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沿线越野赛事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冯亚文 马金海摘 要: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当地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大宁县越野赛事旅游发展为例,针对大宁县越野赛事举办呈现出的问题,从创新越野赛事主题、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增设趣味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和优化宣传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大宁县越野赛事旅游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黄河流域;越野赛事;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户外生活方式的普及,人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而是更加注重出游的体验感。越野赛事旅游因能满足人们的探险欲,正逐渐成为当下潮流的旅游方式之一。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游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越野赛事在黄河流域举办,能将厚重博大的黄河文化与越野赛事的冒险精神相结合,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为“文体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围绕山西省大宁县越野赛事旅游发展历程,以点带面,旨在研究黄河沿线越野赛事旅游的发展策略,为推动黄河沿线旅游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大宁县越野赛事旅游发展现状
大宁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黄河北干流东侧,境内山脉纵横,地势复杂,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对发展越野赛事旅游来说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目前,大宁县共举办了四次越野赛事,包含越野跑和汽车越野赛两种项目,其中越野跑赛事1次、汽车越野赛3次。
2018年9月23日,大宁县举办了第一场越野赛事——中国大宁国际越野跑挑战赛,也是临汾市首次举办的山区越野跑比赛,沿途多以乡村为主,路况包括柏油路、砂石路、台阶路、土路等,860名国内外参与者齐聚大宁,享受运动和游览山区风景带来的双重乐趣;2023年10月14日和2024年5月1日大宁县与吉县联合举办了三场汽车越野赛,大宁县的赛场设在黄河沿岸的马头关景区,比赛场地紧邻黄河,赛事线路以黄河故道和520国道为基础,创新加入山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融合了黄河沿岸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独具挑战的地形元素,赛道特点鲜明,充满魅力。两年间,大宁县的邻县吉县加入了越野赛组织者行列,赛道从35公里延伸至70公里,报名参赛的赛车手从180名增至500多名,赛事项目增加了摩托车爬坡技巧赛,规模有所扩大,吸引游客上万人,影响力明显提升。
大宁县推出赛前车辆免费寄存服务,参赛选手可以将参赛车辆提前运输至免费停车点,保证参赛选手赛前能自由活动;沿路设置指引路牌,引导选手和游客前往场地,节约其时间成本;为参赛选手和游客提供特色住宿和餐饮服务,如窑洞民宿等;推出黄河音乐节、机车巡游、机车文化展、黄河大集和农特产品展销等特色体验活动,多触角吸引参赛者和游客前往。
二、大宁县越野赛事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持续吸引力,无法为当地带来长期效益
长期以来,赛事旅游中的比赛时间、地点相对集中,决定了其带来的效应也具有集中性。大宁县越野赛事旅游发展正进入平稳运行阶段,从赛事本身来看,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项目较为单一,近两年举办的赛事以汽车越野赛为主,因此参赛群体相对固定,参赛人数的增加也只是在赛车手群体范围内,局限较大;二是主题较为固定,三次赛事名称分别为“黄河澎湃 英雄无畏”大宁沿黄英雄大会、“宏源杯”大吉520黄河英雄会汽车越野挑战赛、“大吉520”黄河英雄会汽车越野挑战赛。由此可看出赛事创新度不足,类似的赛事新鲜感难以持续,游客多次观看后容易感到乏味,因该赛事前往大宁县旅游的概率就会有所降低;三是举办频率过低、持续时间短,目前大宁县举办汽车越野赛的频率为一年两次,每次持续时间为三天左右,不仅缺乏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还会导致游客对在大宁县的旅游行为印象不深,以及容易造成赛后场地闲置、维修费用高等问题,严重浪费越野资源,对当地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无法持续显现[1]。
(二)文体旅融合趋于表面,相互作用效果不明显
大宁县越野赛事依托黄河资源,比赛地点设置在黄河沿岸,并成立了黄河英雄营,赛事以黄河精神为载体,以越野比赛为表现形式,为黄河流域文体旅融合探索了新路径,提供了一定启示。但是,在文化层面,由于对黄河精神“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内涵挖掘得不够深入,对本地特色文化呈现不足,文化底蕴展现略显单薄;在体育层面,越野赛事的场地虽选址于马头关景区和黄河仙子祠附近,却因与其他景点距离较远,联系不够紧密,旅游资源缺乏深度互动与整合,未能充分发挥越野赛事对周边旅游资源的宣传作用;在旅游层面,由于对相关旅游信息的宣传不够完善,游客很难全面了解赛事及周边旅游资源,文体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效果不明显,三者未形成强大的合力,无法体现文体旅融合应有的价值和魅力。
(三)参赛门槛相对较高,普通游客无法参与
大宁县越野赛事以汽车挑战赛为主,在2024年5月的比赛中增设了摩托车爬坡技巧赛,这类赛事对参赛车辆、参赛车手的要求都颇为严格,一般对赛车性能和赛车手年龄、身体素质和证书资质等方面都做了规定。一方面,对参赛者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严格要求,意味着参赛者必须有专业训练的经历,能保证比赛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对专业性的要求在无形中也抬高了参赛门槛,使很多潜在的参与者望而却步。观赛游客中不乏对越野赛车感兴趣的人,但存在无法参与的情况,参与感不强会使游客缺少体验感,产生失落和遗憾的心理,无法真正激发出游客的热情,影响游客的综合体验,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越野赛事的普及,容易造成重游率低、游客数量逐渐减少等问题,最终影响越野赛事旅游的发展。
(四)基础设施不完善,游客承载量低
目前大宁县越野赛事场地附近设置了停车场,修建了公共卫生间,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还在营地设置了餐饮摊位,在周边村落整修改造了特色窑洞以供游客住宿,基础建设大体完备。但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一是交通便利性欠佳。道路状况和公共交通未能很好地满足赛事需求,游客驱车前往越野赛事的停车场后,仍需步行前往越野赛事场地,且这段道路十分崎岖,坡度陡、弯度大,路面石子多,雨雪天气道路更是泥泞坎坷,若是开车直接前往越野赛事场地,既容易加速车辆磨损,也易造成危险,游客到达后只能将车停在路边,会造成交通拥堵。二是食宿条件存在一定局限性。赛事场地距离城区近40公里,营地虽设置了几个餐饮摊位,但选择较少,且多为本地特色食物,受饮食习惯差异影响,很难满足每个人的习惯;距离越野赛事场地最近的村落是太古镇岭上村,当地村民居住的窑洞是响应国家扶贫政策而建的易地搬迁住房,多为村民自己居住,窑洞环境朴素,且数量有限,无法同时容纳几百个游客居住。
(五)宣传力度薄弱,未形成强大的传播效应
越野赛事的举办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若宣传力度不足会导致资源浪费,造成多方面的损失。大宁县越野赛事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卖点本应极具吸引力,但因赛事传播范围狭窄,宣传效果不显著,不能有效吸引潜在的受众。究其原因,一是地理因素的制约。大宁县地处偏远,旅游业发展速度缓慢,与邻县相比知名度不高,使宣传活动的开展受限,在同等投资条件下也不能达到繁华地区的宣传效果,信息传播速度慢,因此宣传的难度和成本较大,这会影响到大宁县越野赛事旅游整体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升。二是对新兴媒体的运用程度不够理想。大宁县越野赛事赛前的宣传载体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为主,赛中会增加直播渠道,赛后一般是以新闻报道结尾,虽然运用了新媒体宣传,但创新程度不够,效果不佳。
三、大宁县越野赛事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突破传统思维,创新越野赛事
独特的越野赛事主题能够赋予赛事独特的内涵,奠定整个赛事的基调,使越野赛事在众多赛事中脱颖而出,快速吸引游客参与,并激发游客的兴趣,产生共鸣。例如,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颁布,表明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建议大宁县相关部门在筹划越野赛事时,引入生态保护概念,既能吸引游客兴趣,又能引起公众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视和关注。再者,建议大宁县丰富越野赛事的种类,将越野跑、摩托车越野赛增设为固定项目,在此前的基础上优化越野跑路线,打造出独树一帜的赛事主题,同时注意提升赛事的专业性和加强安全保障。吸引热爱越野项目的游客加入比赛,既能增加越野赛事举办频率,又能扩大参赛人群,提升越野赛事的吸引力及影响力。
(二)整合资源规划,开发“文体旅”套餐
政府部门应发挥引领作用,牵头对当地文化、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摸排,将摸底资源进行整合,制订综合性的规划。一是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大宁县资源进行深入分析,整合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文体旅”深度融合路线[2];二是从精神内涵、自然环境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探索黄河文化与越野赛事的适配度,丰富越野赛事内涵,增强赛事特色,以越野赛事为载体,发扬黄河文化,保护黄河生态;三是开展市场调研,结合越野赛事推出包含文化体验、旅游观光的套餐产品,与当地旅行社合作,广泛推广旅游套餐产品,增强大宁县旅游的竞争力。
(三)聚焦游客需求,开发趣味越野项目
趣味越野项目能给予游客刺激和兴奋感,有助于其释放情绪、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同时,也可以使闲置场地得以运用,避免资源浪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大宁县应主动对标游客需求,设置门槛低的趣味性越野项目,向观赛者敞开怀抱,拓宽参与群体。具体而言,一是开发一条趣味卡丁车越野体验旅游路线,搭建露营基地,配置专业教练和安保人员,设计适合团建、亲子互动等场景的趣味越野项目[3];二是举办小型趣味越野比赛,如接力赛和计时赛,让游客逐步了解越野比赛,鼓励“观赛者”向“参赛者”身份的转变;三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等科技手段,将实际比赛场地、路线融入虚拟场景,向游客提供刺激的越野体验,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越野赛事的魅力。完成越野项目后,颁发越野挑战成功纪念徽章,进一步增强游客的成就感,也能鼓励游客积极参与。
(四)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优质的基础设施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具体举措有两点,一是根据举办越野赛事的经验,合理预估游客人数,按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线路,增加公共交通车次,鼓励游客乘坐公共汽车前往比赛场地,避免交通拥堵;在场地周边增设特色窑洞,丰富小吃摊位,解决游客食宿问题;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升网速,保障游客的通讯需求。二是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为服务人员提供培训,帮助他们学习基本礼仪、专业知识,提升应急处理的能力,同时建立评价机制,对游客反映良好的民宿主人、商家等给予一定的奖励,根据游客反馈不断改进服务。
(五)优化宣传方式,设计周边产品
当前,最受公众欢迎的新媒体形式莫过于短视频和直播。为了有效推广越野赛事,应紧密结合当地特色,不仅要充分利用自媒体的热潮来拓宽宣传的边界,更要勇于创新越野赛事的宣传形式,精准捕捉并运用“流量密码”,以拥有更广泛、更深入的影响力。一是邀请形象正面且风格与越野赛事主题相契合的网络红人,向观众介绍赛事特点,分享旅游内容及感受,并在观赛结束后与车手进行深入交流,深化直播内涵。官方还应及时关注网友反馈,若反应良好可与博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二是鼓励当地居民直播,提供直播技能培训,帮助居民掌握基本的直播技巧,让他们的直播内容可以充分体现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坡特点,展现良好的风土人情;三是设计越野文创产品,好的文创产品不仅能增强游客对大宁县越野赛事旅游的印象,更能起到宣传作用。文创设计可以采取有奖征集的方式,鼓励全民开拓思路,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确定好设计图样后,应积极联系工厂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在售卖阶段,应设置官方摊位,明码标价。创新宣传方式,能够扩大越野赛事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潜在的参与者。
四、结语
黄河流域越野赛事旅游蕴含着巨大潜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文体旅”融合发展,跟上了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但是,其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也不容小觑。大宁县应从完善整体规划、优化基础设施、加强创新宣传等方面切入,创造更多高质量的越野赛事,打造黄河流域越野赛事品牌,带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以期成为中国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参考文献
[1] 朱慧敏,柏林.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4):43-45.
[2] 杜晓敏.文体旅融合视角下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9):73-75.
[3] 焦一凡,马兆明.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4(3):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