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对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自我效能感和领悟社会支持的作用

作者: 蒋良富 谈珊 龙晴琴

[摘 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59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探讨工作压力对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工作压力负向预测幼儿教师的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感在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了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相对于高领悟社会支持的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对低领悟社会支持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生活满意度,除了要减轻工作压力外,也要增强自我效能感,多一些社会支持度,并提升其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关键词] 工作压力;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

一、问题提出

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基于自己设定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品质所做出的主观评价,是对人们生活在某一社会的重要参数的一种度量。[1]生活满意度被人们看成一个认知因素,也常被人们视为主观快乐的关键指标,是对幸福的一种补充,也是对主观快乐更为有效的衡量标准。[2]国内外学者对生活满意度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生活满意度是个人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一定时期内的生活状况,按照自己所选择的生活标准进行的一种总体性的认知评价,是衡量人们在某一社会生活质量好坏的重要参数。[3]相关研究表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职业倦怠感、工作压力等都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工作压力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显著。

工作压力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通常是指工作负担过重、生产岗位的转换、工作责任过大或工作变动等因素对人造成的压力,它既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也是影响工作表现和职业健康的负面因素,也被称为“工作压力”“职业压力”。[4]教师群体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尤其是幼儿教师,这是从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中发现的。[5]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问题,一方面在国内尚有争议;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偶有虐童、喂药等负面事件发生,导致幼师行业受到社会关注,甚至质疑,让幼师的工作压力有增无减。除了负面的影响,工作压力也有正面的影响。但当工作压力超出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就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满足感。[6]因此,为了探究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生活满意度,本研究从自我效能感和领悟社会支持两方面探究如何有效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

自我效能感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完成某种工作行为的信心程度”。[7]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不能承担幼儿教师的工作,能不能改变幼儿的主观感受,就是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8]自我效能感低时,工作效率和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幼儿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对其一生产生影响。社会支持是指人们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精神和物质上的两种支持,而领悟社会支持是指个体自身感受到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9]有研究表明,领悟社会支持程度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压力情境会有不同的表现,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的人面对压力情境的积极性会更强,[10]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人面对压力情境时会表现得消极。因此,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高低对幼儿教师而言,是影响其工作、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法,在湖南、云南、甘肃、湖北等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幼儿园选取259名幼儿教师,对其工作压力、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目的是检验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分别就其工作压力和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进行探讨。

二、研究结果

(一)工作压力显著负向预测幼儿教师的生活满意度

本研究通过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工作压力源问卷,在控制年龄、性别和学校类型的影响后,在多个地区选取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工作压力与生活满意度呈现显著负相关的结论。研究显示,幼师的生活满意度在工作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在工作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幼师的生活满意度会明显上升。

(二)自我效能感在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本研究通过中介作用的检验步骤来检验自我效能感、工作压力和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自我效能感对生活满意度进行明显的正向预测时,工作压力仍然对生活满意度展现出明显的负向预测,表明自我效能感在工作压力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11]即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减少工作压力对其自身的负面影响,提高其生活满意度。[12]

(三)领悟社会支持对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本研究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对领悟社会支持、工作压力和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对生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工作压力与领悟社会支持的交互项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显著。[13]这说明当工作压力显著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时,如果个体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较高,则工作压力对生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会显著减少。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自身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去感受社会对幼教行业的支持和尊重,从而增加职业自信,更加积极地面对工作压力,从而减少工作压力对生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提高生活满意度。

三、讨论和建议

(一)加强社会支持,营造良好的支持环境,减少教师外在压力

幼儿教师的工作具有全面而烦琐的特点。在教学方面往往要求他们具备五大领域的“全科”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与其他阶段的“分科”教育不同。相较于其他性质的教师,幼儿教师除了要承担作为教师的教育责任之外,同时还需要扮演父母的角色,做好保育工作,照顾幼儿的生活起居。繁杂、琐碎的保教工作内容,教具准备、教学评比、环创、教科研及其他工作任务,给幼儿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使其负面情绪不断累积。虽然幼师的角色多样化,工作责任大,任务繁杂,工作时间长、要求多、强度大,但却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工作收入,反而面临着地位低、收入少、家长不理解等困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幼师带来了工作压力,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断被消耗,生活满意度也不断降低。

家庭及社会因素也给幼儿老师带来较大的压力。虽然近年来国家为了调整幼儿教师中的男女性别比例做出了很多的举措,但是在现阶段的幼儿教师队伍中,女性依然占了绝大部分。对于女性幼儿教师来说,她们除了幼儿教师这一角色外还有女儿、母亲、妻子等多重身份,她们也承担着自己的家庭职责。所以,女性幼儿教师相较于其他行业的女性工作者来说就会更加疲于奔波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其工作压力会分担她们在生活中的精力,从而降低其生活满意度。

面对以上情况,第一,政府要给予幼师必要的政策层面的支持,提高他们的工资和社会地位,提升其尊重感和成就感。家长要改变陈旧的认知,科学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尊重、认可老师的专业劳动,从而提高老师在社会认知层面的职业地位。家庭是给幼师提供支持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是幼师的重要他人,要给予其帮助和支持,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构建国家、社会、幼儿家长、教师家庭等各层面联动的幼儿教师社会支持体系,才能提升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

第二,在幼儿园层面应打造关爱、关照教师的组织生态系统。一是要为教师减轻工作压力,分配合理工作内容。打破教育行政给幼儿教师带来的各种制约,减少幼儿教师除保教工作之外的工作量。二是构建公平公正的考核与晋升机制,提高幼儿教师薪资福利。在工作考核、评优选先、绩效和津贴分配等方面进行优化改革,合理增加公办园编制数量,落实福利政策,发放生活补助,民办园建立稳定的职位晋升和奖励制度,及时为幼儿教师缴纳相应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等。三是要为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营造园所和谐、融洽的帮扶环境。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会受到其所在组织氛围的影响。[14]要引导主配班教师间、同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相互信任、彼此尊重、互帮互助、和谐相处的工作氛围。园领导要主动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当女教师无法协调工作与家庭的冲突问题时,要主动了解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让教师感受到关心和爱。第三,园方可以聘请专家进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如促进幼儿教师教育理念的及时更新等。

(二)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我效能感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

本研究显示,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能缓解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而提高自我发展和工作的积极性。理解社会支持度也对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感知产生重要影响。当教师在面对压力、生活满意度较高的情况下,会表现得较为积极乐观;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个体,面对压力情境时是一种消极的状态,生活满意度较低。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在经历比较严重的工作压力时,可以提高自己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努力去体会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尊重和支持。当幼儿教师能体会到社会支持时,一方面会增加对这一行业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积极性。当他们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就可以有效地调节工作压力,其生活满意度便会随之提高。

针对以上情况,幼儿教师首先需要加强专业学习,提升职业形象。最直接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方式就是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通过教研、培训、自学,幼儿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其次,应明确职业规划,制订发展目标,通过达成目标增强成就感,提高满意度。再次,应增强教育责任感和情绪觉察能力,加强自我心理调适。还要树立正确的保教观,正视幼儿园的工作内容与压力,可通过如运动、音乐、倾诉等方式缓解工作压力,也可通过自我鼓励、开导说服等心理暗示,增强心理承受阈值。最后,可以积极利用支持,提升社会支持领悟能力。教师一方面应积极利用外界提供的各种支持并努力构建自身的支持系统,另一方面要增强对社会、家庭和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认知。

参考文献:

[1]郑旭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小学生的心理现状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J].科教文汇,2014(07):215.

[2]梁慧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05):32-35.

[3]金岭.上海市同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跟踪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胡芳芳,桑青松.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社会支持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5):666-670.

[5]刘鑫鑫.近年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7):114-118.

[6]王钢,张大均,刘先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心理资本和职业认同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4):442-448.

[7]党佳娜,魏凤.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6):139-141.

[8]程秀兰,张慧,马颖,等.幼儿园教师教学正念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情绪智力和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效应[J].学前教育研究,2022(03):65-78.

[9]江雅.贫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03):240-242.

[10]张绵绵,张莉.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析——基于教学效能感的理论视角[J].幼儿教育研究,2018(03):59-62.

[11]陈安琪.浅析领悟社会支持[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5):169-170.

[12]李佳佳,李瑛.农村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与学校组织氛围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志,2014,22(7):1009-1011.

[13]蔡永红,申晓月,李燕丽.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自我效能感与教师教学专长发展[J].教育研究,2018,39(2):103-111.

[14]罗娟娟.全员聘用制改革背景下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职业稳定感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