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儿童中心视角下的幼儿园STEAM教育课程
作者: 林琼娟 丁祥璧
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拥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发展潜能,在儿童中心视角下,教育者应当重视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支持,鼓励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探索世界、发现自我、发展能力。幼儿园STEAM教育课程实践中,应从环境创设、兴趣导向、允许试错、有效提问、回顾梳理五方面,追随儿童兴趣,支持幼儿进行探究实践,具体见下页图。
一、融入理念,创设积极环境
良好的环境创设不仅能体现出幼儿培养的教育性、全方位性,还能积极构建幼儿良好的教育环境。
基于STEAM理念,追随幼儿兴趣,公信幼儿园利用园内自然资源,打造具有潮汕特色的农家小院,制作潮汕粿品;打造可供幼儿观察、探究设计的科学探索小屋、光影游戏小屋,着力把户外活动区域创设成儿童的STEAM学习空间;开辟大片种植园地,让幼儿根据节气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各种劳动工具,支持幼儿探究实践;开辟户外制作工坊,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制作独具潮汕风味的果脯。
建设幼儿园STEAM体验室、班级STEAM学习区等,提供丰富的工具和材料,为幼儿的探索活动提供有效支持。材料与环境,是幼儿在STEAM项目活动中“无形的老师”,在多样材料的刺激下,幼儿发现、探索问题,助推在STEAM项目活动中自主学习和探究,获取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STEAM教育活动课程中,结合课程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先进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打造AR智慧游戏和互动投影游戏等,多样的信息化技术工具支撑,拓展了幼儿的视野和思维。
二、关注需求,生成课程内容
STEAM活动内容的选择源于幼儿的需求和兴趣,生成课程。STEAM教育强调课程内容要立足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注重学习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联系。STEAM教育内容只有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才能保证大多数幼儿对探究的内容感兴趣,并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理解新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关注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的关注点或议题,以此为实施项目课程的契机,引导幼儿建构有价值的问题,助推幼儿在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中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三、给予引导,允许幼儿试错
幼儿围绕某个问题的探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经历“发现问题—调整方案—验证假设”的过程。
在开展STEAM教育活动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借助、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实施活动,如为了了解制作物是如何搭建的问题,引导幼儿尝试寻找与之相关的工具书或利用网络资讯查阅丰富建构的技术。例如,在开展大班STEAM教育活动“潮汕土窑”的探究环节时,幼儿获得知识准备和实地调查收集到的资料后,教师会支持幼儿利用记录工具开始为造物工程做设计和做各种预算,学习用相机、手机、记录单等记录方式将收集到的信息用于支撑他们的设计,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观察和讨论,幼儿对材料、工具、搭建技术方法、安全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幼儿搭建土窑历经无数的失败,但每一次失败,教师都能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记录出错点,交流分析原因,允许幼儿在不断试错中调整原来的设计方案,共同寻求新的解决方法。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完整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发现问题,探究实践,评价,改进,反思,再改进,全程团队合作进行,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循环。
四、有效提问,启发幼儿思考
当幼儿产生疑问时,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巧妙利用环境、材料,及时捕捉幼儿将要向学习跨出一步的微妙时刻。除了幼儿在生活中自主萌发以外,教师运用有效的提问技巧,以问题引领,启发幼儿思考,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例如,大班STEAM教育活动“制作摇篮”缘起于潮汕童谣绘本阅读《拥啊拥》。幼儿的注意力被绘本故事中的摇篮吸引了,许多幼儿都没有见过摇篮,对摇篮非常好奇,对宝宝睡在摇篮里是否安全更是充满疑问,热烈地讨论起来。幼儿的讨论话题得到教师的关切,敏锐捕捉和识别幼儿的问题后,基于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探究需求,教师将幼儿的问题激活为活动主题,运用提问推动幼儿思考和开启探究欲望:“摇篮是什么样子的?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在讨论怎样制作摇篮时,教师又提出“摇篮有什么样的款式”“制作摇篮要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通过分析性的提问唤起幼儿思考,逐步建立比较、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的学习能力。在幼儿制作摇篮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两边支架不一样高,会不会不安全?”“如何给纸盒两边夹紧,扎绳,让两边平衡呢?”“如何运用竹筷来组合拼搭,怎么拼搭、粘合才能制作稳固的支架?”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经过思考后,能与同伴商量,尝试寻找合适的工具,尝试过程中能寻求他人帮助。
五、回顾梳理,深化学习体验
STEAM活动的另外一个重要支点是教师辅助幼儿记录学习过程,收集、展示幼儿做了什么、思考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等记录,无论是照片还是简单的图示和文字,教师都需及时为探究过程积累材料。教师对幼儿探究活动的回应、关注,不仅仅表现在环创和材料支持上,还得组织幼儿对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把幼儿的操作和发现记录以及教师的辅助记录,作为整个项目的活动轨迹,呈现在活动室幼儿能随时看到的地方,以便可以随机对其进行讨论,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潮汕土窑”项目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幼儿通过项目活动最开始的计划、活动的照片、记录表以及活动进度墙的各种记录,对整个项目活动的过程进行复盘,并共同反思:思考自己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怎么学的,反思这个活动带给自己的体验和学习经验。反思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土窑投入使用后,可能出现什么状况”,让幼儿对制作物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前预设各种技术以便调整造物方案。培养幼儿的复盘思维可以帮助幼儿重新回顾并梳理自己在整个项目活动中所收获的知识和经验,重新发现问题并思考新的方法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多维度地自我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黄苏佳.幼儿园STEAM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路途选择探索[J].学苑教育,2020(18):89-90.
[2]潘艳,吴玉莲.STEAM教育理念“入户”幼儿园[J].新课程,2017(19):130-130.
本栏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