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支撑体系构建
作者: 梁惠燕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的课程,在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价值。然而,通用技术课程自2004年开设至今,由于高等院校大多没有通用技术专业设置,职前师资培养一直是学科发展的一个难点问题,因此师资的职后发展显得尤为关键。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通用技术课程开设一直不理想,教师专业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已有相关论文以师资培训模式和策略层面居多,缺乏对通用技术教师专业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从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入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并构建起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支撑体系,助力通用技术教师队伍高水平发展,保障通用技术课程高质量实施。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2021年,通过使用自编问卷对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全省通用技术教师专业能力和发展途径现状。该问卷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教师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教龄、任教年限、学科专任情况、职称、所属地市、学校性质、区域性质等。二是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学科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两个方面。三是教师教学经历和研修经历,包括所在学校必修模块开设课时、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模块开设个数、近三年参加专项培训次数、近三年参加省级以上新课标、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培训次数、近三年参加市级“双新”培训次数、每学期参加教研活动次数。
本次调查样本中,男教师占67%,女教师占33%。除汕尾市外,其余20个地级以上市均有教师代表参与了本次调查。公办和民办学校、城市和农村学校均有教师代表参与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结果
(一)通用技术教师专业能力
数据显示,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群体的学历层次较高,专业以理工科为主,具备较好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基础,在“能教”这个层面上有较好的基础,但实践操作技能普遍较弱。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开展技术试验和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师比例较低,通用技术教师在“会教”这个层面上的能力极不理想。
1.学科知识与技能
被调查对象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达99.75%,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达12.25%。学历教育所学专业门类大多数是科学(与技术)教育、物理学、机械类、自动化、材料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土木类,其中物理学和计算机类占比最多,将近六成。“其他”专业教师中,大部分为教育技术专业。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比为78.75%,其中副高级职称占比仅为27.25%,无正高级职称教师,省级名师工作室仅1个。教师认为需要提升的专业能力前三位依次是实践操作技能、学科基本知识、教材内容理解,其中认为需要提升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占比达达到81%。
2.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
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方面,技术试验和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是通用技术课堂常见的教学方式,本调查重点调查了以上几种教学方式的组织开展情况。其中,技术试验和实践活动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提供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开展。但调查发现,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开展技术试验和实践活动的教师占比仅有17.25%,很少开展和从不开展的比例超过四成。经常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占比仅34.5%,很少开展和从不开展的比例合共达23.75%。30%的教师每学期都会开展大项目教学,很少开展和从不开展项目教学的教师合共占比52.75%。16.25%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近四成教师选择很少开展和从不开展。
(二)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及其影响
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专业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大重要途径。当前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学经历上的不足以及学科研修机会的不足对其学科认知和实践造成较大影响。
1.教学经历
由于高校缺乏系统培养,因此严格上来说,通用技术教师对于学科的认识和实践是从进入本学科教学后才开始的,按照高校培养年限,在本学科任教4年以上才能算“基本合格”,但数据显示,任教年限在三年以内的教师有49%。并且,只有55%的教师是专任通用技术教师,45%的教师一般要兼任信息技术、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利用相关分析研究通用技术教师任教本学科年限、所在学校必修模块开设课时、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模块开设个数等因素,分别和教师开展技术试验和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项目式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情况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表1可知:通用技术教师任教本学科年限与上述四种教学方式之间全部均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通用技术教师所在学校通用技术学科必修模块开设课时与开展技术试验和实践活动、项目式教学、探究性学习共3项之间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
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专任通用技术教师与非专任通用技术教师在开展技术试验和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方面的差异性,从表2可知:专任通用技术教师和非专任通用技术教师在开展技术试验和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教学、探究性学习等4个方面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专任通用技术教师更倾向于运用技术试验和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教学、探究性学习等符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
2.研修机会
数据显示,当前通用技术教师自我提升的主要途径排在前几位的依次是:自主搜集并学习优秀教学资源,参加区域教研活动,加入学科专业群交流,自主参加线上线下专业研修课程,而接受外派培训任务和参加学校集体备课的比例都较低。近三年没有参加过本学科专项培训的教师占比21.25%,54.25%的教师近三年没有参加过本学科省级以上培训,25.25%的教师近三年没有参加本学科市级“双新”培训。有16%的教师一个学期内没有参加过本学科的任何教研活动。
利用相关分析研究通用技术教师近三年参加专项培训次数、近三年参加省级以上“双新”培训次数、近三年参加市级“双新”培训次数、每学期参加教研活动次数等因素分别和教师开展技术试验和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项目式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情况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表3可知均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
三、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支撑体系构建
综上来看,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群体在“能教”这个层面上有较好的基础,但实践操作技能普遍较弱,且在“会教”这个层面上的能力极不理想,而教学实践和专业研修是影响其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促进这批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要在其教学实践和专业研修上下功夫。广东近两年在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上持续发力,为各学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优良的平台,通用技术学科借助这些平台积极作为,构建起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支撑体系。
(一)规范课程设置,建实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之“基”
正常的教学实践是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配备稳定的专职的通用技术教师、开齐开足开好通用技术课程,是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广东从两个方面来夯实这一基础:一是明确教学实施要求。广东省教育厅2021年印发《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提出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提供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课时安排指导建议方案,指导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必修模块课程,做好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模块课程开设计划。二是以赛促教。为进一步引导学校开齐开足必修模块课程,广东在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设计了两个项目:项目一是1小时内在无网络、无参考资料环境下独立完成必修模块指定内容的教学设计并进行现场说课;项目二是在必修模块2中选择任一内容进行现场教学。
(二)强化专业引领,建强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之“首”
有些学校规模小,全校只有一位通用技术教师,这些教师在校内没有机会参加学科教研活动。因此,地市、县区教研员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经常性组织教研活动对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意义尤为重大。但据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配备了通用技术教研员的地市只有少数,近两年广东通过教研基地建设倒逼教研员配备,并将配齐各学科学段教研员纳入地市、县区政府履职考核,在系列改革举措推动下,目前全省21个地市已全部配齐通用技术教研员,县区通用技术教研员也增长迅速。在配齐基础上,还要建强教研员队伍,使之真正发挥“领头羊”作用。跟通用技术教师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情况相似,这支教研员队伍也是来自不同学科背景,不少教研员缺乏通用技术课任教或教研经历,因此培养这支队伍的任务道阻且长。广东借助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项目,每年对地市、县区通用技术教研员实施全员研修,培训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科知识与技能,如系统的技术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等;二是学科教材教法,如教材分析、技术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等;三是教研能力,如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教研活动设计与组织等。
(三)实施全员培训,建固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之“体”
鉴于通用技术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缺陷,其职后培训显得尤其重要,丰富的、全面的学习培训是通用技术教师快速成长强有力保证。近两年,广东省级通用技术教师培训转变思路,采取“三度两维”的方式,实现通用技术教师培训全覆盖,尤其是重视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培训,抬起通用技术课程高质量实施的底部。“三度”是指培训的途径:一是每年举办骨干教师专项培训;二是利用教研员研修项目,一方面将来自学校的兼职教研员纳入线下研修对象范围,另一方面通过线上的方式让一线教师在线观摩和学习;三是通过教研基地辐射示范活动和粤东西北教研帮扶活动,对欠发达地区实施送教材培训、送教学课例、送教研方法上门的帮扶,实现通用技术教师培训全面覆盖。“两维”是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两个维度:一是在“能教”的层面上,增大学科基本知识和教材内容解读等学习内容,组织系统的技术理论和技术教育培训;同时重点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鼓励切实利用当地专业院校和企业的师资和设备优势开展实践能力提升培训。二是在“会教”的层面上,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教育教学方法等内容的培训需求非常迫切,因此培训中也会强调技术试验和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式的应用。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广东通用技术教研员队伍数量和质量均在迅速增长,教师队伍水平迅速提升,目前已有正高级教师3人,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实现全地市参与,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科教工作的重视之深、期待之切和谋划之远。立足新时代、贯彻新要求、广东未来仍然要加强课程开设、学习培训和教学研究三大途径的规划与实施,推动通用技术教师高水平发展,为通用技术课程高质量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我国技术教育的学科发展及其路径选择[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78-83.
[2]季诚钧,陈于清.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68-71.
[3]吉敏.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4]李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巢湖学院学报,2006(05):151-155.
[5]郑挺谊.通用技术教师转型及专业发展策略[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03):55-56.
[6]赵玉生,冯莉萍,李宗远.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28(02):70-71.
[7]丛敏.基于大项目的“产培学研”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与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4):82-84.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主体性培育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YQJK17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