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慢慢走

作者: 温水义

昆明,别称春城,云南省省会,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风光绮丽,四季如春。对于作家汪曾祺而言,昆明就是他的第二个故乡。因为在那里,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还遇见了与他相知相守的爱人施松卿。

《昆明的雨》便是汪曾祺想念昆明的散文代表作之一。题为“昆明的雨”,却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人、物、景、事一幕幕展现出来。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满满的都是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汪曾祺曾说:“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昆明的雨》正是这样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其中充满了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与氛围的美。

我让学生们以“寻美”的姿势进入文本阅读。课堂静悄悄的,只有翻书的微响,和我慢慢走动的轻轻的脚步声。时间开始在文字间流逝,几分钟,十几分钟过去了,有许多学生抬头望向了我,我知道他们的思绪一定被作家笔下动人的雨润湿了。于是,我示意学生们停止阅读。

许多学生站起来发言。有学生喜欢雨季中一点都不酸的像烧得炽红的火炭的“木炭梅”,有学生喜欢房东母女送来的还沾着雨珠的缅桂花……学生们的发言似乎被昆明柔和的雨水滋润着,课堂融洽得就像教室窗外的和风拂过树梢那般令人惬意。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 ,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特别是语文科代表陈茵之同学在分享苗族女孩子雨天卖杨梅一段时,让人在脑海中不断描绘出昆明雨天卖杨梅的画面,课堂上也荡漾着浓浓的诗情画意……

英国教育理论家怀海德说:“忘记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来的就是教育。”这节语文课,我似乎没有教会学生什么,也没有具体要求什么。可能多年以后,学生们都忘了我在课堂上说了些什么。但是,我想,语文课应该是慢慢地、一点儿一点儿地渗透和影响吧,就像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