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风雨故人来
作者: 林秋芳
当知晓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高淮生教授这周开讲《红楼梦》,又听到有人在谈论“周日会有大雨”,心中便想:这多好啊,雨中听红楼,别是一番意境。记得上次讲座,高教授说:“读《红楼梦》,适合在下雪的晚上,一个人点着灯,静静地在床上读。”雨中听高教授谈红楼,应该也是一大美事。但因着考试,遗憾错过这场讲学,心中实在懊恼。高教授的课,我一向痴迷,每每听课,总是心与笔记齐飞,却还是记不全他的连珠妙语。
考试结束后,独自步行回到住所。窗外的小雨淅沥正憨,雨点打在窗纱上,浸透着一股清凉,微风吹着我的脸,心中的懊恼渐渐散去,想着这样的天气,读读书才好,那本《淡江集》还只翻阅了一半呢。这样的天气,坐在书桌前,读朱天文的“林下风日”和“千古汉唐”,心中能不畅快?“乐躬耕于陇中,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以待天时。”为人一世,晴耕雨读,再幸福不过了。
书还未翻几页,便接到朋友的电话,邀我去书院。一句话撩起了我潜藏的念想,于是背上电脑,撑着一把蓝伞,踏着满地的雨声,向着书院而行。去书院的路千千万万,我一向喜欢走弯弯曲曲的小路,别致的风景怎能辜负?走在小路上,耳边回荡着《红豆词》,“滴不进相思血泪抛红豆,画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雨声的世界,都已经悄悄走远了。歌未听完,手机一动,低头一看:“秋芳未至,夏雨已来。”朋友给我发来微信,想着她绝妙的心思,心念一动:“秋芳已至,片刻就到。”加快了脚步,往书院走去,蓦然想起一句诗:“最难风雨故人来。”此情此景,何处不应?风雨交加中,因着与书院同赴一场夏雨的心思,竟想丢开这手中的伞,让雨点打在我的躯体上,让我的心和书院共同感受这夏雨的欢喜。
不消多时,便走到书院三楼,轻轻推开门,张化之老师在讲《对联中的社稷苍生》,拖着湿透的裤脚在后排坐下,离着张老师该是那么远,看得却是那么真切。这个可爱的老头,在给我们讲他新近为书院学友会副会长史桂春老师的“和声琴行”开业所拟的藏头联:“和衷共济大国雄起,声韵协调天籁宛然”,上联讲的是国家,下联讲的是音乐,而和声是最美的天籁。你看他穿着那黄格子的衬衫,站在同学中间,多好看啊!
雨还在下,雨声“滴沥沥滴沥沥”,传进耳朵,和着张老师的声音,时而浑厚,时而温柔,他们在唱交响曲吗?这声音将我的视线引到了讲台上,“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黑板上苍穹有力地写着这十四个大字,心中一喜,我与张老师竟有着这样的默契。“最难风雨故人来”,下雨时节,未尝不是一次考验?一场夏雨,于某些人,狼狈有之,懒惰有之,心厌有之……倘若是真爱这一场国学的约会,一场夏雨,何足挂齿?平添些许乐趣,才是真味。
坐不过半会儿,有事下楼一去,触目便是二楼平地上各色的雨伞,黑底红花的热烈,红底白花的淡雅,蔚蓝底色的纯粹……静静地立在地上,没有规则,没有队形,每一个伞下一定都藏着一颗与书院亲近的心,热烈地盛放在下雨的早晨;每一个伞下一定都怀着一个与书院共度曼妙时光的梦,才会去赴这一场国学的约会;每一个伞下一定是都揣着一点与书院共享浪漫的心思,迫不及待地淋湿了夏日……他们的主人是谁,我不知道,但我心了然,他们此刻正在楼上,专心品味着“最难风雨故人来”。
本栏责任编辑 王思静