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人行”课程的幼儿园园本教研

作者: 白小溪

基于“三人行”课程的幼儿园园本教研0

提升园所的保教质量水平,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以及促进教师反思及提升的高质量园本教研活动。基于此,我园在自主研发幼儿园“三人行”课程的基础上,深度思考如何推动教师队伍发展,提升教师素质,促进课程落实,真正实现“为孩子种下一生幸福的种子”。

一、基于“三人行”课程的园本教研内涵

“三人行”课程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基础、建构直接经验为原则,实现幼儿、教师、家长共生共长的课程模式。“三人行”课程研发以来,紧紧抓住“儿童立场·幸福生长”的精神内涵,深度开发了以儿童为本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路径及评价体系。人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教师的行为反映了教师对儿童以及教育事业的认识。为了促进课程落实,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让教师树立与“三人行”课程相匹配的儿童观。

(一)以儿童为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1.转变观念,再认儿童

所有教师应该对课程有明确的认识,为此,幼儿园对“三人行”课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为全体教师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在课程培训的过程中不断地传达“三人行”课程所主张的儿童观: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尊重每个幼儿的差异性;明确“三人行”课程所主张的教育观:珍视儿童的快乐童年。通过系统的培训,课程所主张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能够被每一位教师记在心中。通过“了解——认同——实践”这样的方式,让教师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有迹可循。

2.观察倾听,深度实践

儿童是课程的核心,教师的教育教学应该基于儿童的需要。那么,如何了解儿童的需要呢?观察和倾听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专业能力。针对这样的需要,我园为教师专门开设了与观察有关的教研活动。

一是看见儿童,明确观察的重要性。首先,组织教师在自由游戏时进行观察,可以使用拍照、文字等记录方法,观察的时间不得少于二十分钟。其次,教师分享在观察过程当中的惊喜。幼儿园工作相对比较琐碎,通过这样的教研时间能够让教师慢下来,有时间去观察幼儿,并且发现许多可以拓展的学习机会与可能。通过这样的“看见儿童”活动,教师们能够体会到观察的乐趣和重要性。

二是结合实际,学习观察的技巧与方法。在实际当中,面对班级30多名幼儿,教师常常会因为缺少一些观察的方法而感到苦恼。针对这样的问题,幼儿园请了一些在观察方面比较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予以解答,也请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分享,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还开展针对观察的训练活动,比如提前录好一段幼儿活动的视频,教师现场根据视频记录进行相互交流。

(二)教研服务课程

1.理念共鸣,目标明确

“三人行”课程致力于培养身体健康、情感积极、习惯良好、思维创新的幸福儿童,教师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在生成、实践课程的过程中才能够抓住课程的核心。要培养幸福的儿童,应着力于培养有成就感、有目标感的“三人行”课程教师。基于不同层级教师特点,制定了教师成长的“一、三、五、十”计划,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及研修评价手段。(见图1)

2.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为了支持教师专业的深度发展,基于“三人行”课程,我园有针对性地做了相应的教研规划,分级、分类、交叉式覆盖了不同层级、不同内容的教研重点。形成以研究院、园所教研室及年级组为核心的教研共同体,共同推进教师成长、课题研究、项目落实、日常保教、幼儿发展专业知识、领域教学经验在内的多项专业发展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每周一会、问题导向、一日一议等多种形式参与教研,形成园所课程资源库、资源案例、经验论文等研修成果。(见下页图2)

二、以关系为基础,提高教师工作热情

在现实工作中不难发现,许多幼儿园的教研工作存在难以推进的困境。基于“三人行”课程,我园教研从关系出发,创造和谐的教研氛围。

(一)人人都是教研的主人

“三人行”课程中教研形式十分多样,根据参与者的规模可以分为班级教研、年级教研和全园教研。班级教研主要是通过班级“一日一议”对班级儿童学习与发展情况、班级常规事务进行研讨,通常主班教师是研讨的组织者,大家对当天存在的问题和课程开展情况进行“脑力激荡”。年级教研以年级为单位,各班成员分别承担教研会议的组织者,让教师们就各班课程进展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讨。全园教研则是针对全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讨活动,这样的研讨活动设置有讨论环节,让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基于“三人行”课程的教研活动是高参与性的,是支持教师主动获得的,让每个人都有充分表达的机会,尊重每个人对教研活动的贡献。

(二)像支持儿童一样支持教师

“三人行”课程认为,课程实施的过程是儿童、教师、家长共生共长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也如同儿童一样在不断的发展、成长。如果希望教师支持儿童,发挥儿童的自主性,那么教师首先需要感受到这样的支持。由此,园所提出“像支持儿童一样支持教师”,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并且尊重教师的差异,为每位教师提供平台。例如,教研人员会开展个别化的小教研,在班级观摩后,参加班级一日一议,与班级教师共同探讨班级活动的开展,以激发、提问和促进反思的方式,激励教师思考。再如,幼儿园发挥已有的教研力量,分成教师感兴趣的专题,让教师能够自主选择,参与不同的研讨小组,变教研任务为自主选择。当教师主动选择的时候,教研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三、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幼儿园教研的核心目的是解决教师在保教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教研活动应以问题为导向。

(一)为教师提供反思框架

反思是促进教师深度思考的重要途径。因此,支持教师积极反思应结合课程的需求为教师提供“台阶”即反思的框架。例如:我园进行的“一日一议”活动中,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能够坐下来反思和交流当天的活动,并将关注的重点聚焦在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上。因此,我们会引导教师依据反思框架进行思考,反思的问题可以包括:①班级教师配合的情况,如:班级教师站位、补位情况,配合是否默契?②幼儿发起的自主活动和教师主导的活动时间分配情况,如:什么影响了时间的分配?如果教师主导活动时间过长,有什么感受?以儿童发起的自主活动时教师的感受如何?③幼儿的新发现及后续的支持,如:有什么新鲜事引发了幼儿的关注?班级里面最近有什么变化?④当前进行的活动中对幼儿的价值,如:活动对于班上的幼儿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二)在实践中检验成效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活动,不仅聚焦于教师反思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还聚焦于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人行”课程重在行动,因此教研的过程也是一个个行动研究的过程,教师在行动之中发现问题,还应针对问题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检验其实施效果,验证策略的有效性。

四、基于“三人行”课程的幼儿园园本教研成效

基于“三人行”课程的教研活动,是在一定的儿童观和价值观引领下,在一个人人想说和人人敢说的环境中,以现实的真问题为导向,将园本教研落到实处,教师成长通过形式多样、关注实践、研究的教研机制,实现从达标型走向研究型的提速,助推成熟教师走向骨干的提质以及引领骨干走向专家的提升。实施“三人行”课程的园本教研以来,教师基于课程建设的育人能力全面发展,教师参与编撰教育实践专著,先后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形成园本化课程实践操作手册50余册,将经验转化、沉淀,进一步指导育人实践。我园先后培养出广东省特支教师、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等名师共36名,向广东省输出多位园长,让更多的幼儿、家庭受益。

注:本文系2022年度广东省中小学校本研修学校专项课题“过程性质量视角下教师师幼互动能力有效提升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2XBYX129)研究成果。

本专题作者所在学校为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