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班级观察的国外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分析及其借鉴价值

作者: 罗丽 朱文婷

聚焦班级观察的国外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分析及其借鉴价值0

[摘 要] 评估有助于促进托育机构的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研发适宜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本研究借助ucinet 6.0软件对国外14个有较大影响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进行分析,发现它们都强调通过班级观察的方式获取评估所需信息,主要涉及物理空间和材料、回应性照护、一日生活照料、活动与早期学习支持四大维度。在具体实施和应用方面,这些评估工具通常关注婴幼儿可获得的平均教育质量,要求评估者深入班级,选取代表性活动,开展真实性评价,其结果可以用于科学研究、质量改进、机构认证与评级等多重目的。我国在建设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体系时,应确立保证婴幼儿健康发展的评估重点与核心指标,采取深入班级观察的评价方式,规范评估流程,强调以评促建,持续改进托育机构照护质量。

[关键词] 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班级观察

一、问题提出

生命头三年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机会窗口期,为婴幼儿提供高质量的照护服务事关民生大计,事关国家未来。大量研究证实了托育机构的早期投资价值,其不仅能积极促进婴幼儿的后续学习与发展,还能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境况,打破贫困阶层的恶性循环,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1][2][3]尤其是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更是成为助推生育政策落实的重要配套措施。[4][5]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对托育机构规范建设提出了基本要求。然而,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形势背景下,不能仅着眼于规模扩增和基本规范,还需要通过评估促进托育机构的高质量发展。由于目前我国有关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的探索刚刚起步,相关研究较为匮乏。如何加强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的标准化和系统性建设,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质量成为亟待破解和研究的热点议题。

班级环境是婴幼儿早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场所之一。根据生态系统理论,班级属于直接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微观系统,是托育机构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整体质量的总和能够反映托育机构的质量。[6]在国际上,聚焦班级观察的评估更是长期以来被视为问责制驱动的衡量过程性质量的重要工具,它提供了关于班级实践的直接证据和信息,让我们能够置身于现实且真实的自然情境中去评估质量。[7]班级观察具有诊断、评估和咨询的目的,也被视为了解课堂实践和照护质量的黄金标准,以及连接教育政策和婴幼儿发展两者之间的关键中介,能够及时给予形成性评估和指导教师改进工作的发展性反馈。[8]近年来,质量评估改革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侧重于过程性质量的评估。[9][10]这种对于过程性质量评估的关注更是重新引起了人们对班级观察的兴趣,将其作为一种收集信息以支持质量改进的途径。2022年2月,我国教育部新出台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明确指出要“聚焦班级观察,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和质量”。基于班级观察的评估已成为当前质量评估的重要发展趋势。

随着方法论和理论的进步以及可推广的、基于循证研究的新要求和新变化的产生,应用于研究的班级观察工具正在不断演变。传统观察工具通常侧重于特定的教师行为,定性的、描述性的观察方法也开始向定量的、标准化的班级观察转变,用于评估整体班级环境或其中更具体的方面。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研究者重新强调开发具有足够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标准化观察措施。基于此,本文对国际上常用的聚焦班级观察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进行文本收集和分析,尝试归纳概述当前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观察评估的主要框架及指标、具体流程和评估结果的运用,进而为聚焦班级观察的托育机构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和落实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检索与筛选

为了系统梳理国际上基于班级观察的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本文首先在四大常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英文数据库里进行文献检索,分别是Web of Science、PsycINFO、Education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基于本文的主题选择了以下检索关键词:“child care OR care”和“quality OR environment OR interaction OR relationship”和“infant OR toddler OR young children”。文献检索起始时间设置为1900年1月1日,截止日期为2022年5月1日。同时采用文献回溯的方法进行文献补查。其次,在Google上检索早期教育和保育质量评估工具的汇编,如“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Settings: A Compendium of Measures”(2010年)、“How is Child Care Quality Measured A toolkit”(2016年)、“Infant and Toddler Child Care Quality Measures Bibliography”(2016年)。对通过上述两大文献检索方式找到的评估工具,进行逐一筛选。本文采用以下纳入标准:(1)评估工具必须是专门针对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如果评估工具同时适用于其他年龄段的儿童,则必须有单独版本适用于0~3岁婴幼儿,以体现0~3岁婴幼儿照护的独特性;(2)评估工具是对托育机构照护质量的评价,既可以是对结构性质量要素的评价,也可以是对过程性质量要素的评价;(3)评估工具的施测需要使用班级观察;(4)评估工具至少被一项发表在同行评审期刊上的实证研究所采用,或者评估工具的手册/量表已出版发行;(5)评估工具所使用的语言包括英语;(6)如果评估工具被更新/修订了,则只纳入最新版本。基于上述六大筛选标准,本文最终确定了14个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其基本情况见表1。

(二)分析思路

本文对上述纳入的14个基于班级观察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进行文本分析,以探索国际上对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方面的共识。首先,为了探索当前聚焦班级观察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的主要维度和指标,采用共词分析法对这些评估工具的指标体系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对这些评估工具中的二级指标进行整理后录入数据库,并将同类项进行合并,最终得到处理后的指标共128个。随后,将得出的共词矩阵数据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6.0)进行凝聚子群分析,对选取不低于3次的23个二级指标进行2-派系分析,并针对各个子群中的指标分别建构共词矩阵。最后,为了进一步了解聚焦班级观察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的实施与应用,重点围绕观察的对象、观察的方法、观察的过程以及观察结果的呈现与使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三、在班级观察中评估托育机构照护质量:主要维度及指标

本研究结果发现聚焦班级观察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指标中存在4个网络子群,根据其内容可以将其划分为四类:物理空间和材料、回应性照护、一日生活照料以及活动与早期学习支持。随后,本研究将所有二级指标建立成共词矩阵,利用ucinet 6.0软件分析各维度下的核心指标。

(一)“物理空间和材料”维度及其核心指标

“物理空间和材料”维度是国际上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中较为广泛关注的。首先,要确保婴幼儿在机构内的安全与健康。其中,IT PQA、PITCPARS、Q CCIIT、IT AQI和IT APECP等均对安全健康的环境有明确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照护环境的安全、设施材料的卫生清洁、基本的医疗卫生和保健需求。[11][12][13][14][15]其次,保育设施齐全也是很多工具中都包含的,从国际常用的质量评估工具来看,日常保育设施至少包括用餐、盥洗、睡眠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具。例如ITERS 3中提到了日常照料和游戏设施、休闲以及舒适设施;[16]IT PQA中更是细致要求睡眠区、用餐/食物准备区和身体保育区都有相应的设施,包括睡眠区以及婴儿床和学步儿床/垫子,适合成人和婴幼儿的座椅,方便的存储空间,独立、安静、可供交往的用餐区,便利的尿布台和/或卫生间等。[17]再次,游戏材料也是多数工具所关注的质量指标。例如IT PQA强调照护和游戏空间应充满柔软的玩具、靠垫、织物、毛毯和不同型号的坐垫,还有婴幼儿可以依偎的人;而对于在混龄班和学步儿班内的幼儿,也可提供充足的材料用于沙、水、美术、积木、玩偶、娃娃家游戏,使孩子们全天都可以获取这些材料。[18]IT CC HOME中的评估指标包括各类的室内外游戏材料,如肌肉活动玩具或设备、推拉玩具、婴儿车、可爱的玩具或角色扮演玩具、手眼协调玩具、印刷品和音乐玩具等。[19]最后,活动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例如ITERS 3强调对婴幼儿、成人和设施而言都需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区域。[20]

(二)“回应性照护”维度及其核心指标

回应性照护质量是衡量托育机构照护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本文纳入的所有工具基本都关注到了“回应性照护”维度的相关指标。照护者与婴幼儿之间的互动重点应当具有积极的情感关系、敏感回应性和发展支持性。从各个评估工具来看,其中IT CLASS、PICCOLO和Q CCIIT是直接针对婴幼儿与教师互动的量表。IT CLASS婴儿版本主要涉及回应式照料,[21]学步儿版本包括情感与行为支持和学习的参与式支持两大维度;[22]PICCOLO包括了情感、回应能力、鼓励和教学支持四个方面;[23]Q CCIIT则从社会情感支持、认知发展支持以及语言和读写能力支持,来对关键性的回应质量指标进行要求。[24]此外,在其他量表中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对回应性照护质量的关注。例如ITERS 3中有专设互动维度,包括游戏和学习的管理、同伴互动、师生互动、身体接触、行为指导。[25]ORCE、IT PQA、PITCPAR、CES中也包含对回应性照护的质量要求,不仅涉及情感支持方面的如共同关注、[26]信任的师幼关系以及与照护者合作等;[27]还涉及能够敏感观察和识别婴幼儿的发展需求;[28]同时需要给予回应,例如对婴儿的信号做出反应,谈论婴儿正在探索的东西;[29]还包括语言示范、认知发展刺激等学习和发展的促进和支持。[30][31]综上可见,对于托育机构回应性照护质量的评估,首先要营造温馨的情感环境氛围,这是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前提保障及关键。其次,要能够对婴幼儿进行敏感性回应。教师需要关注、觉察婴幼儿的需求、兴趣和情绪。最后,教师在觉察到婴幼儿的需求后,要提供精准的支持以与婴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水平相匹配,结合婴幼儿最近发展区给予回应,通过多种教学支持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孩子的发展。

(三)“一日生活照料”维度及其核心指标

对于婴幼儿而言,精细化的照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一日生活照料对于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而言也是非常关键的。在本文纳入的14个评估工具中,一日生活照料维度中的质量指标主要从为婴幼儿提供精细化的照料的角度,重点对于一日流程和各个生活环节进行考察。首先,在一日流程上,多个量表都提到了需要有常规图和时间表。IT PQA强调要有张贴的、供家长浏览的一日流程表,在婴幼儿可以看到的低矮位置也张贴了供稍大婴儿和学步儿浏览的常规图;[32]TPITOS中有单设活动时间表、一日流程表和过渡指标;[33]而IT AQI中也包括了每日可见的时间表。[34]此外,IT PQA还要求一日流程是可预测且灵活的,会根据婴幼儿的个体需要、节奏和气质调整一日流程。[35]PITCPARS强调时间表必须遵循每个婴幼儿个体的节奏,要体现以儿童为中心。[36]其次,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生活环节上,主要以换尿布/如厕、正餐/点心、午睡等为主,包括日常活动和保育常规的组织性,以及所有日常活动的衔接是否顺畅等。例如ITERS 3中有专门针对个人日常照料的维度,对婴幼儿的餐点、如厕等各个生活环节中的卫生和照料进行了细致的规定。[37]CRAT主要对喂养和换尿布进行了要求;[38]IT PQA也单设了流程和常规维度,包括一日流程各个环节的要求,还有涉及用餐、身体护理、过渡、午睡、活动时间等一系列日常照料措施的质量规定。[39]除了上述常见指标外,有部分量表关注了主要照护者的一致性,照护的连续性以及照护中的记录保持和信息共享等,通过各种照护策略和原则来保证生活照料的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