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技术融合课堂,助力高效单元复习

作者: 黎莉

构建多技术融合课堂,助力高效单元复习0

如今的英语课堂,不再是“教材、教师、学生”的简单模式,而是多模态多技术融合环境下的新课堂,为学生创造了更真实的学习语境,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手段与渠道。多技术融合是指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相互之间的一种交融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创新(王娜、张敬源,2018)。多技术与英语课堂的融合势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本文以沪教牛津版八年级下册Unit 5“Save the endangered animals”复习课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有效融入信息技术。

一、课前融合:任务预设,促进自主先学

课程开始前,教师通过技术平台,如智学网的作业中心,发布练习、微课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并形成个案,有助于教师实施精准教学。教师再通过智学网分层练习、问卷星进行调查,统计预习难点。数据显示本班超过一半的学生对于“介绍动物”以及“采取保护措施”方面存在疑惑,因此,本节课教学设计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度,为学生学习提供多模态的手段、平台、丰富的资源,让学习更容易。

二、课中融合:任务促成,激发深度学习

课中融合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多技术融合,完成深层次的学习,实现教与学的提升。基于复习课特点,借助信息技术,分析学生目前核心素养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标核心素养,设定了具体可行性目标,确立了在多技术环境下的英语单元复习课模式(如下页图)。

1.巧用技术,深化词句复习

本案例通过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大使引入话题,激活学生背景知识,完成大熊猫动物信息填写,并根据WordArt生成的词汇云图以及希沃白板的生成性思维导图,复习大熊猫的相关信息,进而复习介绍动物的六大部分以及句式表达,形成思维导图。因为白板的交互性好、生成性强,学生复习主动性增强,实现了回忆式主动的输出,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语料库。

2.精用技术,强化听力技能

教师提问:Do you know any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Why are they in danger?学生回答:The South China Tigers are in danger because many people kill them for their fur. And people cut down forests, which destroys their homes.同时,通过WWF大使Maisie Williams主线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复习,介绍另一种濒危动物——海象。学生已经建立关于动物介绍的结构化知识,即从appearance, home, food, behavior, life, future六个方面着手。教师播放听力语篇,学生完成关于海象真实档案的思维导图并核对。教师借助讯飞输入法中跨屏输入技术(ASR自动语音识别技术),并提供相关句型,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框架,结合之前复习的句型表达,介绍海象的基本信息。利用ASR语音识别技术,可将语音复述转换成文字,呈现在WPS文档上,教师即时指出学生的语音错误和发音习惯,如过去式的 ed 和复数s没有读出来,a读成了the,一些冗余话语um等,使朗读者更加关注语言形式。

3.妙用技术,巩固语法复习

复习课应推动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促进复习效率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再构单元主题的深度,高度整合复习内容与材料,创编拓展性材料。本环节教师展示全球变暖的动图及视频,引发学生思考海象生存环境,引导学生说出自身感受,激发保护动物的欲望。教师课前自创自编关于海象濒危的原因以及怎样保护海象的语篇,设计特意包含了本单元语法知识点的练习,尤其是三个重点句型以及关于责任的功能表达。学生阅读该语篇,巩固语法知识,训练解题技巧,提升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4.善用技术,进行综合运用

本课的深度学习是作一次保护动物的主题演讲,内容包括简要介绍、濒危原因及保护措施。教师运用倒计时工具,帮助学生提升准备效率,运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选小组,运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学生的成果。在前期有效的语言输入基础上,通过创设语境,鼓励学生以写作的形式内化知识,以有效的输出加速了输入内化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能力,推动了思维品质的提升。

5.活用技术,提升保护意识

本节课的最后是学生的小组演讲,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也得到提升。教师运用希沃白板的拖拉、放大功能,借助WWF组织的官方宣传标语“Together possible”,引导学生思考话语内涵,提升其生态意识。

三、课后融合:任务拓展,实现能力迁移

课后融合是课前融合与课中融合的延续,指教师借助技术平台,使学生的学习发生迁移,从而拓展话题的深度与广度,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课后,教师将主题语境延伸开来,布置制作微视频作业,内容包括介绍濒危动物的六个方面、濒危的原因以及保护措施,并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推送草料二维码学习延伸知识;布置分层阅读作业,将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推送给学生,使学习更加自由、灵活,有助于其主观能动性的提升,保护动物意识的增强。

四、思考

本次教学实践实现了学科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信息互联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助力英语智慧教育,践行了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课堂活动的环环相扣,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深层思维,真正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初中英语单元复习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快速完成知识的复习整合工作,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应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降低教学内容处理的难度,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智慧课堂数据驱动下中学英语深度教学的研究”(立项号:202012695)成果。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