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路径

作者: 邹琳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将红色文化资源与议题式教学相结合,既要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又要熟练运用议题式教学,这需要教师精准定位红色议题、创设红色议题情境、巧设红色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结合新课标和教材,精准定位红色议题

围绕“红色课堂”精准定位议题,不仅要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还要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因此,教师要遵循“钻研课程标准,提炼议题线索”“细研教材,确定核心议题”的要求。

例如,在九年级“追求民主价值”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通过实地考察、搜集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农民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主课堂中围绕“农民运动讲习所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核心议题,创设逻辑严谨、有深度的子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教学的不断深入和思维的持续进阶中,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民主探索的历程,理解我国民主发展的特殊性。

二、立足实际,创设红色议题情境

首先,从实际出发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创设情境。其次,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结合红色情境精心创设议题,促进知识自然生成。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可创设三种情境。

1.问题情境

有效的问题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还能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首先,结合红色文化资源,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总议题;然后,提出与总议题有清晰逻辑联系的递进性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层次性发展。总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统领作用,子议题确保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八年级“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中,设置总议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产生和内涵看国家利益”,再设置递进性子议题“从《义勇军进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思考其为什么能吹响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号角”“‘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还被保留”等,引导学生在激烈的争论和思维碰撞中深刻理解“安不忘危、盛必虑衰”和“居安思危”的道理,懂得用行动去捍卫国家利益。

2.媒体情境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设置情境,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使教学情境更加直观、形象,增强教学效果。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模拟或再现红色历史场景,使红色故事更加生动鲜活;其次,通过在线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机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例如,在八年级“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长津湖》电影片段,创设议题情境,并设置总议题“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及子议题“如此艰苦卓绝的战争,为何中国非打不可”等,帮助学生在电影情节回顾中梳理历史脉络,充分认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

3.角色情境

角色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换位思考,加深他们对事件、问题的理解和感受,进而引发主动共情和深度的思辨。首先,选取与议题紧密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教学素材创设角色情境;其次,根据议题思辨要求设计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角色;然后,将学生分组或个别分配角色,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后,引导学生在客观分析与主观体验之间理解书本知识。

例如,在七年级“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经典红色文学作品《闪闪的红星》来编排话剧表演。然后,围绕总议题“感受生命的意义”和子议题“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又该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等,引导学生在经历经典回顾后进行生命意义的深入探索。

三、支撑延伸议题,巧设红色教学活动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构建相统一,建立校内教育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因此,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红色文化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真实情境教学,用活动来支撑和延伸议题。

例如,在八年级“维护国家安全”教学之前,可以带学生参观军事博览中心,通过实地参观、听取讲解、搜索资料来了解和感受军事科技的魅力。回到主课堂围绕“维护国家安全”这一总议题,设置链式子议题“军事装备的发展对我们国家有什么意义和影响”“维护国家安全是个人的事还是国家的事”等,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明白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