整体掌握我国幼儿园教师感知工作条件的现状及关键挑战。
已有研究还表明,教师工作条件通过影响教师的内部心理状态,继而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留任和学生成绩等。[11]加拿大学者巴夏(Bascia)和罗特曼(Rottmann)则进一步指出要跳出工作条件对教师心理状态影响的框架,全面了解工作条件的影响力量,包括对教学质量、教师留任和学生学习的影响,并提请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注意教师工作条件的中心性(centrality),更好地理解教师工作条件在提升教育质量中的重要作用。[12]鉴于幼儿园教育和教师的特性,本研究将重点探讨工作条件对幼儿园教师留任和教学质量的影响。一方面,稳定的学前教育师资有助于稳定的师幼关系的形成,有助于幼儿园提供持续的、高质量的保育与教育,还有助于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13]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展现的实际教学质量是教师质量的基础与核心。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师幼互动质量被认为是支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质量维度。[14]因此,本研究有必要挖掘出那些对幼儿园教师留任和师幼互动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作条件要素,促使管理者集中精力重点关注并改善。然而,大部分关于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影响效应研究却停留在与教师内部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上,如压力[15]、心理健康[16]、职业幸福感[17]、工作满意度[18]。仅有少数研究者关注到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对教师离职倾向[19]、教学质量[20]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将进一步探究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对其离职倾向、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重点分析那些对教师离职倾向、师幼互动质量具有预测作用的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要素。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现状调查的研究对象,研究者充分考虑到幼儿园的地域、办园性质和园所级别等特征,采取目的抽样和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委托发放与网络问卷的形式,对其发放《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自评量表》。共收集到全国12省(直辖市)7 892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6 878份,有效率为87.152%。由于教师工作条件的保障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密不可分,因此本研究参考我国财政办印发的《关于明确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的意见》(财办预〔2005〕5号),在东部地区选取了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与广东省,中部地区选取了江西省、安徽省、河南省与吉林省,西部地区选取了陕西省、四川省、甘肃省与云南省。第二类是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对离职倾向影响的研究对象。在第一类研究对象中,研究者增加发放《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问卷》,共收集到全国12省(直辖市)的6 189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 388份,有效率为87.06%。第三类是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对师幼互动质量影响的研究对象。研究者随机选取了东部某城市Y区的35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幼儿园30所,民办幼儿园5所;城市幼儿园25所,乡镇幼儿园10所),每所幼儿园随机选取小、中、大班各1个,共105个班级及其主班教师。研究者对其发放《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自评量表》,并采用师幼互动质量评分系统(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以下简称CLASS)对上述105名幼儿园教师的师幼互动质量进行观察评价。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
(二)研究工具
1. 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自评量表。
本研究采用熊灿灿和黄瑾编制的《我国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自评量表》,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文化适应性和较高的信效度。[21]该量表包括工作分配、工作设施、专业发展、工作氛围、工作报酬五个分量表和43个具体指标。工作分配指向幼儿园对教师的工作要求,包括工作时间与任务分配方面的具体指标;工作设施、专业发展与工作氛围指向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资源,分别包括幼儿园的空间布局、设施设备与教学资源,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效果,幼儿园的领导管理、教师合作与参与决策方面的具体指标;工作报酬则包括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社会保障与福利方面的具体指标。该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选项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赋值1~5分。除其中1题为负向描述,采用反向计分外,其他题项均为正向描述,得分越高,说明幼儿园教师感知的工作条件越优良。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975,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在0.826~0.978之间。
2. 离职倾向问卷。
本研究采用唐文雯等人编制的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问卷,共4 题,包括“我明年可能会离开目前所在的幼儿园”等问题。[22]该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选项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赋值1~5分,对其中1题实行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说明幼儿园教师的离职倾向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32。
3. 师幼互动质量评分系统。
本研究采用Pianta等人编制的CLASS对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该工具是一个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观察评估工具。[23]该评估系统包括以下三大领域。第一,“情感支持”关注教师与幼儿之间,以及幼儿与同伴之间积极和消极的互动关系,教师对幼儿认知和情感需求的意识与回应,以及教师对幼儿兴趣和自主性的重视。该领域包括积极氛围、消极氛围、教师敏感性和关注幼儿观点4个维度。第二,“班级管理”关注教师采用有效策略帮助幼儿发展自我行为管理,最大化地利用一日生活时间,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维持幼儿积极参与的能力。该领域包括行为管理、活动效率和教学指导形式3个维度。第三,“教育支持”关注教师采用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幼儿高阶思维与语言等认知发展的能力。该领域由认知发展、反馈质量和语言示范3个维度构成。CLASS共10个评分指标,每个指标按照1~7分进行打分。除消极氛围维度采用反向计分外,得分越高,表明师幼互动质量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936,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在0.807~0.909之间。
(三)数据处理
鉴于本研究中所有被试均填写了《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自评量表》,通过分析被试在该量表中一组正反向题中作答的一致性,删除作答不认真的被试量表,将有效量表进行编号,逐份输入SPSS 23.0软件。再对其中反向计分题的得分进行转换,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现状分析
1. 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总体分析。
在第一类样本数据中,使用SPSS 23.0软件计算得出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总体均值以及5个维度的均值与标准差。本次调查中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总体均值M=3.978。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5个维度的均值分别为:工作氛围(M=4.185)>工作设施(M=4.177)>专业发展(M=4.098)>工作分配(M=3.722)>工作报酬(M=3.706),说明幼儿园教师对“工作氛围”和“工作设施”的评价较好,对“专业发展”的评价一般,对“工作报酬”和“工作分配”的评价较差。
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5个维度的具体指标进行分析,结论如下。在工作分配上,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时间”上的得分最高(M=4.003),表明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教育活动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在“减少非教学任务”(M=2.405)上的得分最低,也是所有工作条件指标中得分最低的,表明幼儿园教师对“从事与保教无关的行政或者文书工作”最不满意。在工作设施上,幼儿园教师在“一般性保教设施”上的得分最高(M=4.288),表明幼儿园教师所在班级普遍配备了“适用的基本保教设备,如儿童桌椅、盥洗用具、睡眠用具、钢琴等”;但在“教师个人空间”(M=3.506)上的得分最低,这表明很少有幼儿园“为教师提供个人工作、休息的空间”。在专业发展上,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观摩”上的得分最高(M=4.250),表明幼儿园会“定期安排教师观摩同事或同行的保教现场”,教学观摩是幼儿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常用形式,但在提供“个性化培训”(M=3.964)上的得分最低,这表明幼儿园在“依据教师的个人需求提供不同的专业培训活动和资源”上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在工作氛围上,幼儿园教师对同事之间的分工合作、园长领导、尊重与信任、共同目标、园所文化上的评价均较高(M≥4.200),但在“参与决策”上的得分较低(M=3.958),这表明幼儿园教师较少“有机会参与幼儿园管理决策与发展规划”。在“工作报酬”上,幼儿园教师在各项指标上的得分均较低(M<4.000),尤其是在“工资满足基本需要”(M=3.159)上的得分最低,这表明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目前的工资收入尚不能“满足基本的日常开销”,可能会陷入生活拮据的窘境,或者部分依赖于家庭其他成员的帮助。
2. 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差异分析。
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其结果(见表2)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幼儿园教师的总体工作条件及在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从均值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幼儿园教师的总体工作条件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除工作分配外,其他4个维度也呈现这一趋势。事后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幼儿园教师总体工作条件显著优于中部又优于西部,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在东、中、西部之间逐渐变差。在各维度也上基本呈现上述趋势,除了以下两种特殊情况: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与工作报酬上没有显著差异外;在工作分配上,中部显著优于东部又优于西部,西部地区教师工作负担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