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把好园所办到老百姓家门口

作者: 王思静

佛山南海:把好园所办到老百姓家门口0

大树底下,幼儿们或端坐在绣架前,一手执绣针,一手定白布,操纵彩线在绣架上下穿梭;或倚站在工具桌前,一手拿剪刀,一手扶模型,专心致志地设计服装。放眼望去,有幼儿坐在小池边画画,有幼儿在阳光底下奔跑……“作为曾经的边远薄弱村的村级园,我们不曾想过能成为省一级幼儿园。如今,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深受村民好评。”西樵镇新田村党委书记李卫升说。

2011年,坐落于西樵镇西南村落的新田幼儿园,租期到了之后,在南海区西樵镇发展公益普惠性幼儿园的政策下,成为由西樵镇教育局、西樵镇中心幼儿园、新田村委会三方合作办普惠园的先行试点,变身为西樵镇中心幼儿园新田分园(以下简称“新田分园”)。

“新田分园是我们的第一所分园,成效显著。因此,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行镇村一体‘优质园+’的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成立了南海区西樵镇中心幼儿园集团,202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优质基础教育集团。”西樵镇教育发展中心教育党委副书记、西樵镇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吴凯静介绍。

正是基于西樵镇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打下的良好基础,当佛山市南海区将西樵镇列为试点镇,建设乡镇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时,他们很快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从中心集团化迈向镇域城乡一体化,充分发挥优质幼儿园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逐步缩小城乡和镇域内的园际差距,把好园所办到老百姓家门口。

管理转型,赋能园所发展

“西樵镇共有36所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22所(含集体办),民办幼儿园14所。”南海区学前教育教研员邱奇智介绍,他们将其划分为3大责任区,每区12所幼儿园,实行分片管理,统筹区教研基地安排业务骨干采取包片指导、包园蹲点等措施,对薄弱幼儿园的保教活动进行规范指导。同时,设置2名专职工作人员协调资源管理,推动教育资源在镇域内幼儿园流通、使用,实现镇域内学前教育资源共享。

为此,南海区将西樵镇中心幼儿园、新田分园以及西樵镇中心幼儿园听音湖分园(以下简称“听音湖分园”)设立为区学前教育教研基地,各管理一个责任区。

“这是一张普通的小船票,一张A4纸就可以分成4份的小船票,可是对于新田分园和西樵镇中心幼儿园平沙分园(以下简称‘平沙分园’),乃至整个资源中心来说,都是一份极其特殊的、极其珍贵的‘爱’。它是平沙村委会给予我们的‘特权’。”新田分园园长何蔼如动情地说,“西樵有一条西江,它孕育着一块肥沃的田地——新田,还冲积了一个宝岛——平沙岛。正是这母亲河,把我们姐妹俩远远隔开。”

带着这一份“特权”,新田分园全力帮扶平沙分园。“幼儿园人手不足、卫生保健没人跟进、户外杂草丛生……”针对平沙分园的问题,新田分园一一跟进解决,实现了新田分园全体教师100%到平沙分园互动帮扶,平沙分园教师100%到新田分园相互学习。

2023年,平沙分园被评为南海区幼儿园卫生监督量化A级单位,2022—2024年连续三年获得西樵镇“先进幼儿园”荣誉。

西樵镇中心幼儿园园长余美因介绍:“各个教研基地都是通过现场走访、需求调研、问题诊断、资源评估等,对各园所的具体情况及需求精准把脉,以此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帮扶对策,并细化为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帮扶工作更加精准有效,满足每个幼儿园的具体需求,使帮扶工作更加合理高效。”

例如,针对西樵镇凰樵圣堡幼儿园“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能力较差”“教师如何做小课题”等问题,听音湖分园制定三大帮扶举措,分别为加强自主游戏板块的培训和教研;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培训与交流活动;基地园牵头成立小课题工作坊,对课题研究上有困惑的幼儿园给予指导帮助。

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开展,西樵镇中心幼儿园、听音湖分园被评为南海区优秀教研基地,有10个教研组获南海区优秀教研组称号,基地孵化的自主游戏案例、优秀课例、论文等在区级以上进行宣读和经验分享。

锻造队伍,加强专业保障

当前,幼儿园教师团队建设普遍存在管理者能力和专业水平偏低,教师缺乏职业认同、事业心不强,职后专业培训薄弱等问题。因此,资源中心积极实施系统培养,通过全员培训扎实根基、骨干教师培养历练尖兵、管理储备干部团队专项研训丰实管理人才资源库,形成“金字塔型”“登高式”成长阶梯。

全员培训涵盖特色课程、班级环创、蹲点跟岗、骨干支教、保教评估、家园共育等内容,旨在提升幼儿园全体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骨干培养是通过“三营三策”策略,构建骨干教师培训成长体系,提升镇域幼教队伍专业素养。其中,“三营”是指镇级保教质量评估员成长营、教师教学能手成长营、骨干保育团队成长营;“三策”是指“锁定培育对象—开展研训培养—进行能力考核”三步培养策略。

管理团队研训则借力名园、名教师的力量,聚焦人才储备与持续发展,制定现职园长和储备管理干部专项研训机制,建立管理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镇域幼教队伍管理素养。

据介绍,近三年全镇共开展全员培训2轮,参与培训4300多人次;骨干教师培养和评选2轮,评出新一届骨干园长4人、骨干教师47人、骨干保育员11人;管理团队储备干部专项研训28场次,参与培训5000多人次。

强教先强师,除了镇级系统培养,各幼儿园也积极发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幼儿教师队伍,助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开园时,很多老师是没有参加过课题活动的,现在我们已经结题的课题有3个,正在研究的课题也有3个。”听音湖分园园长区伴贞介绍,“如今,幼儿园90%的教师参加过课题研究。很多老师以前没想过自己在专业方面可以有所成长,现在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可感、可触、可见。”

在教师指导这方面,区伴贞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她说:“我们不能把所有教师都培养成同一个样子,要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成长为最美的自己。”

在区伴贞的引领下,教师们也逐渐生发出专业成长的自觉。李敏筠是听音湖分园的教研组长,可说是幼儿园变化最明显的教师之一:“近期,在西樵镇组织的教学能手比赛中,我更明显地感受到了自己内心想要成长的欲望。”最终,她也扛住了游戏点评、说课、笔试、答辩等多轮比拼的压力,拿下了该项比赛特等奖。

优化课程,夯实发展基础

拍球、运球、传球、投篮,幼儿们的一招一式都彰显专业架势。这是2024年“悦运动·越健康”西樵镇第八届“方向”幼儿篮球花会大班3对3游戏篮球现场。

年仅六岁,这些幼儿为何能如此游刃有余地参与篮球活动?

原来,在资源中心指导下,西樵镇中心幼儿园聚焦健康领域,以“悦运动·越健康”幼儿篮球特色课程为抓手,推动镇本课程建设,夯实幼教发展基础。

“一个全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西樵镇幼教专干苏彩英说,资源中心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系统科学的培训,刷新教师对幼儿篮球“野蛮身体、文明精神”课程理念的认知,快速提升教师幼儿篮球活动的组织能力,开发幼儿为本的趣味篮球游戏。同时,通过论文比赛、活动点评、观察记录、篮球游戏设计等系列教学能力比赛,逐步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此外,资源中心还组织全镇开展幼儿篮球教学活动研讨、户外体育活动观摩、幼儿篮球游戏研讨、篮球操创编培训,举办幼儿篮球花会、幼儿篮球全员运动品牌活动,带动幼儿成长、教师成功、园所成名、社区成风,凝炼了一批优质的篮球课程资源,如《篮球课程游戏教案集》《篮球操图解》《亲子篮球游戏集》等。

在推行镇本特色课程的同时,资源中心鼓励各幼儿园结合园所实际,开发园本特色课程。

行走在新田分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13亩自然研学基地,现今种满了稻谷,谷穗随风摇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是村委给我们划分的用地,投入了250多万元,打造了这个自然研学基地。”何蔼如说。基于这个自然研学基地,幼儿园设计了灵趣研学系列主题活动。比如,在稻谷生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当稻田里的水稻长出稻谷的时候,小鸟就会飞过来偷吃。经过讨论,幼儿们开启了驱鸟器制作之旅。

防鸟网、贴有彩带的塑料瓶、在木棍上挂易拉罐、稻草人……通过发现周围自然环境的变化、比较分析材料、优化制作细节等,幼儿们最后完成了驱鸟器的多版升级,真正理解自然、参与自然、走进自然。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幼有善育”“幼有优育”的需求日益增强,佛山市南海区以西樵镇为试点,积极探索资源中心建设,发挥乡镇学前教育共同体的辐射引领作用,助力农村薄弱园优化提质,在改革管理体制、改善扶持机制上,改出了让更多村民、岛民“上好学”的学前教育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