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提质量增特色,呈现学前教育发展新样态

作者: 魏文琦 吴思彤

广州南沙:提质量增特色,呈现学前教育发展新样态0

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局统筹把握建设项目的方向,确定建设思路,明确建设目标及重点,细化任务分工,将教研、培训、管理、服务统整起来,最大化发挥学前教育资源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师徒结对、好书共读、一园一特色课程建设……每个资源中心既有“指定动作”,又有“自主动作”。立项一年多来,区域内幼儿园面貌一新,促进了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把握顶层设计,开拓创新路径

南沙区位于广州市南部,有六镇四街,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样貌。完成“5080”攻坚计划后,全区已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经过调研,我区学前教育领域人才梯队亟待完善,城乡发展不够均衡,因此,我们把握本次项目建设的契机,于2022年底立项,2023年初启动。我们确立了‘235’发展方向:在大岗镇、榄核镇试点建设2个资源中心;在区属幼儿园里选择1所作为核心园,以乡镇中心园为试点园,以乡镇其他园为辐射园,形成了区—镇—园三级合作共同体,及‘1+1+N’立体式管理网络;同时聚焦理念、管理、教研、培训、评价的‘五个统一’,构建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新格局。”南沙区托幼办负责人李京艳介绍。

在三级架构下,运用省、市、区、镇四级专项资金,通过“专家引路,区镇联动,园园合作”的模式,各园全面探索改革实施路径。例如,核心园聚焦“以儿童为本”的课程改革,以科创融合艺术为主线,融合岭南民间游戏、饮食特色、民俗特色、建筑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岭南文化元素的场景化课程资源体系,“科创+艺术+运动”教育生态初步形成。试点园和辐射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优化保教质量,打造园所特色,根据自身实际和优势,创设多样化游戏场地,创立艺术体验区,提出幼儿园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去中心化”的游戏环境理念,科学实施保教活动;在课程建设与民俗文化结合中寻求突破,以岭南游戏、体育游戏、文溪雅荷等课程为切入点,创新融入小钟琴、香云纱、扎染等传统民俗活动,增强了办园竞争力。

为落实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牌子的“五有”要求,在南沙区的统筹部署下,大岗镇给公共服务办教育组增加了人员配置,健全了“月报告,半年考核,年终评估”的工作机制。资源中心组建了一支集镇教研员、园长、保教主任、骨干教师为一体的业务骨干队伍,定期对镇域内的幼儿园进行园所督导和业务指导,确保保教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各园所园长统筹抓好资源中心项目工作,负责落实各项任务;各园所的教学主任跟进具体业务,确保各项工作的高效推进。

在“五个统一”方面,榄核镇资源中心统一保教管理、统一资源配置、统一人员调配、统一研训交流、统一评价激励。例如,推行相关文件、指南各项要求,确保各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运用CLASS师幼互动工具,为资源中心开展为期两年的培训指导;推行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建立了师资共享平台;定期开展研训活动,鼓励幼儿园之间开展园际交流活动;建立了集体教学评价量表、班级管理评价量表、班级环境创设、一日安排与组织量表等质量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

发挥资源中心优势,促进共同发展

平台共享。“全面考虑了功能与作用后,资源中心整体规划和设计了资源中心室的整体布局及功能区,投入20多万元,在我园打造了一个集电子资料共享查询、教科研会议研讨、各类书籍阅读交流及成果资料查阅为一体的场室。”大岗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范观琳介绍。记者看到,资源中心室宽敞明亮,分区合理,很适合教师研修。此外,资源中心定期收集、整理并更新教学资源,形成共享平台,实现了镇域内幼儿园的资源共享。

榄核镇资源中心的试点园为榄核镇中心幼儿园,在核心园南沙区第三幼儿园的引领下,其课程实施、主题落实、项目分享得以有效推进。为更好地推动课程科学有效落地,项目组邀请专家进园视导,点评课程框架、实施路径、阶段成果。“同时,我们也邀请三个辐射园共同参加,共享专家资源,使他们初步形成课程框架,并且对如何实施有了明确的方向。”榄核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罗媛说。

资源中心统筹安排核心园和试点园业务骨干,通过“分层评估、通识学习、现场沉浸、经验共享、反思实践”的“五步走”园本培训,以园本课程实施为实践场,螺旋式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力。在这个过程中,民办园万安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园所文化渐有眉目,创建了“自然美育”课程,教师们的专业自信增强,形成了协同学习、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

队伍引领。大岗镇资源中心选派骨干教师与区优质幼儿园开展师徒结对,通过资源共享、教师交流等方式,促进城乡幼儿园之间的均衡发展。同时,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到农村和薄弱的幼儿园送教,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镇内幼儿园提供支持和帮助。

据统计,核心园组织试点园、辐射园选派近30个骨干教师,到核心园开展了共15次的师徒结对沉浸式跟岗培训,进行一带一、一带多的师徒结对,满足各类教师不同层次专业发展需求。艺术体验区是南沙区实验幼儿园办得很有特色的活动区域,以此为切入口,师徒一起学习探讨、深化改造。一个学期结束后,大岗镇中心幼儿园也有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体验区。接着,项目园的运动设备区、自然科学区打造初见成效,试点园、辐射园通过学期汇报等形式,将这些做法和经验向全镇其他幼儿园推广。下阶段,他们还要对沙水区、建构区作进一步的优化打造。

榄核镇资源中心统筹构建了城乡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试点园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一周一研”教研活动,吸引省内外观摩团实地考察交流学习。在万安幼儿园,每一次的观摩和参观后,教师们都会通过教研活动进行分析、研讨,撰写观后心得,然后反思、提升,对班级管理和日常活动做出本班的改进计划。

在南沙区层面,累计已有50多名核心园骨干教师通过“一对一帮扶”,带动100多名试点园、辐射园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教研联动。一年多以来,大岗镇资源中心组织教师队伍200多人次赴优质园所学习,汲取先进经验,邀请近10名学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入园指导,辐射全镇教师800多人次。积极组织镇内幼儿园的联动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围绕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现场研讨。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同时,资源中心还为镇内幼儿园提供教研指导和支持,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级联动教研内容,涵盖了游戏场景的打造、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师观察指导水平等几大方面;以“文溪雅荷”场景化课程为指导,以“幼儿游戏”为研究方向和路径,“户外自主游戏”为抓手,“艺术体验区”为切入口,以点带面有力推动户外自主游戏的八大场景创建。

围绕空间规划、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师幼互动等内容,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游戏,并提升游戏准备、组织与实施的专业能力。辐射园鸭利幼儿园园长陈丽娇对此深有体会:“过去我们开展的游戏较单一、常规,现在通过学习,老师们常常和孩子一起开发有趣的玩法,带动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我们还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开展了一些特色活动。”

除此之外,资源中心凝心聚力,聚焦镇域内幼儿园存在的教研痛点和保教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定期进行园区之间的联动研讨、交流、分享,出现了“好书共读”“案例式教研”等有效形式。“我园的4个项目组成员,每次参加了项目组联动教研活动后,都回来作园区教研,分享学习心得,共开展了19期,参与人数达400多人次。这种任务驱动的教研,快速地提高了老师的业务水平。”潭洲中心幼儿园园长邹飞珍说。

榄核镇资源中心依托试点园“区级校本研修示范校”项目,初步形成了区、镇、园三级园本教研网络。开展师幼互动专题系列培训,坚持每月一主题研训,通过师资共培、研训联动、多措并举,改变乡村教师旧观念,以集体教学、一日生活为研修现场,引领辐射园以及全镇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的提升,整体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核心园有非常丰富的科研经验,多次获得省、市、区级课题优秀结项,获得多项市、区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试点园在课题研究也较有经验,因此,两园采取“主题讲座+现场实训+会后实操”的层层深入法,助力辐射园的课题研究,实现了从“0”到“有”,从“零散”到“规范”的转变,3个课题获不同层级的立项。

下一步,南沙区将研讨、梳理、总结经验和成果,形成涵盖教研、培训、管理、服务“四位一体”的优质资源包,推动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幼儿园分享交流,形成有效的统一化、常态化、精细化协同发展机制,强化项目“发展力”,积极探索各方面的改革试点经验,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沙经验”,服务“百千万工程”,努力实现城乡幼儿园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