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维三格”模式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作者: 聂莲 吴婉婷 李光坤

运用“三维三格”模式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0

近十年来,面对学前教育事业规模的不断增长,年轻教师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主要群体,在我园新制定的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中,提出要围绕培养“专业教师”目标,系统设计教师成长计划,构建“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维度园本研修体系,争取到2025年培养出一批省、市、区、园优秀教师及青年骨干教师,在管理型、研究型、技能型和服务型不同类型上实现人才辈出。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园结合广东省校本研修项目的推进,设计了“三维三格”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

一、模式构建

我园针对园本教研的实践中存在着“基础薄弱、水平低、无体系、视野不足和凝聚力不够”五个方面的问题,参照柏林纳(Berliner)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构建了“三维三格”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重在构建内容与形式相合,系统有序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型。“三维”是我们的横坐标,是指教师教研组织的三种类型,分为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纵向指标,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三个职业发展的动态性水平层次:资格、升格和风格。资格对应的是能基本胜任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手教师;升格则顾名思义,是胜任型教师进入能手型教师的水平和层次;风格是指融入社会广泛文化需要并形成个性化特征的较高等级的专业发展层次。

二、模式运用

(一)以实践反思为重点的园本教研

实践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体内容和主要形式,教师只有主动地对自身认知和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反思,才能成长为更具专业性的教师。实践反思是一名专业性教师的基础能力,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具备促进自身不断成长和成熟的意识和能力。在这一维度,我们创新了以往的以领域为分组原则的园内教研建组的方法,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新教师自我成长的需求,推进以工作实践反思为主体的园内教研共同体“自组织”形式的建构。

(二)以同伴互助为要点的共同体建设

朱旭东教授曾从“学习社群”的角度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他认为“学习社群是在具有共同愿景和价值共享的组织中为了完成某种使命以学习方式而形成的共同体”(朱旭东,2014)。“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发展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学习社群。只有在园本教研中构建起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才能推动幼儿教师合作学习、深度学习和高效学习,进而实现高品质的发展。我园的教研共同体一共有三个层次,一是综合幼儿园五大领域和不同年龄层构建的园内教研共同体,二是以我园领衔的禅城区学前教育共同体,三是以省市级项目为核心的项目共同体。

(三)以专业引领为中心的园本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是多维度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内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自我更新等方面的不断拓展与深化的过程(叶澜,2001)。为避免园本教研过程中因教师专业性不足所造成的理论片面性,我们构建了专家—名园长—名师为一体的教研引领结构,专家引领以我园作为省级教研基地和省、市级教科研项目为平台;名园长引领主要以广东省聂莲园长工作室和佛山市省级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工作室为平台;名师引领以我园市、区级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为平台。

三、模式成效

(一)依靠实践反思,规划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路线图”

目前,我园为每一位新手教师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发展路线图,不仅为其建立入职与发展档案,关注其职业生涯初期的专业成长,还从幼儿园管理层面和个人专业发展层面出发,巩固职业素养、提升自我认知和教学效能,重视教师专业生活的连续性和过渡性,强化了教师一年基本入门、二年站稳脚跟、三年求得发展、四年走向成熟、五年成为骨干的职业目标和成长基础。在教师专业发展文化建设上,我园坚持提倡“三心”文化(爱心、耐心、细心)建设,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创新了师幼关系文化——快乐文化,也生成和巩固了教师行为文化——微笑文化,并积极营造幼儿园管理文化——家文化。依托幼儿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教师职业发展理念和方向。

(二)依托互助平台,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我们依靠园内教研共同体平台,整合“重反思、推自主、善合作、全覆盖”的园本研修经验,开创教师群体自下而上的民主平等、密切互动、聚合内生的教研形态,为教师搭建一个集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的园内研修平台,它是园内教师开展听课、磨课、展示的教师基本研修单位,在幼儿园科研组的指导下开展以“三自”(自主召集、自选专题、自选方式)为特色的日常教研活动。主要解决或优化班级一日生活管理、过渡环节、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以下三方面成果:一是形成具有独特幼儿园课程文化的专家型教师引领。聂莲园长于2016年顺利通过广东省正高级职称评审,成为佛山市第一位获正高级职称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二是锻造了一批逐渐走向专业成熟的骨干教师。潘渝老师是禅城区政府最早一批认定的名教师之一,为禅城区近10年来的学前教育共同体建设做出专业的努力。近3年里,2位老师分别获得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和佛山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成为带动佛山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榜样。三是获得了全国性集体荣誉。2021年9月,我园教师组获评“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荣誉称号,是目前广东省学前教育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此项集体荣誉不仅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办园质量不断提高,并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证明,也是我们不断生发的园所文化、新青年奋发创新精神融入中国新时代发展和创新潮流的印记。

(三)依附专业引领,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制高点”

我们深入实施“专家引领、以点带面、结伴成长、互助共享”的“引擎式”教科研共享机制,从实践层面为园本研修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形成了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良好生态。2016年以来,我园围绕“愉快”园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形成的课题成果“‘悦’体育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运用愉快园本课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基础教育)一等奖、“以民间手工艺活动为途径,构建创意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获市级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这些成果既是全体教师集体努力的结晶,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经历和见证。

注:本文系2022年度广东省中小学校本研修学校专项课题“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背景下园本研修团队建设的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2022XBYX131)研究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