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镇中心小学:让每个师生都能被看见
作者: 韦英哲
改革,一切从改变开始。近年来,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秉持“尚艺明慧,以艺启慧”教育理念,在课堂、管理和德育等方面锐意改革,构建全方位评价体系。2021年,“学业评价与德育评价改革”项目入选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
2016年,学校提出“艺慧教育”理念后,首先聚焦的就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制定了“五慧”课堂评价标准,即慧思、慧心、慧美、慧体、慧创。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项目化考核+情境任务解决”为载体的“游园式考核”,将核心素养检测渗透在游戏式的活动中,形成了以故事情境为主线,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考核项目,并建立了相关题库。
教研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先锋。作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校,长安镇中心小学倡导基于问题的体验式教研,各学科教师参与教研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实现教研生态大转变。
“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在教师,只有让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开展真研究、解决真问题、获得真成长,才可能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校长钟晓宇以身作则,与教师们一起投身课堂实践研究。她有一张特别的“课表”——校长听课安排表,一学期累计听课100节。“有一个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主动邀请我去听她的课。因为她看见了别人的精彩,也想看到自己班上学生的精彩。”
在每周的学科教研中,教师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开展“三微”集体备课:微话题研讨——侧重当前教育教学的热点和难点;微主题研修——侧重于系统化的新课标学习;微课堂研磨——侧重各学科每月一主题“种子课”的研磨,采用集体备课,分A、B、C角研磨课例,最终形成精品课例。学校还形成“一单一规一表”课堂评价,即促进思维深刻的进阶式学习单、驱动自我评价的多元课堂量规、素养导向的观课表,有效促进艺慧课堂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
在真研究中,教师们自然而然地融入年级管理中。2020年3月,长安镇中心小学开启由学校核心行政担任年级执行校长的“1+6+N”年级治理模式:“1”是以校长为首的核心团队,“6”是以年级小校长为中心的6个年级核心,“N”是基于任务和项目产生的微团队。
钟晓宇表示,“1+6+N”扁平化管理有效凝聚年级常规管理和课堂变革所需的多方合力,包括相同学科教师、同一班级中各教师、同一年级中各班级之间的合力。每两周一次的年级教研,教师聚焦本年级常规管理问题和课堂实践反馈展开积极研讨,形成年级管理策略与课堂实践方案。
教师人人都是管理者、研究者,学生人人都是小主人。在德育评价方面,学校围绕“礼、序、学、动、艺、劳、助”展开,让学生懂得文明礼让、自觉守序、关注才艺、阳光运动、热爱劳动、勤奋好学,成为艺慧相融的“艺慧好少年”。
学校还把“红领巾争章”活动融入德育评价体系,构建人人可行、天天可为、阶梯进步的红领巾评价激励体系。“争章评价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我们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参与设计争章细则。”学校党支部书记陈海燕介绍,红领巾争章以学校少先队大队和中队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作用。比如,家长见证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全过程,成为孩子争“健体章”的一个评价主体;在社会实践研学过程中,导游、司机等参与“小主人章”的争章评价。
长安镇中心小学探索促进人的感性与理性和谐发展的教育,让师生艺术而智慧地生长。而每个师生的成长,都是一次次“被看见”的过程。
本栏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