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内涵、存在问题及实施策略
作者: 毛宁[摘 要] 熟悉和掌握学前期数学核心经验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幼儿数学活动教学中存在教师对幼儿数学领域核心经验的概念不清晰,缺少将数学领域核心经验进行深度渗透和融合的能力,对幼儿数学核心经验达成情况评价缺失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学前期数学核心经验,幼儿园可以通过丰富幼儿集体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充分利用数学区角游戏活动,促进幼儿数学核心领域经验的提升;构建目标导向评价体系,促进数学核心经验达成评价科学化;依托多样化园本教研,提升数学领域教学的有效性、可操作性。
[关键词] 核心经验;数学;幼儿园
核心经验通常是幼儿在领域活动中获得的,对幼儿身心发展和日后学习起关键作用的知识、体验和意向态度。开展对科学领域数学核心经验教学活动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幼儿数学经验获得的特点,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进而提升数学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
一、幼儿数学领域核心经验的内涵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包含了科学探索和数学认知。黄瑾和田方在《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中提到:“《指南》在科学领域所阐述的幼儿‘数学认知’的基本特征、核心目标、观察要点、典型性表现和教育建议,帮助教师建立和梳理幼儿在这一学科领域中的学习和发展的深层认识及清晰理解,教师才能够实施‘有质量’的课程。”同时他们还在书中结合幼儿数学领域的教学内容,对每一块内容的核心经验进行了阐释,为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时准确把握不同内容的核心经验,结合幼儿发展的轨迹与特点,提供了支持性策略。[1]李艳艳、刘云艳在《教师掌握幼儿数学领域核心经验的现状与促进策略》中提到:“数学核心经验是幼儿进行数学学习所需的基础性关键概念和能力,教师对这些核心经验的认识与掌握程度决定了教师支持幼儿数学思维和能力发展的质量。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掌握数学领域核心经验的水平较低,教师对幼儿数学领域核心经验的掌握受多重因素的影响。”[2]
根据以上论述,可以将核心经验界定为某一学科领域的关键概念、能力或技能。对核心经验的掌握有助于教师确立领域教育的目标和重点。本研究中的幼儿核心经验是指幼儿在某领域教育活动中需要理解或掌握的该领域的关键概念、能力与技能。对于幼儿的数学学习而言,核心经验就是幼儿在这一年龄发展阶段中需要获得的必备的、关键的数学概念和能力。[3]
二、幼儿数学领域核心经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幼儿数学领域核心经验的概念理解不清晰
幼儿教师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时,必须清晰地把握数学领域的核心经验。但目前的情况是幼儿教师对幼儿数学领域的核心经验掌握不足、概念模糊、理解不准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无法很好地将这些问题具体化为幼儿的操作,也无法解释清楚其中的道理,在教学内容拓展和精细化上就很难深入。
(二)教师缺少将数学领域核心经验进行深度渗透和融合的能力
在操作层面,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学习和掌握普遍融合在一日生活中。在一些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时候也能够结合游戏、过渡环节融入数学核心经验的教学。但这些普遍都还是停留在一般的经验层面。幼儿核心经验的学习需要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数学学习行为和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度的认识和思考,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幼儿数学的核心经验具象化,操作化,然后在讲解的时候能做到归纳和反思,这才是开展数学核心经验教育活动的关键。
(三)缺乏对幼儿数学核心经验达成情况的评价
在具体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既缺少高水平的师幼互动,也缺少作品分析、行为观察和丰富的师幼对话等具体的、专业的、促进幼儿核心经验学习的手段,未能掌握系统的幼儿数学学习行为观察与评价手段。因此,教师首先要扎实掌握核心经验,并通过教研加以消化,然后保证在组织每节教学活动课时将核心经验落地,精细化地掌握和全面评价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学习情况,最后进行反思并改进自己组织的教育活动,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数学核心经验。
三、幼儿数学领域核心经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丰富集体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集体教学是有效实施和促进幼儿数学核心经验获得的途径之一。要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数学活动的组织能力,丰富幼儿数学活动中的经验,促进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设计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前提。
为了提升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幼儿核心经验的学习,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就非常有必要。[4]如为了让幼儿熟悉集合与空间中集合图形的核心经验,在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宝宝逛超市”中,核心经验是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包括三角形、圆形、方形,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就要以幼儿已知经验开展联想,从幼儿的生活经验——逛超市入手,通过游戏化和情境化的方式来开展教育活动。具体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三个不同的图形宝宝挑选不同形状的购物车,引导幼儿按照形状特征购买不同形状的物品,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根据物体的形状特征进行分类,并最终帮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了解图形、巩固图形认知。
2. 可探索、可操作教学材料是保障核心经验达成的基础。
幼儿具有具体形象思维和操作性学习的特点,教师在组织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必须以此为基本考量,才能提高核心经验学习的效果。比如关于数学排列规律的活动组织,中班孩子应按全范例、半范例、自助的形式感知并学习简单的规律排列,这就需要提供充分的可探索和可操作的材料。例如,中班数学活动“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中”的组织可以以幼儿感兴趣的童话“魔女之城”为主线,由浅入深地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感受由易到难的规律,从简单的AB规律,发展到ABB规律,进而掌握AABB规律。这样的活动就需要提供一些和本节活动相匹配的教学材料,让幼儿在不断的操作中掌握按规律排列的核心经验。同时,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设置丰富的、不同难易层次的操作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让孩子既有参与的成就感,又有探索的兴趣,进而激发幼儿的数学潜能。
3. 层次性的活动设计、精准的数学语言使用是核心经验达成的条件。
数学的存在形式是逻辑性的,并且确定性和准确性很高,这就意味着数学活动的组织必须充分考虑数学的存在形式,教师必须使用精准、简洁的语言将涉及的知识讲明白。比如在数学运算——数量的分合里,大班孩子们已接触到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合,并需要理解分合中的互换、互补关系。很多老师对这一数学核心经验的教学组织缺乏经验,在活动中无法促进孩子对数的分解、组合等核心经验的理解。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语言不够精准,随意性过强,导致环节不精练、语言琐碎,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时,没有将活动分解为有层次的步骤,可能整个活动环节梯度太大,缺少操作。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第一步进行认真观察和思考,从相关材料和知识中概括出核心经验;第二步列出算式,并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孩子从具体操作中获得感性经验;第三步是将经验迁移,举一反三,通过语言鼓励孩子强化核心经验。
(二)开展数学区角游戏活动,促进幼儿数学核心领域经验的提升
幼儿的心理、思维、认知发展水平都不够成熟,他们学习数学的进程是比较漫长且复杂的。这种渐进的学习过程,需要在一定情境内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去提供支持材料,引导其通过操作材料,在活动或游戏中主动获得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建构。[5]简单的通过集体教育活动的学习,是不足以支撑幼儿学习的需要的。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应多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学习,充分利用幼儿之间的合作、小组互动等形式。区角活动正好可以提供这种支持,也更有利于幼儿有效地掌握数学核心经验。[6]首先,开展区角活动时,教师要提前预设区域、材料等活动所需的东西,在准备的过程中就要注意让每一条数学核心经验的学习和发展都能在班级区角中获得相应的游戏机会和材料支撑,进而帮助幼儿进行数学核心经验的学习。其次,紧扣数学核心经验的集体教学进度,跟进区角游戏的内容和材料。在具体的区角活动中,教师应以每个核心经验点为基础组织活动,相应的学习材料应在数学区角中跟进,最好的学习是让幼儿在材料操作中、从自身的游戏行为中感知潜在的数学经验和知识并尝试去验证和思考。第三,区角材料的投放不应一成不变,而应具有灵活性。[7]区角游戏是教师的隐性指导,是达成数学核心经验的物质载体,体现了教师的指导意图。教师在投放区角材料时可以通过适当添加辅助材料,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游戏,拓展数学核心经验。
(三)构建目标导向评价体系,促进数学核心经验达成评价科学化
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积极发挥评价的监控、总结、反馈和导向作用,使评价成为数学领域教学核心经验达成的有效反馈机制,进而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第一,评价主体要多元化,由园长、保教主任组成评价监督调控小组,由各年龄组教研组长、各领域专业教师、家长与幼儿组成评价实施小组。
第二,评价方式多样化,重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8]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认真观察并记录区域活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幼儿行为表现;通过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学期初测评、学期中测评、家园联系手册等多样的评价量表来检验幼儿核心经验的目标达成情况,积极开展终结性评价,全面了解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发展水平与状况,完善教育教学工作。[9]
(四)依托多样化园本教研,提升数学领域教学的有效性、可操作性
园本教研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数学领域核心经验的掌握仍然需要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支撑,因此,开展好园本教研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开展方式上,幼儿园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数学培训,开展专题式教研。通过专家培训,教师在分享交流中碰撞思维,在参与探究中感悟切磋,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幼儿园也可以定期进行数学听评课,开展问题聚焦式教研。通过定期研讨确定学期学习的进程,教师可以结合每次学习的数学知识点和活动组织经验分享汇报学习心得,同时指导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幼儿数学学习行为,然后集体分享讨论。还要引导教师运用已学理论及观察所得,设计与组织适合目前本班幼儿的数学活动,组织观摩讨论。教师也可以通过教研活动,总结本阶段教研的收获与不足,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展望。针对具体的数学领域活动,幼儿园还可以通过教研活动依托教研提升成果,建构园本化数学课程,促进领域核心经验有效落地。总之,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数学领域教学研讨、数学活动观摩、数学教学经验汇报等,以“促进幼儿数学核心经验达成”为核心,群策群力,努力提升数学教研成果,并对过往开展的活动进行反思。其目的是促使孩子通过快乐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孩子感受数学、体验数学,获得核心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园本数学课程。[10]
参考文献:
[1]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9.
[2]李艳艳,刘云艳.教师掌握幼儿数学领域核心经验的现状与促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9(11):81-84.
[3]杨琼,蔡军.儿童早期数学能力与学习品质的发展趋势及其关系变化——基于大班与一年级数据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22(12):32-43.
[4]刘彦希,熊鑫.在生活中渗透数学核心经验,助力幼小衔接——以“模式”为例[J].山东教育,2022(40):13-14.
[5]李敏.指向深度学习的大班数学活动转向与实施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22(05):15-17+62.
[6]张莉萍.基于数学核心经验的数学区域活动创设与支持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S1):129-131.
[7]刘雪婷.大班幼儿数概念活动游戏化的行动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