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安全预控工作的价值与策略
作者: 黎革霞[摘 要] 一日生活是支撑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开展过程也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做好一日生活安全预控工作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事故对幼儿的伤害程度。为此,幼儿园要提升教师的安全预控意识和事故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安全预控制度和工作体系,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系统排除一日生活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加强与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
[关键词] 幼儿一日生活;安全工作;安全预控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包含入园、晨间活动、教学活动、户外活动、盥洗、进餐、如厕、午睡、离园等诸多环节,它是支撑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日生活不仅可以发展幼儿基本的生活能力,还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认知能力,全方位丰富他们的经验体系。尽管幼儿园一日生活具有一定的制度化特征,但这种制度化特征在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基本能力的制约下又表现出一定的无序性和不可控性,因而容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1][2][3][4]如进餐时因说笑而发生噎食、因争抢玩具而发生推搡、因奔跑而发生磕碰等安全问题的发生,可能会因幼儿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而造成不可控的后果,因而需要高度重视一日生活中幼儿的安全问题。确保幼儿的身心安全是幼儿园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和底线,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不能将重点放在事后补救上,而是必须以预防为先,必须从制度建设、活动组织等方面着手,杜绝一切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5][6]
一、安全预控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实践中的价值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安全预控是一系列为防范安全事故发生而采取的措施,它以危险源辨识、安全制度建设以及安全管理为基础,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目的是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安全预控也并非仅仅指如何切断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包含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救助以及风险的分担。[7]因此,强化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安全预控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防微杜渐,从源头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是安全预控工作的初衷和归宿,只有科学、系统、专业地做好了安全预控工作,各种安全问题才有可能被最大限度地隔离。幼儿园一日生活是一种制度化的学习组织方式,幼儿聚集并按照一定规则分享有限的空间和资源构成了一日生活的基本形态,其环境的变更、空间和资源的分配、同伴交往等都可能引发各种安全事故。一日生活中的安全预控既包含教师为幼儿创设安全的活动环境,也包含引导幼儿发展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前者既包含安全的物质环境以及为了活动安全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与制度安排,也包含着老师的危险辨别和安全防护意识。后者则主要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如何去辨别危险,习得如何在发生安全问题时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安全预控从源头上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各种危险因素,提升了教师和幼儿的安全防护能力,可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第二,储备技能,在安全事故发生过程中提升处置的反应效率。安全预控工作在警醒幼儿园教师时刻防范幼儿安全事故发生的同时,也敦促他们掌握相关安全事故处置技能,敦促幼儿园为幼儿安全事故处理配备相关资源,以确保在安全事故发生时,教师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专业的方法来阻止事故的扩大。当教师对安全事故的类型、危害程度、处理方法等有准确的判断时,他们就可通过缩短教师的反应时间,提升事故的处置效率来降低安全事故对幼儿的伤害。学前儿童对危险的认知和控制能力都不足,不能有效辨别各种事故的危害程度,如果任由安全事故自然发展而不及时处置,那么其有可能对幼儿产生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提升教师对安全事故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是安全预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第三,综合施策,在结果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尽管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主要发生在幼儿园,但若发生了安全事故,围绕幼儿而牵涉的处置主体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家庭、社区、医院、消防、司法、心理辅导等等。安全预控是一个整体协调机制,树立儿童安全意识、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对幼儿进行有效防护和救助需要幼儿园、家庭以及有关责任主体共同努力。[8]基于多主体的综合施策,一方面可以以最专业和最科学的方法去处置安全事故中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为反思幼儿园一日生活安全预控工作存在的不足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以便建立更有效的安全预控和救助机制。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安全预控存在的问题
安全防护工作一直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重点,各种新的安全防护技术不断被应用到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中来。[9]尽管如此,因条件配置不到位、管理缺失、同伴冲突、照顾不足等造成的各类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10][11][12]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安全防护工作具有整体性,其产生固然有幼儿园准备不足和教师安全预控、事故处理能力不足等内部原因,同时也有部分是外部支持和协同不足所导致的。
第一,幼儿园教师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预控、事故处理能力不足。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具有较大的不可预测性。在工作中,虽然教师在思想上能意识到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要性,但要将这种重视转化为具体而有效的工作,则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以成人的视角及其所具备的能力来看,日常生活和群体交往等都会以一种理性的方式来开展,但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非常庞杂,充满了无序性和不可预测性,一些在成人看来不该发生的问题,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可能经常会发生。也正因为如此,教师虽然重视幼儿的安全防护问题,但实践中却往往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着手,无法准确判断什么时间、哪些活动、哪些场景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也正因为对危险源的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不足,教师就没有在具备充分的思想准备的基础上发展相应的安全预控和事故处理能力,以至于有些安全事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置。教师的安全预控和事故处理能力不仅包含直接处理事故的各种能力,同时还包含寻求外部资源及时介入事故处理的能力。而现实情况是,因对一日生活中安全注意的不足,教师不仅自身有效防控和处置事故的综合能力不足,也欠缺寻求外部支持的能力。[13]
第二,幼儿园安全预控方案不完备,未为幼儿创设尽可能安全的一日生活环境。幼儿园关注的安全问题多集中在身体虐待、食品安全、交通安全、防水防电防火等方面,对一日生活中各种细微的安全问题关注不足,将一日生活中的安全防范主体责任交给了教师个体。[14]尤其是发生于班级场域内的安全事故,很多幼儿园还没有构建起完善的安全预控制度。例如,幼儿在班级内因争抢玩具或活动空间的事情常有发生,教师会介入并调停幼儿之间的矛盾,但幼儿可能会在教师目所不及时继续之前的冲突而造成身体伤害。此类安全事故的定位和预防都具有比较大的模糊性。一方面,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体现和重要途径,合理的冲突是良好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同伴冲突也可能演化为身体和心理伤害,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对于此类性质比较模糊的一日生活事件,幼儿园往往缺少一套有效的安全预控措施和响应机制,忽视了安全问题的潜在性。
第三,家、园、社之间未形成有效的安全预控协同工作机制,阻碍了一日生活安全预控工作的开展。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安全防护责任全部归于幼儿园是一种片面的思想。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良好的危险辨别和处置能力也可能会阻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学前儿童的身体机能、认知和经验水平、危险辨别意识、自我保护能力等都发展不足,仅靠幼儿园来完成这些工作是显然不够的。如果家庭和社区能够向幼儿园提供幼儿发展的相关信息,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不断提升幼儿的经验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安全事故发生时给予有效的支持和配合,一日生活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就可能会更低。当前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安全预控协同工作机制,没有就信息交互、幼儿教育、资源支持等开展有效的合作,弱化了幼儿园一日生活安全预控工作的水平。[15]
三、做好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安全预控工作的策略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安全预控工作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和要素的缺失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一日生活中的部分危险源具有隐蔽性和模糊性,幼儿园要重视一日生活中的安全问题,要注重对其性质和特征的鉴别,采取有效的方法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对幼儿的影响程度。
第一,加强教师培训,系统养成教师的安全防范、辨别、预控和事故处理能力。教师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参与人,也是幼儿人身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要提升幼儿园安全预控工作水平,就必须先提升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危险处理能力。幼儿园一是要开展专门的一日生活安全防范与事故处理培训,向教师系统讲解幼儿一日生活中相关的安全知识与危险处理技能,全面提升教师的安全防护、危险辨别和事故处理能力;二是要通过一日生活安全案例分析来强化教师对安全预控的意识,增强教师安全防范和事故处理的临场感,种牢教师做好安全预控工作的思想信念;三是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判断能力,针对一日生活中的典型活动开展专门探讨,帮助教师明确安全风险和教育契机之间的边界。
第二,加强安全预控制度建设,提升幼儿园安全事故处置的响应时间。幼儿园安全预控制度是教师开展安全预控工作的制度保障,幼儿园需要将对幼儿安全防护的视域延伸到一日生活的所有场域之中,使得一日生活中的安全防护工作有章可循,科学高效。为此,幼儿园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幼儿园一日生活安全预控制度,明确一日生活中安全预控的目标、内容与方法,将安全预控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全过程,要做到安全防范工作有目标,对人要有要求,对事要有回应。另一方面,幼儿园要落实安全预控工作过程,强化安全预控精细化程度,构建安全管理网络,压实安全预控责任,要求教师做到勤观察、勤巡视、勤汇报、勤沟通,提升一日生活安全事故处置的响应速度。
第三,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提升幼儿的危险辨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一方面,教师要合理选择安全教育内容,针对一日生活中的常见问题,通过专题安全教育、唱儿歌、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危险并掌握相应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在一日生活现场中渗透安全教育,提升幼儿对危险的亲身体验,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安全事故防范演习来发展幼儿的自我保护技能。
第四,优化一日生活组织过程,系统排除一日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安全预控体系下的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要系统排查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存在的危险源,对其进行分析后制订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指导教师安全地组织和开展一日生活活动。例如,户外环境中如滑梯、攀登架等应该安置在软质的场地上并贴好安全提示,室内环境中的电源插头要安装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电器不用时要及时断电,厕所地面要用防滑材料,墙壁和廊道拐角、窗台、桌椅应做成圆角的,等等。
第五,建立健全家、园、社合作安全预控合作机制,堵塞安全事故发生渠道。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以及对幼儿进行的安全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家长是幼儿园开展安全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一方面,幼儿园要通过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行为习惯,以便教师更好地预测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危险行为,尽可能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长的相关资源,比如邀请家长进课堂为幼儿讲解诸如消防、交通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特点,敦促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幼儿园和家庭之间要搭建良好的信息交换和沟通渠道,在把好安全事故入口关的同时,也要确保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能够有效配合。此外,社区也是幼儿重要的生活场域,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在建构安全预控机制时,要充分吸纳社区的各项资源,做好安全宣传和预控联动工作。
参考文献:
[1]黄豪,范超.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要义、原则与路径[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01):85-88+128.
[2]马绮蔚.幼儿园班级安全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