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即兴舞蹈的内涵、特征及其促进
作者: 董琦 王印英[摘 要] 幼儿即兴舞蹈作为幼儿的自发性舞动行为,是幼儿生命本能和艺术潜能的自然流露,是幼儿身体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由于幼儿即兴舞蹈能够顺应幼儿天性,以情感为主导,所以有助于幼儿身体机能、情绪情感、认知经验、想象力等的全面发展。教师通过组织开展专门的幼儿即兴舞蹈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即兴舞蹈的发展。为此,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舞蹈体验环境,增进幼儿对即兴舞蹈的参与兴趣;挖掘幼儿肢体动作潜能,强化幼儿即兴舞蹈的能力基础;支持幼儿的自我表达,促使幼儿在即兴舞蹈中获得个性化满足,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幼儿即兴舞蹈;幼儿舞蹈教育;即兴舞蹈活动
舞蹈是以身体为媒介的艺术,它集中展现了舞者身体自然性与文化性之间的融合与张力。[1]即兴舞蹈则是人类运动可能性的自发探索,它是舞蹈表演以及仪式、社交、教育和治疗舞蹈中的重要元素,[2]是舞蹈表演者内在情感的一种深度开发模式,可以增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3]区别于舞台上的舞蹈艺术,即兴舞蹈是未经过艺术加工的个体生命的原始冲动表达,是人类自然性的外在表现,它不受个体年龄、性别和种族的影响,任何个体都可通过即兴舞蹈来表达和释放内在的情绪和情感。[4]关注并开展幼儿即兴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充分推动幼儿生命本能的勃发,同时还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它不是一种程式化的训练。[5][6]教师在开展幼儿即兴舞蹈教育时应该把握好这一舞蹈形式的特征,使其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一、幼儿即兴舞蹈的内涵
幼儿即兴舞蹈是指幼儿在一定情景要素的激发下基于直觉进行的自发式动作表现与探索活动,[7]它是幼儿生命本能和艺术潜能的自然流露,并与幼儿个体本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密切的关联。[8][9]在舞蹈诞生初期,人类就是通过即兴的身体动作来表达自身的情绪和心理感受。这种原始的表达至今仍广泛存在于各种民族传统舞蹈当中,它的存在既彰显了舞蹈的发展历程,也呼应了人类个体的阶段性发展需要。[10]即兴舞蹈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即兴舞蹈是幼儿的一种普遍行为,它是幼儿生理发展特点与心理发展水平的一种集中体现,反映的是幼儿受生理驱动和思维认知影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与发展机制。[11]这也就意味着,幼儿即兴舞蹈是幼儿基于生命本能的身体与情感表达,它与幼儿的感知觉、情绪情感、智力以及想象力等要素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12]
尽管即兴舞蹈与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但其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有效实践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第一,西方各种音乐舞蹈教学模式的引进推动了幼儿即兴舞蹈的发展。随着达尔克罗兹体态律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西方现代舞教育以及创造性舞蹈等音乐舞蹈教学模式的引进,作为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即兴舞蹈对幼儿发展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利用即兴舞蹈来激发幼儿的情感表达以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成了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实践方向。第二,传统幼儿舞蹈教学的不足要求变革幼儿舞蹈教育的组织形式。受传统舞蹈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幼儿舞蹈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重视身体规训而忽视幼儿主体性存在的现象,割裂了幼儿发展过程中感性与理性、具象与抽象、内在与外在之间的统一。[13]而要保持幼儿发展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就必须对传统的舞蹈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第三,个体全面发展的时代诉求要求幼儿舞蹈教育走向幼儿个体发展本身。人类文明以及社会发展的进步要求舞蹈从动作的规范走向主体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即它要求舞蹈能够更好地激发舞者的情感表达,以及促进舞者在思维、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而即兴舞蹈可以支持幼儿更好地释放天性,支持幼儿通过具身感知和操作来更好地认识世界和适应环境。
二、幼儿即兴舞蹈的特征
幼儿即兴舞蹈的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它涵盖身体、智力、情感、想象力发展等诸多方面。即兴舞蹈作为一种以身体为载体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幼儿的具身体验和具身实践来全面发展幼儿的身体、智力和情感,使幼儿在舞蹈表演中能够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个动态的统一体,这一实践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的思维方式及其看待世界的视角。即兴舞蹈的核心在于动作、知觉和想象之间的互动,其内因是幼儿以自我的方式将已有信息进行加工和重组,再以舞蹈的形式再现对外部环境的感受和理解,是一个由幼儿不断进行积累、加工、创造和再现的过程。即兴舞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然且具有包容性的发展空间,它不要求幼儿掌握规范统一的动作,而是允许他们基于生命的本能自由地进行表现和表达,并让幼儿心智的发展与身体的发展保持同步。这是由幼儿即兴舞蹈的以下特征决定的。
第一,幼儿即兴舞蹈更接近人类的本能。幼儿期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在认知、思想等各方面都还未完全被成人世界的各种规范所驯化,因此他们的行为展现的是生命最原始的状态,呈现的是他们对世界最为原始和本真的认知。幼儿在即兴舞蹈中表现出来的本能也意味着其生命是有无限发展可能的,幼儿即兴舞蹈也不是以观赏为目的,而是重在对世界的感知和对生命的体验,是生命与发展的内源性表达。
第二,幼儿即兴舞蹈以情感为主导。在人类文化发展初期,舞蹈作为艺术之母展现了个体生命最原始的身体冲动和最纯粹的生命力涌动。彼时舞蹈是与生产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达的是人类在劳动时的思想与情感。《毛诗序》就曾这样写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就表明,即兴舞蹈系有感而发,是个体内在情感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时而发生的一种肢体反应。幼儿情感丰富且具有极大的个体差异性,即兴舞蹈顺应了幼儿的这种发展与表达特点,是一种在情感驱动下自然发生的自我表现与表达行为。
第三,幼儿即兴舞蹈顺应幼儿的天性。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交往的日趋复杂,人类个体的行为越来越受到外在规范的约束,许多自发性的表现受到抑制,这种抑制就使得个体在情感表达、想象力发挥等方面受到影响。幼儿在即兴舞蹈中不被外在规范所约束,他们能够在自由的舞动中得到充分的自我满足,其身体、情感、心理以及思维等都在这种顺应自然的释放中得到更为全面和协调的发展,而这也是时代发展对人类个体的基本要求,即兴舞蹈有助于幼儿成为一个整全的人。
三、幼儿即兴舞蹈的促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为幼儿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即兴舞蹈活动是教师组织开展的意在调动幼儿表达欲望、丰富幼儿内心感受和释放幼儿天性的一种舞蹈教学形式,它通过融合幼儿生活经验、个性特征、思维方式等多种要素来促进幼儿在注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根据即兴舞蹈的特征以及幼儿的发展特点组织开展幼儿即兴舞蹈活动。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舞蹈体验环境,提高幼儿对即兴舞蹈的参与兴趣
即兴而起的东西多是感性的,是主体对外部刺激的反射性反应,即兴舞蹈就是用舞蹈的方式来物化这种反应。此时,外部的刺激为即兴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可以引发即兴舞蹈的发生。因此,要有效开展幼儿即兴舞蹈活动,就必须首先创设良好的即兴舞蹈环境,给予幼儿充分的感官刺激。第一,启迪幼儿听觉,以音乐唤醒幼儿的内在生命节奏。舞蹈与音乐存在紧密关联,甚至任何一种声音的传入都可能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反应。对幼儿而言,任何一种有节奏或者新奇的声音都可能引发他们的联想。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在声音上激发幼儿律动行为的发生。在即兴舞蹈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性特征和声音偏好准备相应的音乐或者声效素材,让幼儿有随音乐而舞的内在冲动。第二,转换幼儿视觉,以形象的舞蹈动作激发幼儿的模仿欲望。视觉是个体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即兴舞蹈内容的具象化和视觉化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实现对舞蹈的认知。教师应该充分借助图片、绘本、影像等素材描绘和展现舞蹈,让幼儿在模仿中进行即兴舞蹈的表演。第三,开发幼儿的触觉和动觉,让幼儿在具身感知和体验中进一步表现即兴舞蹈行为。学前期儿童的身体机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具有较好的平衡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具身实践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空间方位以及自我与其他事物主体的关系。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具有安全性、操作性、适宜性和互动性的舞蹈环境,让幼儿能够在具身感知中增进对即兴舞蹈的认知和参与水平。
(二)挖掘幼儿肢体动作潜能,强化幼儿即兴舞蹈的能力基础
动作是舞蹈的基本构成要素,它包含时间、空间和力量三个基本方面,不同动作要素的组合以及动作语汇多元化的发展促成了舞蹈形式的千变万化。[14]舞蹈的时间要素主要表现在动作的节奏上,它不等于全部的音乐,而是既可以随着音乐节奏发生变化,也可以在音乐中静止。此时舞蹈的节奏只需跟随内心的感知,根据形象或情节进行相应的变化。例如,在关于企鹅的即兴舞蹈中,教师可以根据企鹅的形象特点,在快乐时多设置轻盈欢快的节奏,在难过时则设置为沉重缓慢的节奏。舞蹈中的空间也有多种样式,运用不同空间的变化即可产生新的动作形态。例如,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进行高低空间的变化来模仿企鹅在游泳时身体沉浮的形态特点,或者利用其他空间方位的动作来表现企鹅嬉戏的场景。力量或者力效则是动作发生的内在冲动,改变动作的力效会形成不同的动作质感,这对于舞蹈动作的开发及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在以海洋世界为情境的即兴舞蹈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动物形象选择合适的力效,如海星的动作可以使用扭拧,螃蟹的动作可以使用点打,小鱼的动作可以使用滑动,等等。时间、空间和力量这三个基本的动作要素推动着舞蹈的表现形式和主旨内涵不断走向丰富和深入,对这三者的有效把握和运用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动作潜能,让幼儿能够用更为多样化的动作表现和表达自我。
(三)支持幼儿自我表达,促使幼儿在即兴舞蹈中获得个性化满足
即兴舞蹈作为个体的一种创造性自我表达,需要一个开放、充满信任且具有动力性的环境。创造力不能被复制,其发生需要外界的鼓舞和激励。幼儿的即兴舞蹈表现的是幼儿内在发展的真实状态,它一方面展现了幼儿认识、理解客观事物的水平以及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传递出幼儿内在的心理状态。因此,即便是在同样的舞蹈环境当中,幼儿产生的即时反应却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幼儿表现出来的舞蹈动作都是独一无二且不可复制的。不同的即兴舞蹈表现在技能上没有优劣之分,其评价的唯一标准应该是即兴舞蹈在何种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自我表达。基于这样一种价值旨趣,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注、鼓励和支持,帮助幼儿更好地将天性转化为现实。[1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舞蹈即兴能力,同时还要善于捕捉引发幼儿即兴舞蹈的时机,丰富幼儿即兴舞蹈的表现形式,让幼儿在即兴而舞的同时能够实现动作、情感、认知、思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星.舞者的身体民俗与越境的舞蹈[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03):72-80.
[2]KATY MATHESO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44.
[3]袁松.高校即兴舞蹈课程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5-8.
[4][11]金秋.即兴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7-13,18-20.
[5]李青窈.即兴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6(11):60-61.
[6][7]吴珺,夏正江.幼儿即兴舞蹈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1(09):222-227.
[8]许卓娅.韵律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20.
[9]巫蓉.关注与支持幼儿自发性音乐表现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20(05):89-92.
[10]张卫民,刘湘艺,罗珊珊.瑶族传统舞蹈资源在乡镇幼儿园艺术课程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21(04):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