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十先十再”

作者: 谢桂华

学校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单元,其管理如何贯彻以人为本?如何提高用人治事效能?如何在繁忙的事务中把好方向,调控大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清缓急,实现学校有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

总体而言,“先管好人,再管好事”是学校管理的总纲。这是由学校中的“人”与“事”的关系所决定,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必然要求。学校事务纷繁复杂,而每件事务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均由“人”决定。故此,学校管理应做到“十先十再”。

先管好人,再管好事

以人为本,用人以治事,是一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遵循。事皆由人做,故要管事,必先管人。管好人,事才能管好、做好、做成。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教书育人责任特别重大,事务繁杂,只有把人管好了,职责明确了,人用好了,主动性强了,育人的任务才能落地、落实。“先管好人,再管好事”是学校管理的总纲,要做到眼中有人,事中用人,切勿“见物不见人,见人不见物”。

先管班子,再管教师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管理决策的中枢机构,是落实决策的推进器,是带好教师队伍的关键力量。班子团结有力,教师才会凝心聚力,学校才能办好办强。校长、党组织书记必须把班子管理作为第一要务,要通过建章立制抓好班子建设,提高班子内部凝聚力、集体决策力、工作执行力、改革创新力等多方面能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主动担当作为,确保目标一致,方向一致,言行一致,步调一致,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教师凝聚成强大工作合力。

不难想象,如果一所学校的班子存在软弱涣散、扯皮推诿、不思进取等问题,就不可能培养出有干事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教师队伍,更不可能带领广大教师把学校办好办强。

先管团队,再管个人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只有融入团队中,形成强大合力,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彰显并提升其个人价值。学校管理要注意把年级组、学科组、班级等作为不同整体,强调“抱团共事,合作共赢”,在绩效评价、分配等制度设计上实施“捆绑”,引导年级组、学科组等管理单元形成“命运共同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合体,促进个人主动融入团队,团队成员互相监督、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谋事业发展。

先管思想,再管业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思想不偏移,行动才能不走样。思想根基动摇,学校教育就会地动山摇。

管思想首先要管师生员工的政治思想,确保政治思想不偏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教育不偏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其次是要管师生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好师生员工思想“总开关”,确保学校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育人氛围。三是要管好教师的教育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事业观,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贯穿教师职业的全过程。把好了思想关,管好思想,对教师的业务、学生的学习等方面的管理就能事半功倍,就能为教师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持续助力。

先管规划,再管计划

从规划与计划的关系看,规划是战略,管的是中长远,计划是战术,管的是当下事。战略方向正确,战术才有其价值,否则战术的作用恐怕会南辕北辙。管规划,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分析学校当前客观现实,厘清学校软硬件方面优势与不足,深入研究上级政策文件,确定学校发展总目标及分段目标,选定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明确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策略、工作举措等,确保规划不偏离大政方针,不脱离校本现实而成为“空中楼阁”。

管计划就是以学年度或学期为期,按照规划的总目标及分段目标,进一步将目标细化,将措施具体化,努力使在计划实施中做到心中有底,脑中有谋,眼中有方,手中有力。

先管统筹,再管落实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但人、财、物、事、信息等的管理均是指向育人,服务于育人。只有注重整体统筹,形成“上下一条心,运作一盘棋”的育人格局和管理格局,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无序管理,才能确保各方面工作明方向、有目标,才能形成共同指向育人、服务于育人的合力。

管统筹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与管理,就是要在服务学校大局中提高执行力,确保学校工作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紧扣主线,服务整体。先管统筹,再管落实,学校工作必紧而有序,忙而有效,事半功倍。

先管“面子”,再管“里子”

此处“面子”泛指学校内部物质环境、师生精神面貌、文明礼仪等,是可视、外显的文化,是学校的“门面”。如果一所学校环境脏、乱不堪,师生精神不振,即使学校室场设施如何“富丽堂皇”,大家也会认为学校的“里子”是空乏的、劣质的。相反,如果一所学校环境处处干净整洁,师生精神奕奕,即使学校办学条件欠佳,大家也会觉得学校由里至外处处育人,富有内涵。

先管“面子”,营造舒适的物化环境,怡人的育人氛围,以内涵为核心的“里子”才能获得基础条件和动力支持,才能激发师生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质量提升、特色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先管育人,再管教书

为育人而教书,以教书来育人,学校的核心任务、首要任务就是育人,育人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育人主体是教师。因此,树立教师“育人第一要务”思想,强化教师育人职责担当,明确教师育人目标任务,引导教师掌握育人艺术,是教师管理的“先手棋”和“重头戏”。

育人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又是教师教书的主阵地,教师必须主动在课堂中育人,在教书中育人。先管育人,再管教书,不是教育的先后问题,而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树立的一种教育思想,确保育人工作贯穿于全过程,落实于全方位,扎根于教书中。

先管安全,再管质量

安全不保,何谈教育?这早已是教育的共识。学校的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理念,必须按照“人防、技防、物防”要求,系统谋划,精准施策,责任到人,做到“人防不缺位,技防无死角,物防无漏洞”,筑牢校园安全的“铜墙铁壁”,确保校园安全万无一失。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管质量才有稳定的环境支持,才能让教师安心、专心、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抓好学校办学质量。学校安全上出了问题,再高的教学质量、再好的升学率都也“功不抵过”,只有安全上“不出事”的办学质量才是“真”质量、有价值的质量。

先管健康,再管业务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负,不仅指向学生的学业负担,更是指向学生的健康和综合素质发展。

减负,不仅指向学生,也指向教师。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为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校管理要切实重视师生的健康管理,落实师生的减负措施,积极创造条件,使师生在减负中腾出时间、加强锻炼、释放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让教师在减负中更加专注地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水平,让学生在减负中更好地发展兴趣,拓展素质,培养特长。

“十先十再”,“先”是着眼点,“再”是着力点。在表述上是学校管理逻辑的一种先后关系,实际上是一种递进关系,学校管理者应在管理思想、工作思路上把握管理的关键点、关注点,找准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分清工作主次和轻重缓急,系统推进学校工作,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学校治理和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