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作者: 陈金华

摘 要:近年来,曲靖旅游业发展迅速,逐步成为了曲靖战略性支柱产业。但与云南省会昆明、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大理、丽江和西双版纳等州市相比,曲靖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处于滞后状态。文章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剖析曲靖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发掘曲靖旅游优势,并从大胸怀强化顶层设计、大视野强化品位提升、大手笔强化基础设施三方面探索曲靖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期助力曲靖全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全域旅游;顶层设计;旅游品牌;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新时代赋予旅游业的新任务。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核心战略,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高级状态[1]。曲靖作为云南第二大经济体,旅游业却相对薄弱[2]。5年来,曲靖的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占比均不低于43.3%,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全域旅游更应顺势而为、迅速崛起。

一、曲靖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

其一,旅游资源点多面广,相对分散,发展不平衡。曲靖自然景观空间分布不均,南部多,北部次之,中部少。各地发展不平衡,精品线路少,全域旅游集散地相对分散,旅游景点之间、旅游团队之间相对独立,竞争多于合作,没有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的“大旅游”发展格局[3]。其二,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等不足。虽有高铁过境,与长水机场相距不远,但公路建设相对滞后,截至2022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94万公里,通车高速公路仅1 100.21公里,6个“互联互通”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进展相对缓慢,游客中转不便。通往绝大多数景区的公路等级偏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等服务设施尚不完善。配套设施方面,旅游集散体系不够健全,旅游中心集散地、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品质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其三,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品市场开发营销不足。旅游业态类型不够丰富,缺少有影响力和轰动效应的旅游品牌项目。目前,曲靖仅有AAAA旅游景区11家、省级风景名胜区4家,无AAAAA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且缺少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其四,面对旅游需求多元化的趋势,旅游功能供给不足。作为云南的副中心城市,相较于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旅游目的地,曲靖所吸引的游客群体主要局限于周边省份及邻近州市的旅游者,而来自东中部省份的游客数量相对较少。为满足旅游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不仅需要深入挖掘并激发本地内需的潜力,更应具备广阔的视野,积极“走出去”拓展市场,同时“引进来”优质资源和创新理念,以丰富旅游产品和提升服务质量。

二、曲靖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旅游资源类型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曲靖现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遗址遗迹等8项120余个主类、亚类旅游基本类型,拥有单体旅游资源近250个。目前,曲靖拥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条、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处、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9个、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个。

(二)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

曲靖位于云贵高原的中部,年平均气温14.5℃,其中夏季平均气温19.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条件良好。曲靖还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距省会昆明140公里,距长水国际机场120公里,有宣威机场在建,且高铁通达,地理位置、交通条件都十分优越。

(三)经济和产业基础良好

曲靖是云南副中心城市、“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区。在世界经济乏力的背景下,曲靖持续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经济态势良好,2019年以来,曲靖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6%、6.6%、12%、8.1%、7.5%。

(四)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保障

2021年,曲靖提出要持续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旅游品牌,推动生态旅居、康养旅游、体育健身等产业融合发展,打响绿色、生态、健康品牌,着力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和川渝黔地区的康旅基地;2022年,政府首次将旅游业纳入到其着力构建的“3+6+2”现代产业体系中来[4];2023年,出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力图补齐高品质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短板。

三、曲靖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曲靖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要以强大的交通通达能力为基础,立足乡土特色化、生态高端化和智慧国际化视野,坚持大胸怀、大视野、大手笔,打造旅游品牌,走融合发展之路。

(一)大胸怀强化顶层设计,“一体两翼”打造全域旅游大格局

全域旅游不是全市全域开发,不是全市一体化同质同步发展,更不是简单的“景区+景区”。为避免千篇一律,要从战略全局谋划推动,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功能定位,编制全域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具体可按照“一体两翼”的思路展开。

1.打造中心城区1小时旅游圈。要紧紧围绕云南省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麒沾马”(麒麟、沾益、马龙区)一体化发展,可以取消沪昆高速沾益大龙潭至马龙昌隆铺段收费,改建为城市快速路,实现与中心城区其他主干道快速衔接,构建中心主城区快速路网主骨架,打造“麒沾马”中心城区一小时旅游圈。“麒沾马”中心城区依托“珠江源百里画廊”的自然美景、麒麟温泉的疗养资源、麒麟水乡的生态魅力,以及集五馆一中心国际高原体育城和马龙马过河等特色景区,精心打造集运动、休闲、度假、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品牌,将“麒沾马”中心城区功能定位为旅客集散中心和中转站,以及高原体育运动胜地和康养度假购物中心。

2.打造两翼多条2小时通达旅游廊道。将“麒沾马”中心城区集散中心以外的县市区划分为南北两翼,将沾益的北部、富源、宣威、会泽划分为北翼,将陆良、师宗、罗平以及马龙、麒麟(除中心城区)和其他区域划分为南翼。依托“十四五”规划修建的6条 “互联互通”高速公路,为旅游廊道建设提供高质量交通要素保障,打造“麒沾马”中心城区集散中心至南北两翼2小时旅游通达圈。北翼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会泽为核心,辐射宣威、富源,建设高质量历史文化体验旅游廊道,以红军长征过曲靖线路,打造高质量红色文化旅游廊道。南翼以罗平为龙头,串联陆良、师宗,重点打造高质量休闲观光旅游廊道,利用爨文化、壮乡民族文化、丝绸文化打造高质量文旅融合发展廊道。罗平可串联金鸡丛林油菜花、九龙瀑布群、小三峡等自然景观,打造高质量农旅融合发展廊道。在两翼发展中,要优先发展资源条件好、区位优越、知名度高的南翼,先行先试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点罗平,让罗平走在前,带动相邻师宗、陆良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北翼要优先发展宣威,以普立为试点,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全面开发宣威尼珠河大峡谷。

3.突出特色构建旅游高质量发展大格局。其一,要注重资源的互补、整合,因地制宜,探索并践行一条融合地方特色与当地旅游资源禀赋,涵盖高原生态农业、高原休闲度假、体育事业,以及独有的爨文化、古鱼王国、国际油菜花节等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其二,要建设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服务完善、旅游功能完备的旅游目的地,进而推动“一县一特”“一个视角,一种景观”“一样的视觉,不一样的景观”等旅游景观型、休闲度假型、城郊发展型旅游大格局的形成。

(二)大视野强化品位提升,“三大战略”打造全域旅游大品牌

整合现有旅游资源,调整全域旅游供给结构,提高旅游品牌有效供给质量。充分依托曲靖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走“塑、销、管”三大战略之路,力争培育出一批有知名度、影响力、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品牌。

1.实施品牌塑造战略。品牌是全域旅游的灵魂,打造品牌应立足曲靖旅游资源自有特色、空间布局和目标消费需求,延伸品牌内涵;围绕“ 爨乡福地·宜居曲靖”“清凉曲靖·避暑天堂”等主题,打造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以“麒沾马”中心城区为核心,整合、开发、串联南北“两翼”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围绕“清凉曲靖·避暑天堂”等品牌,推出系列子品牌和延伸品牌;依托区位、人文、生态等禀赋,做足特色文章,把同类型资源按不同手法包装,将特点塑造成“卖点”,形成比较优势。要突破景点与线路的制约,形成“主题品牌—子品牌—旅游产品”的多维格局,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旅游产品体系和全域旅游名片,并统一使用曲靖旅游品牌形象标识,提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实施品牌营销战略。“酒香也怕巷子深”,塑造出好品牌之后,想要扩大其影响力,营销是关键。营销旅游品牌要坚持国内、国际两个视野,强化“中国珠江源,美丽新曲靖”“爨乡福地·宜居曲靖”“清凉曲靖·避暑天堂”等主题品牌的主导地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打造精品节会。其一,要主动邀请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摄影师,以及地质、旅游、文化专业的学术泰斗来采风。其二,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新型融媒体,创新“互联网+旅游”模式,实现旅游营销网络平台的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强化信息的有效传递。针对国际国内目标游客群和客源地,可开发包装不同主题旅游子品牌并进行精准营销,探索成立区域品牌联合体,通过整合旅游产品、线路、传播渠道等方式凝聚营销合力,打造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媒体、个人以及国际国内多位一体的全方位传播机制,进一步提升全域旅游品牌的市场竞争力、知名度和影响力。

3.实施管理提质增效战略。管理提质增效是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管理增效、创新增效能为推进全域旅游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和宏观环境。一要完善全域旅游品牌识别系统,丰富品牌体系,制定高标准的旅游服务行业标准。二要加强旅游监管执法体系建设,开展“素质提升工程”和管理服务提质三年行动。三要开拓视野、拓展服务功能,借鉴“他山之石”,实现管理服务标准化,建立健全全员、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服务管理、品牌延伸管理和危机管理体系。

(三)大手笔强化基础设施,打造全域旅游大产业

发展全域旅游,服务设施配套是关键,要打破县市区行政壁垒,逐步实现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建立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和全域覆盖的服务体系[5]。曲靖应依托现有交通基础设施、景区景点,做大旅游产业集群,推进旅游项目集群连片,提升旅游景区建设质量,将现有景区打造成为精品旅游景区,为产业融合、通道功能游憩化、公共服务共享化、品牌体系打造提供最坚实的保障,突破高质量发展瓶颈。具体来说,一要加大旅游交通、旅游公路服务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健全旅游安全救援机构和完善相关体系。三要完善以曲靖旅游宣传网络为中心的在线旅游信息集群,探索全域、全要素、全天候服务管理模式。

1.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要大力发展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在充分挖掘油菜花、万寿菊、蓝莓、国产车厘子、丝绸等原有优势农旅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农旅资源。在现有高速公路沿线积极建设生态产业园,采取“产业园区+生产基地+农户”“旅游+农户+农业合作社”“产业园区+农户+旅游超市”等形式多样的组合模式,推进农旅融合的生态化、产业化和基地化。

2.走文体旅融合发展之路。要充分发挥曲靖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拓展曲靖爨文化、丝绸文化、少数民族原生态、高原体育休闲文化内涵,深入拓展国际油菜花节、火把节、高原体育运动等文化体育艺术内涵,把文化建设、高原体育发展与旅游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不断繁荣文化体育旅游市场,壮大文化体育旅游产业。

3.走商旅融合发展之路。要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参与特色农业、体育赛事、旅游,促进农旅、文旅、体旅和特色旅游发展,建立农旅、文旅、体旅特色商业街,走“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到 “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和“大品牌、大产业”共融共享发展模式。

4.走旅游与气象融合发展之路。要围绕生态康养旅游,持续唱好中心城区“清凉曲靖·避暑天堂”品牌,持续发展好会泽大海草山滑雪旅游度假区冰雪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提升旅游与气象融合发展的附加值。

四、结语

为高质量发展曲靖全域旅游,需大胸怀强化顶层设计,应突出特色打造中心城区1小时旅游圈和两翼多条2小时通达旅游廊道,构建旅游高质量发展大格局;拓宽视野强化品位提升,实施“塑、销、管”三大战略,打造全域旅游大品牌;应大手笔强化基础设施,走农旅融合、文体旅融合、商旅融合、气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全域旅游大产业。

参考文献

[1] 张文静,张凯,曹贤忠.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庐江县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2023(3):64-70.

[2] 锦文.让曲靖成为避暑客心向往之的地方[N].曲靖日报,2024-3-15(1).

[3] 杨甜,胡永红.全域旅游导向下许昌市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J].华中建筑,2016(8):5.

[4] 张锦文,叶培垣.从默默无闻到强势崛起——曲靖旅游的“蝶变”之路[N].曲靖日报,2024-3-15(1-2).

[5] 樊文斌.“全域旅游”视角下大连旅游专项规划探析[J].规划师,2015(2):107-11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