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行为,走进学生内心
作者: 袁佳红孩子们从自然人慢慢变成社会人,必然有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规则需要遵守,有一些知识需要学习。可是让生性活泼好动的孩子遵守规则,他们常会难受不适,甚至产生冲突。教师要学会读懂学生的行为,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课前的大哭大闹
一天,刚刚打上课铃,我走进教室,小乐趴在桌子上大哭,哭声震天动地!平时无比顽皮的小乐居然会这样哭?同学们面面相觑,我也感到很错愕。虽然之前已经知道小乐是全校大名鼎鼎的“调皮蛋”,但我刚接手这个班,对小乐的了解还不多,不敢妄下断言。
这时,全班学生都看着我,等着我解决问题。如果任由小乐继续哭,那么全班学生的学习都会跟着受影响。但小乐此时最需要的应该是同理心,在众目睽睽下不伤他自尊的同理心。我想了想,用手示意学生安静,然后说:“小乐哭成这样,一定是有他的原因的。如果你们遇到伤心或愤怒的事,可能也会忍不住哭起来。”学生们看着我,默默地点头。“这样吧,你们先看会书,我们给他一个平复情绪的时间,好吗?”听到我的建议,学生开始安静地看书。
不到两分钟,小乐慢慢平静下来了。我走过去,弯下身子,小声说:“下课以后,袁老师再帮你处理问题,现在我们先上课,好吗?”他虽然还趴在桌子上,但点了点头。于是我照常上课。
下课后,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他说:“老师,没问题了,我好了!”这就好了?真是不可思议。我不知道这学生经历了什么,但是暴风骤雨式的情绪就这样过去了。
其实很多时候,虽然学生哭得昏天黑地,好像难以止息,但是只要把开关按对了,比如先理解他,给他时间,他们很快就能自己控制住的,不必上纲上线。
不肯上学
一天早晨,我刚刚进校门,一个家长给我打电话,说:“袁老师,小桓今天说什么也不肯上学。我实在没辙了。”“为什么呢?”我有点惊讶,因为这个学生平时看起来挺活泼、挺积极的。“他说他压力很大,现在学业负担重……”小桓妈妈回答道。这有点奇怪,学业压力大不可能是突然发生的,应该是另有原因。于是我说:“你回忆一下,昨天他遇到什么难题了吗?”“哦……我想起来了,他昨天晚上写完作文以后,说自己作文写得不太好,班上肯定有别的同学写得比他好。”他妈妈这么一说,我大概明白了,于是请她把电话给小桓。
“小桓,我猜你是不是遇到一些难题,比如昨天的作文是不是有点难?” “是。”“你是不是担心别的同学的作文写得好,自己写得不够好,担心有人取笑你?”“是。”这学生真是天真可爱,怎么想就怎么说,一点也不藏着掖着。于是我跟他说:“小桓,袁老师答应你,今天你的作文可以不交,老师也一定不会讲别的同学的作文。今天我有别的安排,我们的活动可有意思了,你不想参加吗?”“我想。”“那就赶快来上学,别迟到了。”“好的。”
化解了第一步,我松了一口气,然后我在校门口等着这个学生来上学,想先找他谈一谈。
那一天,风很大,校园的小草被吹得直不起腰。看到这个情景,我突然找到了引导小桓的办法。
“小桓,你有没有发现今天的天气有什么变化?”他看看我,看看四周,说:“风很大。”“嗯,你的观察不错。我想问问,如果你能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你想成为大树还是小草?或者其他的?”“想成为大树。”“为什么?”“因为大树很高大、很漂亮,看到的风景多,用途也很多!”小桓漫不经心地回答。我继续说:“你选择成为大树,还能说出这么多理由,看来你是很有想法的学生。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在风刮来的时候,大树和小草有什么不一样?”小桓开始认真看了看四周,说:“风刮过来的时候,大树屹立不倒,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小草却被吹得快倒了。”“你说得对。那你有没有见过哪一棵大树听说风要来了,就赶快自己卧倒的?他说,啊,风要来了,我不行了,我要先倒下……”听着听着,小桓大笑起来:“哈哈哈,自己先卧倒,太搞笑了!”
看到小恒笑了,我也忍不住跟着笑起来,然后用很浮夸的语气说:“大树说,啊!风要来了,我要被吹着了,我要提前卧倒。啊!等一会儿,可能要我跟别的树比一比,不行,我怕比不过,我要先卧倒。”小桓笑得更厉害了。然后我问:“小桓,你明白老师的意思了吗?”“明白了。我不该见到困难就提前趴下。”我顺势鼓励他道:“你这么在乎作文写得好不好,老师其实挺高兴的,说明你很有上进心,你以后一定能写好作文的!不过,这个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别急,给自己一点时间好吗?”听完,小桓认真点头。
后来,小桓有一次写读书笔记时,居然写了上千字,而且质量相当高。我在班上表扬了他一番。慢慢地,他的作文越写越好。
其实,学生的很多难题是被压力所困。先解决情绪,再引导他们思考内心的愿望,我们会发现学生是有能力将压力转为动力的。
罗丹的手
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准备举行文艺汇演,我们班学生决定排演《败走华容道》这段戏。之前,我指导过排演课本剧的方法。这次,我决定完全放手,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
小雄被戏称为书呆子,性格内向,偏爱数学,常受男生欺负。也许是因为他很聪明,导演小铨安排他演诸葛亮,没想到一向胆小寡言的他居然演得很投入。 可是初审时,评委老师认为,小雄扮演诸葛亮的这段戏,虽然演得还不错,但情节很多余,影响了整体效果,建议把这一段删掉。
小雄从同学那里知道了这一消息,便一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哭。他平时话不多,偶尔也有哭的时候,但我从没见过他这么伤心。因为这个事情,同学们也跟着为难,排练工作没法进行。
怎么办?能不能在两难之间找到一个好的方案?我知道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保护小雄的自尊和自信。给他一个好的理由,说服他不上台,并且不会伤害他,这是最好的办法。思路渐渐清晰后,我决定先和他谈一谈。我走到他桌前,坐下来,对他说:“我很理解你的心情,我猜想,同学们推荐你演诸葛亮,肯定是因为你很聪明。在我们班,你演这个角色是最合适的。在同学们眼里,你是个小诸葛呀!”小雄听了这话,笑了起来。
接着,我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大雕塑家罗丹完成一件作品后,偷偷躲在幕后听观众的评价,很多观众对其中的一只手赞叹不已,罗丹听到后,做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他把这只雕刻精美的手砍掉了!人们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做,我问小雄:“你知道为什么吗?” 他小声回答:“因为这只手影响了那个作品的整体感。”我连忙说:“真不愧为小诸葛!现在你就像罗丹砍掉的那只手。”小雄想了想,使劲地点点头。我继续问:“你能想通吗?你能接受你的那段节目被删掉吗?”虽然泪水还挂在脸上,但他眼里已没有了伤感。他点点头,笑意从他眼里、嘴角溢了出来。
正式演出时,我们这个节目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看到小雄在观众席里开心、坦然地笑,我特别欣慰。
成长的过程是不断纠错的过程,没有几个学生愿意故意犯错。管教的艺术,其实是帮助学生看到问题所在,设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并且为学生赋能。教育者如果能走进学生内心,理解他,与之同频,学生的心门就会向我们敞开,我们就能看到他们内心深层的需要,找到学生也乐于接受的解决办法。到了这时候,我们也就不必再为如何更好地管教学生而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