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的守望者

作者: 曹加明

人世间的事,很多都是知易行难,教育亦不例外。物欲滚滚的时代,何以笃定、从容地做一位教育的守望者呢?走进詹大年校长与他的学生及学生家长合著的《丑小鸭校长与白天鹅孩子》一书,其实也是依托文字走近了詹大年校长这位真正的教育的守望者。

放大教育的格局:多一些尺子和标准

固执地举着唯一的成绩之尺,显然不仅是不合时宜的,更是将教育狭隘化了。因为教育不是生产千篇一律的模具的工业,所以教育不能只有“学业成绩”这一把衡量的“尺子”。詹大年校长当然深谙此理,因此在他任校长的云南省宜良县丑小鸭中学,衡量学生成长的除了常规的“尺子”和标准,还有心理、艺术、人格、健康、表达、梦想等,特别是突出了心理健康,关注并促成学生人性的舒展,这无疑将教育从局促、狭隘中引导出来,从而真正放大了教育的格局,也真正地解放了学生的心灵。

守住教育的原点:多一点尊重和理解

某种意义上,没有尊重和理解,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尊重,所谓的教育至多沦为想当然的灌输;没有理解,所谓的教育极容易滑入“自以为是”的训斥和倾倒。因而,守住尊重和理解之教育原点格外重要。在詹大年先生所守望的丑小鸭中学,学生不是被训斥和管束的对象,而是被校长詹大年和教师们尊重的独立的生命个体,是被老师、同学所理解的独特的这一个“人”。学生一入校门,迎接他们的就是尊重的目光;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是在被理解中度过的。他们在被尊重中学会了尊重,在被理解中懂得了理解。

提升教育的品位:多一些爱心和智慧

没有爱心的投入,教育很容易沦为空洞而无人情味的说教;没有智慧的播撒,教育极有可能滑入单调、无趣的“泥淖”。詹大年校长和丑小鸭中学的教师们一起将爱心融入教育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当中,真正接纳学生、理解学生、从内心深处关爱学生,在教育实践中体验着给予学生教育之爱的快乐,也收获着学生的尊重和发自内心的爱戴。真正的教育是对心灵的唤醒和鼓舞,这当然是需要教育智慧的。

詹大年先生和他的同事们的教育智慧是朴素的,真诚的倾听、坦率的分享,志在唤醒学生,激发起学生内心向上的力量,就是他们的教育智慧。这格外“接地气”的教育智慧,无疑提升了教育的品位。

净化教者的旨趣:多一点淡泊和大气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急功近利、汲汲于世,显然很难活得从容大气。詹大年先生曾坦然地说:“我没想过失败,也没有想过会倾家荡产,我只是想如果我能让一个被放弃的孩子回到正常的生命状态,就是成功;如果能够让几近崩溃的家庭找回欢笑与希望,就是幸福。”在詹大年先生看来,教育显然不是升官发财、博取个人功名利禄的手段,因此他的教育人生既特别平和朴实,又淡泊大气。

詹大年先生真诚地与读者分享——“生命,来也平淡,去也自然。生命里,本来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大事。哄孩子,教自己,每一天。这样,很好。”詹大年先生的淡泊与大气,无疑净化着我们教者的人生旨趣。

多一些尺子和标准,多一点尊重和理解,多一些爱心和智慧,多一点淡泊和大气,耐心地促成“丑小鸭”向“白天鹅”的“逆袭”。放大教育的格局,守住教育的原点,提升教育的品位,净化教者的旨趣,从而做真正的教育守望者,一线教师责无旁贷。

上一篇: 让语文课慢慢走
下一篇: 学习与人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