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会在广州召开
10月20日,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会在广州召开。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孔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加强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健全制度机制、完善课程体系、搭建教研平台、建强师资队伍,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一些地市和学校主动作为、先行先试,为全省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探索了很多有效做法,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认识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现实要求,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内在要求,不断增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会议强调,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深化思政“金课”体系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质量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深入实施“南粤优质思政课程建设计划”,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必修+选修”相结合的高质量思政课课程群。要推动教师一体化培训培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配齐配强各个学段的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建立校地、校际协作机制,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对于一体化重要性的认识和一体化教学素养能力。要高质量抓好共同体项目建设,打造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样板工程。积极探索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广东路径、广东方案,努力打造出有较高标识度、在省内甚至国内有影响力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品牌。要充分发挥专家指导组作用,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服务引领。
会议要求,各地各学校要加强统筹、协力推进,落地落细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奋力推动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为有关共同体项目进行揭牌、授牌,并为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颁发聘书。
会后,举办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通过在线方式观摩学习。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分管领导,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广东省)成员单位负责人,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牵头高校分管领导,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参加会议。
(粤教宣)
广东全面开展“百人千校”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讲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讲,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广大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素养,广东省以第7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为契机,全面启动实施2023—2024学年“百人千校”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讲活动。
广东省教育厅邀请138名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专家组成专家宣讲团,以进校园实地宣讲的形式,对全省各地市1118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开展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科普宣讲。开展宣讲工作的同时,宣讲专家根据自身专业特长积极做好区域近视防控调研、评估、督导、指导和反馈等工作,帮助区域教育部门和学校分析近视防控形势,制定工作改进措施。
9月1日以来,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专家宣讲团已有18位专家,走进22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开展科普宣讲活动,近2万名师生参与活动。宣讲专家通过向师生介绍眼睛的生理结构和近视发生的因素,让师生了解近视的症状、危害和预防近视的科学方法,引导儿童青少年养成爱眼护眼的良好习惯。宣讲活动广受学校、师生和家长欢迎。
目前,省“百人千校”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讲活动火热进行中,各地市、县(市、区)同步开展本地区科普宣讲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学校、师生和家长了解掌握眼健康知识和护眼技能,让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粤教宣)
本栏责任编辑 韦英哲
2023粤港澳融合教育论坛在香港举办
10月12日至13日,以“和衷共济 普惠融合——粤港澳特殊教育的新视野”为主题的粤港澳融合教育论坛在香港教育大学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教处处长黄伟、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幼儿及小学教育处处长蔡敏芝、救世军港澳地域秘书长陈徐香凝和香港教育大学校长李子健等出席并致辞。广东省教育厅有关处室、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有关高校、开展融合教育的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及港澳地区的代表共500余人参加了论坛。
黄伟指出,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育公平、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和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共同富裕、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作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明确了发展路径,为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他希望粤港澳三地能够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凝聚大湾区特殊教育发展合力,发挥“一带一路”交流枢纽的独特优势,将特殊教育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统筹建设、一体推进,向世界讲好中国特殊教育故事、提供中国特殊教育经验,为中国教育走出去,增强教育国际影响力作出应有贡献。
李璧亮指出,融合教育是让残疾学生进入普通班级,与普通学生共同接受教育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提升残疾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弥补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具有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及时进入普通学校就读,使他们在融合的环境中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对其个人终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强调,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实施融合教育,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适应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现实需要,是让每一个残疾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系统实施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健全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注重示范带动,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特殊教育办学经验,尤其在推进融合教育、强化师资培训、保障特教资源等方面特点突出,全省建成随班就读示范区9个,示范校(园)64个。
论坛活动包括主题讲座、专题分享和学校参观。粤港澳三地融合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校长教师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教育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研讨,丰富了具有粤港澳地区特色的融合教育理论和融合教育制度,推进粤港澳融合教育事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
(粤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