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美育之花,结美育之果

作者: 林哲锋

栽美育之花,结美育之果0

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对美的追求和美的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活动,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美。

澄海中学白沙校区是澄海中学复办初中的一个崭新校区。对每一届新生的入学教育,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澄中文化。澄海中学创建于1915年,历经百年风雨洗礼、春华秋实,培育了无数英才,桃李满天下,芳菲飘四方,学校已成为潮汕地区一所负有盛名的学校。百年校史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与丰厚的文化遗产,值得每个澄中的后来人去读懂她。

原澄海中学副校长李哲华撰写了《澄海中学百年记》,全文共640个字,反映了澄中的发展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彰显澄中文化精神所在。文字形式虽美,但多少还是有些抽象化,笔者认为,如果能把画作与文字结合在一起,更直观易懂,当画作展现在欣赏者眼前时,效果更佳。水墨画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在似与不似之间,带有历史的朦胧美感,也有现实表现主义,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可以引导学生重温过去珍贵的一面,更要珍惜今天这美好的学习生活。百年澄中校史就是一部教科书,“润物细无声”的美育,让学生知道美就在身边。因此,我们发起了“水墨百年澄中”系列作品创作活动。

一、栽培美育之花

1.多方搜索,资料收集

经过多方面的搜索,我们收集到了《百年澄中》《澄海中学建校90周年纪念画册》《图说澄海》《书香澄海》《澄海市志》《红色汕头》《澄海中学年刊》、校史室图片、校园建筑照片、网络图片等直接或间接的文史资料。每个主题收集的图文资料以电子版保存起来,根据时间轴的纵向发展,与历史背景的横向事物整理成一个个电子格式文件包,便于参考查阅,深入研究。

2.解读文字,设计手稿

活动之初,着手制定周密计划,每个学期按学月实施活动。第一学期:第二学月(第5—8周)文字解读,收集资料;第三、第四学月(第9—16周)画速写手稿。第二学期:第一学月(第1—4周)画速写手稿;第二、第三、第四学月(第5—16周)水墨画创作。根据内容主要分成三个类别:人物篇、景物篇、综合篇。

画速写手稿,先用铅笔起稿,再用圆珠笔或钢笔定稿,每一幅根据文本内容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尽量做到图与文的准确诠释。完成手稿后通过电脑扫描转化为电子图片,局部需要修改的地方使用Adobe Photoshop软件进行处理。对于部分画作里面的人物形象要作较为真实的描绘,把相应图片打印成大图纸,以备后期画水墨画前拷贝底稿,使用拷贝台进行拷贝,既能对原有人物形象轮廓准确生动描绘,也减少了作画难度,提高了作画的效率。如果一幅画失败了得从头来,就能重新快速拷贝另一张铅笔稿了,也增强学生创作的自信心。

3.精心准备,着手创作

为了创作出质量较高的作品,我们特地挑选部分有水墨画绘画基础的学生参加创作活动。由于八年级第一学期专门开设了半个学期的水墨画课程教学,大部分学生对水墨画有所了解和体验,我们在全年级16个班挑选这方面相对优秀的学生来参加这项创作活动。每周在周三、周四下午七、八节进行,每次由两名指导老师现场辅导,及时解决作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整个过程师生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虽然中途也有个别学生想放弃,经过老师的鼓励,最终还是坚持下来。最后完成的作品水平上虽存在差异,有特别优秀的,也有水平一般的,但都是学生最质朴的作品,意义非同一般。

作品的落款至关重要,它是一个作品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作的后期,我们专门让几位有书法特长的学生进行题款。加盖印章使作品更具完整性与美感。这部分的任务,就是发挥团队的协作的力量,邀请篆刻兴趣班的师生去创作完成,这也是一项繁重的任务。作品完成后,把每一枚姓名章送给参加这项创作活动的学生,算是对他们辛勤劳动的嘉奖。当80位学生画的80幅作品完成题款、盖章后摆在面前时,师生终于收获了创作的喜悦,作品是师生的创作结晶,更是学校一项美育活动的成果。

二、结出“美育”之果

1.美育成果,薪火相传

创作历经近一学年,描绘的事物有校园建筑、历史性的画面、真实的人物原型等,每一幅都力求从图文上踏着“时代的印迹”,找到“澄中的符号”,传递“美育的信号”,这是一部精彩的校史“教育大片”,一次美育的“文化大餐”。学生不仅在创作过程中尝试结合了水墨画与历史记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对观者而言也是一种美育的熏陶。正如最后的主题语“追颂前贤,勖励后生”,希望新一代澄中人能更好地感受百年澄中的精神,沿着前人的脚步稳步迈前。

创作的每幅水墨画作品均能紧扣《澄海中学百年记》文字主题,如表现澄中历史的特殊日子“时维乙未,岁届吉羊”,画作传递了澄中自1915年开始办学,至2015年时为100周年。校庆日定为每年的5月9日源自“百十六人,上凤凰山”“奔向光明,震撼潮汕”,即1949年5月9日澄中116名师生上凤凰山参军,其革命壮举,震撼了黎明前的潮汕大地。澄中百年,为国育才,不忘读书报国的办学初心,造就出代代英才俊杰,“钟灵毓秀,厚积流光”“士农工商,才显能彰”“科技文艺,星斗辉煌”,这些表现人物的画作,正是一批批澄中人谱写的动人乐章。一百年来,澄中历尽沧桑,坚定从容地走过风起云涌的大革命风潮,走过硝烟弥漫的抗日烽火,几经沿革,一路前行,历程曲折而又光辉,正如“流离转徙,百里避迁”“弦歌不绝,樟林浮山”“学宫旧址,筹建校园”,这些画作表现了办学之艰辛,从便生医院、饶平浮山、古镇樟林,到学宫旧址办学,学校育人使命始终不渝,芳菲飘四方,薪火相传。

2.作品展览,美育熏陶

“水墨百年澄中”系列作品通过装裱后,专门布置在学校体艺馆一楼展厅,让师生感受百年校史文化、沧桑历程、百年辉煌、百年的高光点。这折射了中国近百年来教育、历史、人文、家国等发展变化,是一部摆在大家眼前的学校美育教科书。创作过程中,师生共同推进学校美育发展,作品将永久陈列在展览厅中,参与创作的学生获得了荣誉感。学校将组织每一届新生入学参观,感受了解澄中的文化精神。

3.线上视频,美育传播

在创作后期阶段,我们把全部作品拍照整理,以备制作视频和以后出作品集使用。制作的短视频发布在学校微官网,供全校师生、校友、更多社会人士人欣赏。据统计,2022年拍摄的澄海中学107周年校庆的宣传片,点击率就超过3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