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综合)2024年第11期

广东教育(综合)

广东教育(综合)2024年第11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广东教育》创刊近50年,2006年改为旬刊,其中《广东教育?综合》为广东省教育厅的宣传喉舌,是广东唯一的基础教育综合性期刊。传播前沿理念,关注热门话题,荟萃鲜活经验,贴近教育生活,是她的追求和特色。

目录

A | 纵深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助力建成教育强国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为新时代背景下审视和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新视角。纵深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教育强国的决策部署上,充分认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意义,紧扣落实立

A | AI师训: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1年9月,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唯一地市代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名单。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下称“AI助推”项目)启动以来,在广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广州

A | 袁卫星:教育要看见生命

袁卫星,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党委书记、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教育改革先锋教师,广东省督学;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4—2027)名校长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

A | 建设“资源中心”,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策划语广东要从教育大省迈向教育强省,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是重要一步。2023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方案(2023—2027年)》,明确要实施乡镇中心

A | 广州南沙:提质量增特色,呈现学前教育发展新样态

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局统筹把握建设项目的方向,确定建设思路,明确建设目标及重点,细化任务分工,将教研、培训、管理、服务统整起来,最大化发挥学前教育资源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师徒结对、好书共读、一园一特色课程建

A | 佛山南海:把好园所办到老百姓家门口

大树底下,幼儿们或端坐在绣架前,一手执绣针,一手定白布,操纵彩线在绣架上下穿梭;或倚站在工具桌前,一手拿剪刀,一手扶模型,专心致志地设计服装。放眼望去,有幼儿坐在小池边画画,有幼儿在阳光底下奔跑……“

A | 湛江麻章:探索立体式发展网络,缩小城乡园际差距

麻章镇中心幼儿园打造“科创学习中心”,湖光镇中心幼儿园探索湖光岩主题下的园本课程,笃豪幼儿园推行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太平镇中心幼儿园组织蒲草编织活动,忠国红幼儿园建设“红色思政教育”特色空间,春苗幼儿园

A | 乡镇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新探索

2023—2024年,广东省先后建设73个“乡镇(街道)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并列入省十件民生实事。从2025年开始,在全省全面推进资源中心建设,逐年新建一批资源中心,开展优秀资源中心评估并对通

B | “每周一歌”美育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运用

“每周一歌”美育实践研究主持人:魏文琦 唐英杰(实习)“每周一歌”美育活动课程是在“大美育观”理念视域下开展的,由东莞市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整体推进的一项美育浸润行动,目的是让学生在美育浸润下、潜移

B | 素养立意创“四法”,艺术实践品“四悟”

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统领整体设计,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设置学业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基于核心素养表现

B | 美育浸润新实践,“五育”共舞创探索

伴随教学改革的深化,美育已成为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要素之一。东莞市创新推出的“每周一歌”,不仅为各镇街开辟了一个展现美育成果的窗口,更在深化美育实践的道路上迈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步伐。本研究深度聚焦这

B | 美育之音修行润心,赋能音教光彩未来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强调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面向全市中小学,东莞市教育局推出了以“让歌声伴我快乐成长”为主题的“每周一歌”美育活动课程,以“人人美育”助力“立德树人”,以“新录制”

B | 美育创新:构建“五美立美”多维育人路径

教育部明确指出美育的重要地位,学校应做好美育工作,将美育融入各学段,并注重艺术实践活动的推广与实施。东莞市教育局立足于新时代大美育背景,开展了“每周一歌”美育活动课程资源建设活动。莞城建设小学积极响应

B | 新时代“校家社”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校家社协同育人,即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共同参与,形成教育合力,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兴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毗邻珠江三角洲,处于广

B | 以“‘七棵树’莞邑良师沙龙”打造教师研修新样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质量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的快慢决定了教育质量提升的速度。如何与时俱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除了教师成长内驱,搭建良好的培训和成长实践平台至关重要。“一棵树摇动

B | “学—研—展—行—评”教研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当前,部分区域教研存在“教研员研而不教、教师教而不研”的现象,导致区域教研浅表化,未能形成教研合力。根据今年国测报告反馈,顺德区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学生学业水平较高,但学习兴趣和创意表达能力有所下降”

B |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进阶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各门课程原则上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为避免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陷入“碎片学习”“整合生硬”“资源堆砌”的困境,教师

B |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B | 幼小衔接视域下“绘本+”阅读的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过渡期,是儿童从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转向系统知识学习的小学生活

B |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作业设计实施的策略及思考

深度学习是指从整体的角度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明晰数学知识不是零散组合,而是具有内在逻辑性以及系统性的。在深入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以及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尝试立足大单元

B | 小学高段英语电影配音课的探索和实施

英语电影配音课把原版的英语电影片段作为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素材,运用“赏、析、模、演、配、编”六个教学步骤,促进学生语言、文化和艺术相结合的学习,形成以“听说能力”为主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

B | 基于整合论的BLIL双语语言整合学习模式探究

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作为中国学生的第二语言,学生英语单词量普遍不足,很难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学习的课文也是工具性有余,人文性不足,知识性有余,趣味性不高,课堂教学较枯燥,限制了学生

B | 情境分层策略在高中思政课堂国家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将国家安全教育的有关问题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借助一定的情境是有效的途径。而通过情境进行课堂教学的活动的推进,往往涉及三个层次。一、实现情境层次教育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三个层次1.渲染层次情境的渲染可以

B | 运用生活事件培养小学生法治意识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法治意识将影响未来社会的法治水平。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就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良好法治素养的公民。当他们长大成人后,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一

B | 义务教育统编教材三科协同育人教学实践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培根铸魂,启智增慧,还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协同哪几门学科进行共育,建立怎样的机制促进协同育人,是

B | 幼儿园儿童博物馆课程建构研究

儿童博物馆是国内学前教育研究的新事物,有学者从博物理念的视角进行研究,也有学者从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但结合地域文化探索儿童博物馆课程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为主

B | 高中地理教学适应“三新”的策略调整与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知识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地理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必须深入地推进相应的教学改革和创新。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新课程要求将地理知识与当前社会热点、环境问

B | 《诗经》音乐的创作与实践新探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诗的源头,也有不少篇目被选入现行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的价值。然而,由于时代的久远,学生往往觉得《诗经》枯燥难懂,无法唤起他们对诗篇的亲切的

B | 活动育人理念下初中劳动教育的校本化研究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我们将研究与实践的核心确定为劳动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活动育人理念为指导,搭建课程框架,建构开发评价体系,从而引导学校和教师正确认知劳动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劳动课程在立

B | 巧用岭南画派元素,擦亮“广彩”底色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据记载,清末民初汇集广彩瓷画创新之作的“广东博物商会”,就是由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等创办的,他们一面从事彩瓷的研究和生产,一面从事革命活动,因此岭南画派

B | 初中篮球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传统初中篮球教学往往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存在教学资源有限、个性化指导不足、反馈机制滞后、课内外联动不及时等问题。智慧课堂的引入,能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C | 学前教育中“骨干教师+党员”双培养的机制构建

学前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智力发展最基础、最快的阶段,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有效促进幼儿各阶段的发展。幼儿园是开展学前教育的主体,提高教师素质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而通过党建促发展、促建设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有

C | 以“党建+”赋能,引领教育集团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学校如何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追问。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而学校作

C | 立足课堂“微变革”创建和美教育品牌

学校品牌的建设和塑造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学校品牌的建设也变得愈发迫切。东莞市石碣镇中心小学以和美教育为顶层文化,以课堂改革为研究重点,通过教研先行、教

C | “三全育人”视域下粤剧文化进校园育人模式探索

粤剧,作为岭南瑰宝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之一。市桥汀根小学坐落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广州市番禺区汀根村,积极响应“粤剧进校园”号召,以“务本厚基,养正成人”为理

C | 提升大思政课程领导力,促进学校思政一体化建设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提升学校党组织书记大思政课程领导力是加强党对学校工作全面领导,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

C | 目送

一天深夜,刚刚入睡的我被一阵刺耳的手机铃声惊醒,是小林母亲打来的,说是母女争吵之后,小林冲出了家门,很有可能去了学校,拜托我帮忙去学校找一找。我马上起身去了学校,在路灯底下,我看到了瑟瑟发抖的小林。把

C | 社会心理学去个体化原理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随着青春期如期而至,我带的学生对于男女生之间的话题表现得特别敏感,甚至看到某个男生跟某个女生比较要好,就会开始传谣。在课堂上,只要教师点名某男生回答问题,一些学生就会把某女生名字的暗语说出来,然后全班

C | 初中劳动教育班会课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部分青少年缺失劳动观念,不珍惜劳动所得、不愿参与劳动、不擅长劳动技能。因此,劳动教育班会课需创新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防止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被边缘、轻视、削弱。本文遵循课程思政的指导原则,以“三

C | 聚焦“督导结果运用”,推动教育督导创新发展

2022年12月,深圳市罗湖区成立了4个首批督学工作室。深圳市罗湖区袁莉蔓学前教育督学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是其中之一。罗湖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督学中心专职责任督学、工作室主持人袁莉蔓告诉记者:

C | 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特”在哪里

特殊教育的“特殊性”问题,是特殊教育界持续讨论的话题,也是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主题。关于特殊教育“特与不特”的问题,众多学者众说纷纭。按照《特殊教育辞典》给出的定义是:“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

C | 抵达、看到与安放

《去家访》是黄灯老师书写二本学生这一群体的第二本书,如果说《我的二本学生》是其在“讲台之上”对于二本学生的整体性叙事,那么《去家访》则是探微“讲台背后”个体生命成长路径,试图发掘出千千万万二本学子安身

C | 科技织梦

回望过往四十个教师节,宛如一幅徐徐铺展的绚丽长卷,烙印着中国教育由传统迈向现代化的辉煌足迹。在这条漫长的旅途中,教育二十五载的我深切体会到了科技进步如何为教育插上翅膀,这份变革带来的不仅是教学的加速度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